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声音     
《上海人大月刊》2006,(10):28-28
今年9月1日起.上海加强对二手房交易的规范与“阳光”操作.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的经纪委托和交易合同必须在网上备案,加强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和经纪人的在线业务监管,违者将被暂停网上操作资格。继实行新建商品房交易合同网上备案制度后,  相似文献   

2.
按照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依托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对公共资源配置项目规划、评估、审核、交易、收支等过程实施电子化行政监督,全面记录各市场主体、服务机构、监管机构信息,形成来源可溯、去向可查、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实现实时动态监管和在线即时监督监测"。  相似文献   

3.
夏德才 《公安研究》2012,(4):11-16,37
互联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表现为:网上有害信息传播快捷,网上群体性事件增多,境内外势力借网渗透颠覆活动频繁,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迅猛上升,网络社会动员对现实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公安机关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既加强和改进对互联网的有效监管,又大力促进互联网的健康快速发展,切实维护虚拟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大量的线上交易,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侵权隐患,对互联网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挑战。传统的侵权类型有消费欺诈、虚假宣传等,新型侵权类型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流量劫持、二选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互联网消费侵权行为往往面向不特定的多数消费者,面多域广,易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消费者本身作为经济法倾斜保护的主体,属于社会整体利益保护的应然范畴,正因如此,互联网消费者权益具有通过公益诉讼进行保护的价值和必要。互联网消费公益诉讼的规范依据以及适应现状体现了互联网领域消费侵权行为较为隐蔽、被侵权人数量众多、跨境侵权行为频发等特点。互联网消费公益诉讼具有在取证上须依托技术手段、所涉主体复杂多样、涉及跨区域协作问题、涉及多个交叉领域等特殊性,因此,在起诉主体、被告、案件类型、诉讼请求、交叉领域等具体制度上有专门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与此相伴的,一些平台企业发展不规范、相应的监管体制不适应不配套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首先,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市场主体。平台企业自我定位为一种基础设施,通过提供降低交易成本的条件和服务,促进供给方与需求方达成交易。  相似文献   

