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亮 《法制与社会》2013,(10):279-28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伴随而至了一种新的色情传播方式——网络"裸聊"。"裸聊"即裸体聊天,是借助互联网这一特殊空间介质而进行的一种色情聊天方式。其行为的表现特点比较复杂,因此对于其性质的认定也有一定的模糊性。自北京首例网络"裸聊"撤诉案件发生以来,对于网络"裸聊"的法律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网络"裸聊"究竟该不该入罪?法律对其应当如何界定与处理?本文将从刑法学角度对网络"裸聊"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4,(11):5-7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人们充分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各国网络的广泛使用,网络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素质又参差不齐,网络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工具、犯罪场所和犯罪对象.在互联网上,"黄"流横溢、"黑客"猖狂、赌场遍布、欺诈不断、盗窃财物、传播邪说、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散布反动言论,因特网的高技术园地成了犯罪的温床.  相似文献   

3.
葛少虎 《法制与社会》2013,(23):158+162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人们的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和自由,网络问政则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福音。但在网络问政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伪舆情"的干扰、网络问政活动的"空壳化"、网络民意的"被代表"以及网络"广场政治"的正负效应。这些问题影响网络问政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政府执政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以"双刃剑"形容互联网,网络在给人们提供强大的信息获取和便利的交流方式的同时,也给复制与盗用等不正当获利开放逃避法律责任的渠道.由于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侵权与"跨国"流动非常容易,借助于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很容易地越境广泛传播和被利用,而网络的虚拟性、地域国家疆界的模糊给传统的知识产权地域性带来巨大冲击,也给数据库的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随着一些人肉搜索、"艳照门"等事件频繁被网友爆在网上,使得一些网络用户的网络隐私权面临着被侵害的问题,于是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角。人们在享用网络所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隐私被侵犯的威胁,是以,庇护广大群众的网络隐私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成长的首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出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建议。希望本文的分析对我国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工作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日益普及,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过去难以企及的丰富资讯和便捷。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等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通过对"网络成瘾"的病状、危害、病因的各种理论解释分析,运用社会工作这一新兴学科的价值观、主要理论和方法,探索"网络成瘾"的矫治问题。为"网络成瘾"这一心理障碍和网络社会问题的矫正和治疗提供相应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们关于"网络诈骗"的定义还未有统一的说法。本文所指的"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不法行为。文中指出应通过对网络诈骗的危害、网络诈骗的特点的认识,加强治理网络诈骗要坚持群专结合的道路,进行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自从网络出现后,就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了,它既是一种传送信息的媒介,人们通过网络传输各种信息,达到信息交换目的的同时又通过网络建造了虚拟世界。然而,这虚拟的世界,经常会有一些事件会延伸到现实的世界,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不断的切换着信息。本文主要就"人肉搜索"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络"裸聊"在我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刑法学角度对网络裸聊行为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裸聊不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及聚众淫乱罪,对于组织他人进行网络裸聊的行为应以组织淫秽表演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透视"人肉搜索"下的网络信息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市民生活与网络信息技术联系的越来越紧密,一种新的网络搜查方式"人肉搜索"的出现带来了关于网络信息侵权的法制思考。一方面,我国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立法零散,对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不够彻底,对网络暴力的防治并没有明确的立法支持,导致大量侵权事件出现,严重危害了基本人权.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监督体系滞后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网络监督走在"法制"的危险边缘,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叶健 《检察风云》2007,(20):60-61
极具开放性的网络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破坏力"也同样不容小觑.且不说榨干了万千青少年的精力、备受人诟病的"网络游戏",即使是看似平常的网页浏览,也像武侠小说中的"吸星大法"一样,不但让许多网民忘了上网的初衷,而且在不知不觉间"蒸发"掉了网民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2.
刘彦谡 《法制与社会》2013,(23):104-106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C2C网络购物已日渐成为人们购物的主流方式之一,而其中的信用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淘宝网为例,分析我国现有C2C网络购物平台的信用机制所存在的漏洞之一"刷信誉"现象对各主体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和国外经验提出对消费者可行的救济措施。最后,我们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网络购物纠纷解决模式,创新地提出了第三方网络购物纠纷解决平台的建立,并向立法者提出一些关于规制网络购物信用机制建设的意见,以期改善网络购物的环境,维护网络交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范围广、交互性强、更新速度快的互联网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是对传统新闻媒介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1]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表达诉求、主张权利,应之而生出现的网络舆情对检察工作也带来了全方位影响。检察工作直面人民群众,当网络舆情这种"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上网冲浪已经成为很大一部分人打发业余时间的主要手段,同时,由于网络上信息交流的快捷性与保密性,上网也逐渐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正因为如此,接触并沉溺于网络构筑起的虚拟世界的人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种种社会问题也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现。网络社区中日渐兴起的"网络婚姻"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工作生活早已与互联网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动态、表达利益诉求、传播思想观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加强对网络舆论情况的监测研判和引导化解,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了产品的网上交易。虽然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变得更加快捷,但由于买卖双方的身份无法确定,使得网络交易变得更加困难。网络产品提供商比用户拥有更多的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这样便会出现"劣品驱逐良品"的"柠檬"现象,从而带来日益严重的网络侵权问题,严重妨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短信保全浮出水面——关于手机短信保全公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两亿,去年我国短信业务发送量高达900亿条.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1]正如网络是把"双刃剑",手机短信在让人们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迅捷与简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副产品".色情短信、垃圾短信、利用短信犯罪、短信侵权……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人们试图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有效监管的缺失,相关法律的缺位,又往往使得人们在这些问题面前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是一种新型网络搜索引擎模式,在带给人们全新搜索体验的同时,它也滋生出一定的社会问题。当"人肉搜索"演变为"网络暴力",公民人格权就会成为这场暴力背后的牺牲品。反思"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并试从悬崖边上对其进行深刻而彻底的法律救赎,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研究——兼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感受网络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由网络引发的问题正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人肉搜索"现象日趋严重,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人肉搜索"为出发点,旨在对如何保护互联网中的隐私权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大学生网络人格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人格是指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网络交往既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独立性、平等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容易诱发产生大学生人格的虚伪性、变异性、封闭性和迷失性.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加强大学生"网德"教育,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强化网络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网络系统,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