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32期《你会立遗嘱吗?》专题报道,笔者觉得社会发展到今天,提倡预先订立遗嘱,确实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了。其实,生老病死皆是自然规律。作家史铁生说过: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预先订立遗嘱,这种行为背后是对死亡的积极正视,同时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焦虑,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然,写这种遗书,决不是绝命书,切切不要误解。  相似文献   

2.
庄子对生死有着独特的悟见,其生死观的独到之处是以自然中道观生死,不悦生不恶死;以宇宙大道观生死,消解生死差异。最终指向是超脱生死,对生死的超脱是庄子通达自由理想境界的根本途径,也是其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处。  相似文献   

3.
人生最大的事情是什么?是生与死!自古以来,生死问题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在中国,儒道释三足鼎立,而儒者慎言生死,故生死之事多由佛道包揽。佛教的核心就在于能解生死、破生死、任生死,"生死大事"四字足以说尽其存在的意义。"生死即涅槃"是佛教解脱论的真髓所在。本文从佛教的本体论(缘起论)、轮回论、涅槃论三方面对佛教的生死观进行简要阐述,并在佛教生死观的基础上对佛教了脱生死的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生死观包含人们对生与死的自然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认识而形成的自然观和道德观两方面的内容。少数民族的生死观,无论是其自然观,还是其道德观,都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而它的发展,又经历了自然观到自然观与道德观相混合的过程,前者以对生死现象的直观猜测,后者以灵魂观念的产生为标志。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殖和死亡是各民族一致关注的两大问题。从生物学意义上说,生死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但从社会意义上讲,将生死视为纯生理现象的民族是没有的,各民族都给生死现象付与或多或少的社会内容。一个民族给生死现象付与的诸多社会内容,是这个民族生死观念的表现形式。所谓生死观,就是对人类群体和个体人生的渊源、诞辰、死亡和终极归宿等一系列现象的总体界说和诠释。生死观大体由这样一些因素组成:人类从哪里来,人类渊源的  相似文献   

6.
屈原生死观的美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传,公元前二七八年五月五日,满怀忧愤行吟泽畔的屈原,怀石自投汨罗以死。 人民对屈原之死是无限同情与崇敬的。千百年来,民间以传统的纪念形式,寄托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哀思。历代文人学士,也对屈原之死作出了各种评价。诗人闻一多认为,《离骚》唤醒了楚国人民的反抗情绪。而“屈原的死,更把那反抗的情绪提高到爆炸的边沿”。这样的评价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生活在群体之中 ,生与死自然都会引发人们共同的关怀。传统儒家文化“贵生、乐生、轻死” ,道家却以一个智者观察和审视人生 ,对生死关怀有两种不同的取向 :其一是“全生避死” ,其二是“生死如一”。佛教提倡轮回说 ,其影响有两点 :一是有效打破了传统文化中将人的生活限定在今世的生死观 ;二是通过因果报应 ,使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而使世界人生具有了某种道德秩序和意义 ,因而也满足了人对意义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8.
难舍遗体:期待奇迹出现在野生的环境下,几乎所有的猿类和猴类母亲遇到幼子夭折的情况,都会出现与大猩猩贾纳类似的反应:把死婴紧紧抱在胸前,就像它们仍活着一样照顾有加。在其后的几天甚至几周时间里,母亲走到哪里,都会一直带着幼兽的尸体,并对那些试图夺走  相似文献   

9.
陈维 《思想战线》2013,(Z1):166-169
作为一名释子,智圆是以追求生死的解脱为其一生学术的归旨。然而,智圆采取中庸之道,主张将儒、释、道三者融和,因此,智圆在阐释生死问题时与传统的佛学谈论生死是不一样的。并且,由于智圆对病有切身的体验,他所讲的生死具有世俗化的倾向。进而,孤山智圆提出了一种"闲居"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是身患尿毒症且不能正常行走的残疾人.一个是聪慧能干的外来妹.两人喜结连理后还收养了一个弃婴,就这样.一个奇特却完整的家庭就此诞生。10多年前.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曾在湖南益阳传为美谈。但谁也没料到,近20年过后,年届五句且一周需做三次血透的濒死丈夫在2007年末突然以感情不和为由提出离婚……  相似文献   

11.
谭畅 《小康》2011,(11):104-107
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大小纪念活动不断。鲁迅曾在生命最后时期的散文中交代遗嘱: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但,没有人可以忘记、可以逃脱。无论公众,还是他的家人  相似文献   

12.
论佛教对中国人生死观的影响江新建关于灵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里这样写道:“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描述了目前大学生的生死观状况,并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嘲弄     
某出版商约鲁迅写稿,事先强调标点符号不计字数,言下之意是标点符号不计稿酬。鲁迅对此很不满,于是写的约稿不加标点符号,密密麻席一大遍。出版商一看傻了眼,  相似文献   

15.
最后的鲁迅     
喜欢在夜深人静时阅读鲁迅,贴近他的心跳.倾听他的灵魂在生命最后岁月里的呢喃。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真伪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 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他说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而…  相似文献   

17.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生死观耐人寻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他大张旗鼓地营造陵墓,表明他相信人总归是有一死的,恢宏的丽山园就是他百年后的藏身之地,他希望在这里可以保佑帝国江山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地传承下去;另一方面,他又听信燕赵术士的蛊惑,屡屡花费巨资。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员的生死观———由一封遗书想到的陈萱不久前,柴树藩同志(前六机部部长)不幸病逝,他的夫人陈欣同志给我看了他留下的一份亲笔遗书。柴树藩同志在遗书中向组织报告和向亲属交待他身后的意愿,反映了共产党员的生死观,体现了他彻底唯物主义的思想、纯真的党性和...  相似文献   

19.
寻访鲁迅     
在绍兴众多的胜迹中,鲁迅纪念地是我最向往的一处。那天我与市政协文史委视察组的同志来到这里,寻访鲁迅——中国文化巨人的足迹。鲁迅纪念地对外开放场所有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鲁迅光辉的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的。我踏进鲁迅纪念地,逐处观瞻,感受良多。鲁迅故居位于绍兴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现为都昌坊口19号,1881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三),鲁迅诞生在这里。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漆石库门,系原新台门的边门,是当年其家人出入的地方。我从此穿过长廊,走进一扇小门,即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称天井,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即由此得名。鲁迅曾在《狗·猫·鼠》一文中回忆道:"那  相似文献   

20.
鲁迅活着     
鲁迅逝去已经70年。70年来,“假如鲁迅活着”的话题讨论经久不衰。的确,鲁迅的个体已不复存在,但是我想,鲁迅的精神至今仍然活着。鲁迅的风格,体现为一个“精”字。他的小说少而精;他的杂文精炼、精彩、精辟;他的一些文章,扩展开来就是一部部几十万字的著作,例如“流氓的变迁”、“京派与海派”、“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