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贯彻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明确宣布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站在一起,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苏联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巩固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新中国的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出生于律师家庭的马克思,人生最初理想是用公平正义造福人类社会,青年时期的他选择了法学作为他的专业。在法学理论探索过程中,应然与实然之间严重的对立使他意识到了康德—费希特哲学的缺陷,并确认了哲学之于法学的重要性。拾起哲学武器的马克思从康德—费希特法哲学转向黑格尔,批判了历史法学派,又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在这一过程中,一次转向和两次批判使马克思初步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大内核:历史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通过梳理这一过程,可以发现,历史主义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应该忽视,马克思对历史法学派批判的理论意义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其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应作为整体来看。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成立前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刘少奇率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筹备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支援越南人民抗击法帝国主义斗争,为建设新中国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出访苏联: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争取有力外援1949年4月下旬,国共和谈破裂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迅速占领南京,国民党统治基本瓦解,新中国成立在即。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法哲学的基本转型主要是将近代唯理理论作为背景,其自身脱离历史经验的特点普遍受到了学者和研究专家的质疑,从而引发第一次转型。而进入20世纪之后,批判法学的运动逐渐兴起,并将矛盾指向了传统法学,从而引发了第二次转型。通过法学展开分析,了解人民是社会法制现代化的主要基础,同时法律的基本生命也在于解释和应用。本篇文章将阐述近现代法哲学的两次转型,并对于其带来的启示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在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中,在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的状况下,中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并由此加速过渡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最可能和最现实的选择。这种选择既有重大的历史作用,又存在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它所提供的历史经验,为今天发展经济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提供了深刻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放宽法律的视界:国家法与民间法关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亮  秦勇 《求实》2006,(3):68-70
在中国乡村社会,大量的民间法在实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法以“法治”名义强行介入乡村是困难的,或者说,往往是失败的,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深沉的张力,这是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法学工作者应该放宽“法律”的视界,深入乡野,关注法律运行的实然性,寻找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法哲学对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从历史角度,对法哲学进行梳理,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的内涵进行解剖,以澄明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法学界对于法的本质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竟至成为法学理论研究领域的一桩公案。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诞生以前,国内外法学者已经对法的本质有过形形色色的解说,但这些解说不是从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角度全面审视法的本质,都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跳出了这一理论怪圈,抓住了隐藏在法律现象背后的内在规律性,超越了一切唯心主义者和机械唯物主义者对法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但是国内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解读存在很大缺陷,误读了经典著作的本意,需要对经典著作重新解读,构建一种新的更有理论说服力和实践解释力的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距今已经有二十四年的时间了,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贡献与探索,当然也有很多的失误。新中国成立后,在向苏联模式学习的基础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犯了和苏联相同的错误。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在吸取苏联模式及中国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的发展.这一思想和原则逐渐为世界各国基本认同,并融入到发展的行动之中,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指导方针和基本战略.在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进程中,法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同时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对法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也必须依靠法治来保证.  相似文献   

11.
王慧 《唯实》2003,3(4):38-42
步入我国现代法学理论领域 ,理性建构和定性分析已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主流。但是 ,法的理性选择存在限度 ,在本质上它永远无法实现“完备理性” ,在内容上它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在形式上它缺乏对人的心理及外化行为的关注。而行为学的介入 ,可以形成“经验理性” ,以与从法文化的深层结构演绎而出的“建构理性”相对照 ,形成相辅相成的互动局面。但西方行为法学片面强调“经验理性”和定量分析 ,又失之偏颇。由此 ,得出“经验理性”和“建构理性”只有从善如流 ,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创造和发展。对法学研究 ,应当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前期,随着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与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掀起了自50年代从苏联、东欧国家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后,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高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对于这次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作出了如下评价:"为我国70年代中期完成初期工业化奠定了一定基础,也对我国此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梳理了国家的有关政策、档案及一些亲历者的回忆录,试对这件重大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一揭示。  相似文献   

13.
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这次加深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公开访问苏联、谈判签订中苏结盟条约作了必要的准备。实现中苏结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确定的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成功范例。作为中苏结盟谈判的先行者,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样应当功垂史册。然而这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论是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还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都未提及此事。王永华同志撰写的《1949年刘少奇秘访苏联始末》一文,对这段重要历史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14.
可贵的探索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如果说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缺乏经验,曾经参照苏联模式的话,那么,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便察觉到了苏联经验不能照搬到中国来。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知识产权法》的目的和重要意义知识产权法学的兴起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由农业经济社会进入工业经济社会,再从工业经济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产权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的保护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知识产权法学是以知识产权法为研究对象,研究在知识产权产生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发生的一系列法律关系的科学,是民法的特别法,属于法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学习知识产权法的总目标应着眼于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适应知识全球化的需要。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知…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16,(6)
正随着我国社会法学地位的提高,社会法学研究领域和层次得以拓展。而法社会学在西方已经具有百年历史,20世纪初传入我国,对我国法学思潮影响较大。由于我国法社会学发展缺乏理论底蕴,虽然对此研究的学者和研究成果颇丰,但对法社会学本身追问却很少。从社会学角度积极探究我国社会法学对法社会学产生的影响,探究法社会学在我国传播源流、学术风格与发展趋势,有助于完善我国法社会学科  相似文献   

17.
比较法视角下的中国特色检察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多世纪前,新中国的建立推翻了中华民国的五权分立和六法体系,借鉴苏联模式构建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人民检察院应运而生.作为一个法律事实,我国检察机关定位于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权定位于司法权,已得到宪法之确认;作为一个法学问题,检察权与检察机关的性质之争一刻也未曾停歇.  相似文献   

18.
1948年9月初,东北全境解放前夕,毛泽东已经开始勾画新中国的未来了。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东北局负责,选送了21位青年去苏联学习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为新中国建设储备人才。这21人是新中国向苏联选派留学生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充分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对于我们今天自觉把握历史发展方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继续坚持和发展好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作用和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维度,对新中国成立广博而深远的意义作一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的历史,就是国人逐渐明晰历史方向、不断找寻国家出路的历史。从资产阶级性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又探索前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而继续努力。可以说,近代开辟的历史道路不仅规定了中国现实的道路选择,还将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决定于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