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建设》2007,(3):10-10
书是人类传承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人类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方式。千百年来,日月更替,社会变迁,但著书与读书始终伴随人类,生生不息,绵延不断。书中有历史,书中有信仰,书中有智慧;书是良师,书是益友;书给我们知识,  相似文献   

2.
书之情结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崇拜书。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需要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热爱书。 小时候,我崇拜书,就像崇拜一个自胡子的睿智老人、一个神秘的古堡、一个奇妙的百宝箱一样。因为崇拜而与它接近,因为与它接近而得到无穷的J决乐。 少年的我,迷恋书  相似文献   

3.
书韵     
一 书是无声的老师,书乃有情的朋友. 书像阳光雨露哺育着你,书似暮鼓晨钟提醒着你. 书既是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又是走进内心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书之书     
蔡家园 《学习月刊》2012,(15):56-56
作者:蔡家园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定价:48.00元书是有灵魂的物,它既是写作者心灵世界的物化,也是阅读者观照自我的镜子。因此,人与书不是冰冷的物的关系,而是一种充满热度的灵魂关系。有人把书比作朋友,有人把书比作恋人,还有人把书比作导师。  相似文献   

5.
蒋宁馨 《当代贵州》2017,(47):76-76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书中可以认识多彩世界,读懂喜怒哀乐,触摸历史沧桑……读书是思维与知识碰撞,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有助于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无字书?这就是要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说: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为什么要读无字天书它的重要性在哪里?其一,有字的书源于无字天书。古今中外,任何科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旅游如看书。书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书,一种是借来的书。借来的书总要抓紧看。美国是我借来的书,这几年我开着车,把美国都跑遍了。而中国的河山是自己的书,反倒不着急阅读,至今仍有许多地方我还没去过。西南旅游胜地贵州,我去得就挺晚,一去,就被贵州的美丽折服了,发现自己真是孤陋寡闻。  相似文献   

8.
谢家林 《当代贵州》2011,(21):62-62
古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或奋斗目标,但实际能身体力行并如愿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不少书是读者被书名或舆论的诱惑将其请到书架,而书的最终命运十有八九是被束之高阁。有书不想看、看不了无疑是一种尴尬的现象。至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是显得太过功利,  相似文献   

9.
阅读如吃饭,阅读很重要,因为阅读事关国民素质。但要读什么书是个问题,人生有限而知识无涯,我们不可能什么书都读。如果要专家推荐一个书单,也是在难为专家,而且,你也未必就喜欢专家推荐的书。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专业,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我喜欢的书,不一定你也喜欢。对我有用的书,对你或许毫无用处。在我看来,现在已进入阅读3.0时代,读什么书事关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以书为友还是以书为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知己!一本好书通常是记载生命的最好的瓮,它蕴藏着生命中思想的瑰宝,因为思想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因此,最好的书是词汇之佳句,思想之瑰宝,最值得去怀念,去珍藏,是我们永远的伴侣和慰藉者。书是永恒不朽的。它是迄今为止  相似文献   

11.
女书的界定什么是女书?女书研究的学者宫哲兵先生认为:"‘女书’这个概念,包含着三种含义:一是指文字,二是指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作品,三是指写有这种文字的物件。"本人从民俗学科的角度出发,对"女书"有不同的理解,析解如下。我们知道,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  相似文献   

12.
我在闲暇时喜欢看书,这一点我非常乐意在与别人聊天时提起,作为一种高雅的业余爱好,我觉得它能较好地体现我的品位和格调。不谦虚地说,我是整天泡在书里了:书店的书,旧书摊的书,图书馆的书,书房的书;比说一个酒鬼整天泡在酒里要贴切得多。精神食粮的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13.
陈晋 《学习导报》2013,(13):58-59
读《闲来笔潭》,感到是一部很独特的书。 这部书的独特,在于很自然地传达了作者的政治胸襟和人文情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政治家写的书。作者吴官正是领导同志,他退休后写这本书,无论记事还是推断,无论抒情还是说理,始终体现了政治家的胸襟和风范。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文化情趣的书,或者说是体现作者人文情怀的书。书中所收随笔、小说、绘画,体现了作为政治家的艺术旨趣和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4.
梁衡 《当代贵州》2014,(5):64-64
正前段时间,到韶山参加一个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活动,意外地发现在离毛泽东故居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一座毛泽东图书馆。我很好奇,便进去一看。图书馆不大,实用面积只有680平米,也就是有钱人家的别墅这么大。这里只收三类书,一是毛泽东写的书,各种选集、文集、单行本;二是毛泽东看过和评点过的书;三是写毛泽东的书,即各种研究毛泽东的书。图书馆的功能以收藏、陈列为主,兼有一点借阅,游人可免费参观。  相似文献   

15.
王学亮 《世纪桥》2010,(2):14-17
<正>在20世纪60年代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图书是中国的一本小红书——《毛主席语录》。这本小红书在问世后短短的一两年内,风靡全国,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书"。据报载,仅"文化大革命"几年之内,国内外  相似文献   

16.
写字之人必先读书,我是一只老书虫了,书是我的鸦片。床头柜、沙发上都放有我常读的书,与朋友聊天,也大抵不离书。为了快乐而读书,为了超过别人的书而读书,为了认清自我而读书,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读书的理由千万种,书能提升我的写作品质,敌强我更强,这是读书最大的功用。也有过一阶段,不知该读什么书,因为闭塞,没有新书可看,旧书又不爱重翻,于是陷入绝望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08,(4):28-28
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的激情召唤,到“书是人类发出的最美妙声音”的深情吟唱,人们相信,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崇尚读书的伟大国度,中华民族是酷爱读书的优秀民族。就绝对数字而言,我国在世界上具有最长的文字历史,是最早出现书籍的国家,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读书群体。几千年来,在读书上,我国人民创造了不胜枚举的经典范例,流传着不绝于耳的千古佳话,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奋进。书是传承文明的载体,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开启心智的钥匙,修身养性的良师;书是沟通心灵的益友,指点迷津的向导;书是大海航行的灯塔,照亮黑夜的烛光;书是维系情感的纽带,中  相似文献   

19.
书缘     
赵武松 《学习月刊》2012,(23):13-14
曾读过很多名人关于与书结缘的自叙,每次读来都会为之动容。我不是名人,也不是大家,甚至连一个成功的人也不敢奢论,唯有无愧的是,我是一个喜欢书,爱读书,与书有缘的人,于是也想冒昧写点与书有缘的经历和心语。  相似文献   

20.
我的天堂     
喜欢书,虽然有时候只是看不是读,但每每会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用痴迷来形容尚不为过。闲暇时歪着,躺着,坐着,看看书,其乐无穷。有时候,不敢去书店,一去,就赖在了书丛里,买,恨不能整个书店是自家的。不买,心有不甘。对书,我十分的爱护,看过的书都很整洁,没有折页,没有污垢,有的书简直像买来没看过一样。书中自有颜如玉,美人和书不能相比,现在的美人大都不会有持久的美丽,化妆品堆砌出的美,是短暂的,而经典的好书却经得起岁月的磨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