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博览》2010,(3):49-49
林忠泉先生曾在凤凰博报里写了一篇文章,叫《大学排名与国家软实力——中国的教育缺什么?》 文中提到:“亚洲拥有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国家是日本,多达15位,而亚洲人口最多的中国则几乎数不出来。究竟中国缺乏什么?”  相似文献   

2.
徐强 《法制博览》2009,(18):69-69
清末民初的时候,报纸在中国无疑属于“新鲜事物”。因为薪鲜,所以淳朴,没有老于世故的面孔。没有虚伪圆滑的宣传技巧,也没有叠床架屋、连篇累牍的八股腔调和官样文章。人们对报纸的期望,大概也是很高的。其时,有人模仿杜牧《阿房宫赋》的格式,写了一篇《报馆赋》,其中一段是这样的:“一事出,各报举。白纸一上。面如灰土。呜呼!开报馆者,警世也,非报也。登报者,报也,非虚言也。嗟夫!使报章一秉乎公,则足以服人。人苟有一技之长,则递一条告白,数日而成名,谁得而埋没也?”这段话表明,人们在当时已经认识到,报纸追求事实真相,注重社会公益,具有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可以达到广泛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我的故乡,人们在看到一个人哭得非常悲痛特别伤心时,往往会说他“哭得跟李三娘似的”。李三娘是谁呢?是同名戏曲中的人物,很多剧种都有这出戏,比如评剧、豫剧、潮剧、锡剧、淮剧、花鼓戏等等。如果要追本溯源的话,这些剧种的《李三娘》都来自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  相似文献   

4.
《四个秀才一台戏》是作家权延赤最近完成的一部力作。文章以“文革”前后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人格、境界、思想、命运迥然有异但又同是“秀才”的四位历史人物之间,一段错综复杂打着时代印记的交往经历。这四位秀才分别是:陈伯达、康生、周扬和“文革”前天津市市长胡昭衡。胡昭衡30年代就写过不少小说,当天津市长后以“李欣”为笔名写《老生常谈》,与邓拓在北京写的《燕山夜话》相提于一时。 1964年到1965年间,胡昭衡与陈伯达来往最多,其次周扬,再次康生。当时,“党内理论家”陈伯达与胡昭衡的几十次谈话“都是围绕工农业生产展开”,几乎忘记了“阶级斗争为纲”。他不停地讲出心病:“最大的能力是行政能力,可惜没得到发挥……”康生则专注于“养病、收集文物字画和搞‘阶级斗争’”。周扬谈话最多也最关心的是“两化”——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群众知识化和“两条线”——“左联”时期一条线、建国后17年文艺又一条线。 1965年11月10日,随着姚文元评《海瑞罢官》文章的发表,历史拉开了一道无情的幕布——一台足可警示启迪后世的“秀才戏”上演了。经权延赤同志同意,本刊特摘登《四个秀才一台戏》的最后一部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斗康熙,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别误会,我说的是“戏”。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同时推出了两台大戏:一是一套节目的《孙中山》,一是八套节目的《康熙王朝》。众所周知,一套是中央台的“台柱子”,把《孙中山》安排在一套,当然也是“隆重”的意思。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孙中山》输给了《康熙王朝》——媒体上连篇累牍的是“康熙”,人们茶余饭  相似文献   

6.
从广州驱车至东莞,抵达莞城门户东莞大桥北端时,只见一幅巨型广告牌,上书“冠牌烟花炮竹”大字,赫赫醒目。东莞一直有“烟花城”之称,制造烟花炮竹的历史已有两三百年,闻名遐迩。今年3月,广州市继上海、北京、武汉、深圳等城市之后颁发了禁放烟花炮竹的法规,花城从此无烟花。人们不禁要问:偌大的一个广州市场没有了,那“烟花城”岂非徒有虚名? 《禁放》法规颁发后,东莞市政府即作出调整,令莞城、虎门、石龙等城区的烟花厂家于今年6月底停产。“烟花城”从此销声匿迹?请看看东莞市烟花炮竹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的负责人称:自接到市政府的通知后,该公司原有的四家烟花厂,已有三家转行,剩下的二个则迁  相似文献   

7.
杨媚 《工会博览》2010,(16):40-42
印象中的李光洁,是《走向共和》里的光绪帝,《特殊使命》中的巩向光,还是《记忆的证明》中的夏明远、《杀虎口》中的白朗。然而在热播职场剧《杜拉拉升职记》中,这个总在戏里出现的倔强“硬汉”却摇身一变,成为世界500强外企中风度翩翩的职场精英——销售总监王伟。对于这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李光洁认为:“开始我也觉得找我演王伟不太靠谱!”  相似文献   

8.
有一出京剧叫《戚继光斩子》,后来有学者考证。历史上没有这件事。所以,“戚继光斩子”是戏说,是艺术创作。那么,努尔哈赤斩子,真有其事吗?大家知道,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被尊为太祖;而斩子之举,违背常理,自然为清朝皇家所忌讳,因而史书缺乏记载。努尔哈赤斩子,遂成为清官的第一大疑案。  相似文献   

9.
叶川 《法制博览》2011,(3):40-40
关押苏三的监狱非常有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县级监狱,在中国古代监狱史的研究上很有价值,因为苏三曾在此关押,现在通常叫作“苏三监狱”。苏三的故事后来被编成了戏曲,戏名叫作《玉堂春》,是中国京剧里著名的传统曲目。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0,(19):43-43
看张国立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几次智斗和坤真是嬉笑怒骂皆是文章,好一位风流才子,也让虎坊桥附近的纪晓岚故居名传天下。其实新疆乌鲁木齐也有个“阅微草堂”,纪晓岚曾在这里谪居了两年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