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看宁夏     
《共产党人》2013,(16):7
11.2亿宁夏自2010年被中组部、商务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省份以来,借助商务部新农村商网发布销售信息近万条,实现了农产品热销,累计成交额达11.2亿元。平罗县作为全区试点先进县,先后投资千余万元,在全县13个乡镇143个行政  相似文献   

2.
《学习月刊》2013,(14):89-90
2012年初全省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议后,宜城市供销社紧紧抓住振兴供销社这根主线,坚持合作制发展主旨不动摇,开放办社的经营理念不走样,倾力打造"新网工程",加快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新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重塑供销新形象,力促供销再振兴,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成绩。2012年度完成商品购销总额13亿元,同比增长28.33%;资产总额1.5亿元,同比增长27.17%;利润总额98万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14,(2):14-14
农产品网上对接服务 近日,山东昌乐县西瓜种植户董先生通过一家网站发布了两瓜供应信息,在网站对接员帮助下.其西瓜知名度逐渐扩大.销量大增。  相似文献   

4.
晓宇 《云岭先锋》2020,(2):42-43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很多贫困地区尽管有众多优质的农产品,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影响,这些农产品无法走向全国市场。如何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对云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意义重大。近年来,云南积极借助外力,通过引进电商平台,帮助大批农产品实现了"走出去"。同时,打造自有平台,实现了农户与市场的精准对接,扶贫增收效果明显。如今,电商扶贫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但电商人才缺乏、产品供应链不健全等短板也不同程度存在,亟待破解。  相似文献   

5.
正截至今年6月,全省学校食堂累计采购当地贫困户生产的常用农产品29.02万吨,采购金额19.51亿元,助推产业扶贫成效初显。1.7万个食堂、每天620余万人就餐、月消费农产品超10亿元……庞大的各级学校食堂网络成为一个稳定长久的"大市场"。贵州省探索创新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自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启动"校农结合"定向采购农产品,将全省学校后勤市场与贫困县、贫困户精准对接,助推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截至今年6月,全省学校食堂累计采购当地贫困户生产的常用农产品29.02万吨,采购金额19.51亿元,助推产  相似文献   

6.
正科技创新券目前已成功帮助贵州科技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近4亿元、利税近8000万元。作为一家专注于原生态农产品销售的电商平台,贵州雷阿哥生态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旗下雷阿哥电商平台(以下简称雷阿哥)打出了自己的特色。雷阿哥上线之初,常常为找不到产品发愁,公司发展遭遇"瓶颈"。  相似文献   

7.
《求是》2006,(19)
近年来,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河南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005年,河南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3200万吨,肉类加工能力390万吨,均居全国首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销售收入2283.5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3%,居全省工业各行业之首,成为河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加强了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产粮大省,如何实现农业大省的发展与突破,是省委始终在探寻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磐石市总人口54万,幅员面积3960平方公里,辖13个镇,1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2002年,全市GDP实现58.4亿元,财政收入17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04元。2003年,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预计到年末,全市GDP将实现75亿元,财政收入将实现3.3亿元。  相似文献   

9.
《学习月刊》2009,(6):52-52
近几年来.宣恩县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兴起.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8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6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18%。  相似文献   

10.
《红旗文稿》2012,(4):49
近年来,河南省林州市河顺镇确立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在全镇形成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城乡一体、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格局。2011年,全镇GDP完成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78元。2008-2010年,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百强乡镇"称号。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加大投入,财政要充分体现职能,农业财政尤其要发挥先锋作用。一“、十五”农业财政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以来,我省农业财政投入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农业财政支出累计276.99亿元,财政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1)支农政策措施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2004-2005年,全省减免农业税、免征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全省农民因此减负49.08亿元;发放粮食直接补贴9.76亿元、水稻良种补贴12.13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910万元,三项补贴达到22.18亿元。(2)农业财政支出方向更加明确。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公共…  相似文献   

12.
集安市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化蛹为蝶。去年全市共为1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投入资金6173.7万元,完成经济、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项目279个。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476元,比上年增长10%。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每天创造国民生产总值53.6亿元,每人每天平均创造4.7元。全国每分钟生产134吨钢、264吨原油、2073吨煤和128万度电及3.3万米布。全国每天的积累额为14亿元,每人每天1.2元。全国人口每天的消费额为28亿元,每人每天2.4元。一生中全国平均每人要消费5万元,要吃粮食1.7万公斤,食油400公斤,肉1290公斤,禽蛋440公斤,用布740米。一生中城市居民每人消费10万元,农民消费3.7万元。全国每天要消费肉5.8万吨,食油1.8万  相似文献   

14.
涂永珍 《学习论坛》2006,22(5):41-43
当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实现2亿多小农户的分散生产经营方式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小农户联结大市场的"桥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桥梁",是实现农民与政府对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竟成镇地处千年瓷都景德镇市郊,辖地环绕窗插市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人口2,7万。近年来.该镇乘富民政策天时,扬地处城郊地利,集干群思进人和,大力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17.1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8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462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87元。相继获得全  相似文献   

16.
金堂县是成都市远郊农业人口大县,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意见>和<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后,县委农工办同各乡镇、县级各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城乡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得到完善.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3.79亿元,农业增加值8.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和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45元,同比增长9.5%.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了良好的开局.  相似文献   

17.
赵春跃 《求贤》2009,(1):21-22
近几年,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党委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深入开展“强基创先”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狠抓村级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中北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2.7亿元,镇级财政收入1.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69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市乡镇前列。  相似文献   

18.
李少波 《当代贵州》2020,(19):79-79
C2M模式产销协同电商平台砍掉中间环节,帮助农产品打通销路,有效帮助农户解决品牌建设、增产增收、产销协同等问题,达到农民和消费者双赢,助力脱贫攻坚。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服务主要集中在消费互联网上,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正在经历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尊、从人为单位到物为主体、从线上经济到虚实结合的重要转变。在消费互联网阶段,无论是电脑还是智能手机,服务主体都是以人为单位,而产业互联网阶段在物联网、5G等技术的突破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泛创建了以县图书馆为依托、乡镇文化站为支撑、行政村“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公共图书室服务体系。“农家书屋”的建立,满足了广大农民朋友就近、便捷享受阅读乐趣的需求,为农民学习休闲、增长知识、致富信息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传播的途径,有效地帮助了农民提高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 近年来,井陉县财政收入持续攀高,取得了新业绩,实现了新跨越.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1亿元;2004年财政收入完成2.6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2元,同比增长13.62%,井陉一跃成为全省综合经济实力30强县(市),取得了可喜的业绩;2005年,全县各项事业发展迅猛,财税收入持续攀高,截止11月底,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与2002年相比,翻了一番,成为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速最快的一年,实现了三年翻一番的财政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