6.
焦海涛 《探索与争鸣》2022,(3):118-128+179
基于解决平台封禁问题的现实考虑,我国监管机构对互联网平台提出了互联互通的要求。在《反垄断法》中,互联互通体现为平台互操作性,它是解决封禁问题的基本路径,也有助于降低数字经济中网络效应可能造成的市场进入壁垒,促进平台领域的竞争。在传统反垄断制度中,拒绝互联互通可能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的拒绝交易行为。不过,拒绝交易的认定以双方存在交易关系为前提,且受到反垄断法一系列严格条件的约束。基于此,欧美国家和地区尝试引入一种新型的事前监管工具,即另行颁布新法,将互联互通确立为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法定义务。事前监管工具的好处是确定性强,避免了传统反垄断法分析方法不适应平台经济的发展,也能与事后处罚相结合,形成对数字平台的全链条监管。事前监管工具需要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部门的共同推进,并在监管部门主导下通过相应的技术与程序设计确保互联互通义务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今日上海》2014,(3):12-13
马年新春,互联网金融格外热闹,市民纷纷开通了网络钱包。从市经信委获悉,目前上海已开展银行介入互联网P2P资金监管模式及互联网金融立法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将立法保障市民网上钱袋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当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中出现了知识产品质量不高、盗版侵权问题较多等现象,这些都是知识付费法治化运营缺失所造成的。因此,应加强知识付费平台的法律监管,完善知识付费的线上交易机制,加强知识付费的知识产权保护,稳步推动知识付费行业法治化运营。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安全需求,而互联网食品交易的特点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较大困难。我国对网络食品安全的监管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多方面的漏洞和不足,需要法律、行政、行业自律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创新监管模式,运用好网络技术和科技手段,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逐渐在公安社区治安、公共服务、交通监管等方面得到了普及应用,不断推出的便民服务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大数据是基于互联网发展的,涉及互联网势必存在相应的隐私安全问题。介绍了在公安大数据时代下,身份证网上应用对隐私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法经营罪自设立以来,司法解释对其进行过数次扩张,实践中绕过该罪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而直接以非法经营罪定罪的案例层出不穷,非法经营罪堵截条款的防线有被突破的嫌疑。近期,司法解释将有偿删帖发帖行为规定为非法经营罪,这一方面不符合非法经营罪的罪质特征,另一方面也违背了刑法体系解释的解释原理。通过不断扩充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来规制实践中花样翻新的违法经营行为,这使得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基因愈发明显,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趋势急需遏制。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关联产业蓬勃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速度越来越快,信息量越来越大,但违法犯罪活动也随着商机一起侵袭而来。随着一个个网络造谣者被刑拘的消息传来,网民逐渐意识到那些本被认为没有成本没有后果的造谣行为是要付出代价的。随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被大量报道,本来看似是规范网络行为的一件好事,却因为法律的适用引来非议。故此,有必要通过最近几个热门的案件,来解析网络造谣行为的刑事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猎杀、贩卖、走私国家一、二级保护物种,属刑事犯罪。尤其是大象及其制品,是国际CITES公约规定的Ⅰ类保护物种和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的一级保护物种(亚洲象)。最近几年,由于世界各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刑警组织对走私、贩卖、加工、非法运输象牙制品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导致象牙制品骤然走俏、价格不断攀升,也促使不法商人和犯罪分子铤而走险,非法交易象牙制品的数量和价格特别巨大,应当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某一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必须先判断其是否“违反国家规定”,并且这一国家规定是指明确此种行为可构成犯罪并需要承担相应刑罚后果的禁止性规定。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仅将发放高利贷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处理,发放高利贷不符合非法经营罪之“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要件。此外,如果将发放高利贷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将导致其与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间在法定刑设置上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非法集资犯罪日益猖獗,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非法集资涉及人员广、蔓延速度快、手段隐蔽性强等特点日趋明显,且短期内发案量基于多种原因仍呈上升之势,这就必然导致在对非法集资犯罪的侦防进程中存在诸多难题。完善监管、加强宣传以"防",情报导侦、及时出手、妥善处置财产以"侦",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之策。  相似文献   

16.
毒品案件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侦查的特点,用事实推定原则来认定持有毒品人"明知".在证据尚不能证明行为人是为运输、贩卖时,才能按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随时把证据固定下来用以证实犯罪,对技侦手段获取的证据,通过审批程序,步入法制化;对"特情"卧底取得的证据以变更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7.
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完善首先是对司法人员、执法人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增强其人权、程序、法治意识,只有在打下坚实法律意识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该程序的顺利实施。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第二个方面措施是对其自身内容的完善。通过前文对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自身规定性内容的分析,本文最后提出应从非法证据的法律规定、非法证据证明标准的重新界定、赋予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裁判主体地位、延伸证人、被害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提出时限等四个大方面予以完善。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应对有关制度加以完善。对于外部制度的完善,本文提出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完善及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以及强化驻所检察官的监督职责等。  相似文献   

18.
技术是法律制度的催化剂,数字网络传播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影视作品,不仅提高了影视作品及权利人知名度,而且对推进社会文明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网络强大的复制功能和无地域性使著作权人对其影视作品失去了控制。合理使用制度作为著作权人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器受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数字网络技术对影视作品合理使用的冲击,论证合理使用制度在数字网络时代存在的基础及重构。  相似文献   

19.
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处置非法集资案件,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及时获取非法集资的线索,迅速查明案情;果断控制、抓捕涉案人员,查封、冻结涉案款物、固定相关证据材料;全面收集证据,重点抓好审讯、取证和审计;采取多种措施,全力追缴涉案款物;认真做好报案登记,摸清投资人底数;有序清退集资款,最大限度挽回群众损失;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维护涉案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制度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证券法中,只重视对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管理以及违反证券行政管理导致的行政、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忽略了对证券交易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对民事权力侵害救济的关照。参照世界各国证券内幕交易的民事救济手段,我国也应完善证券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制度,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