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石仲泉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科学体系的?它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是怎样凝聚起来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它提出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势的方法论和关于加...  相似文献   

2.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门在历史和科学的前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是开放的思想体系。它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在于不断分析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夺取政权以后,怎样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光辉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毛泽东思想担负的历史使命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毕剑横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孤立发展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它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毛泽在思想这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继承;它又是在新的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4.
三、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紧紧依靠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指导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科学总结,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经验的科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科学分析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经济学。它不仅是我们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而且也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而且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必须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不仅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学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这个贡献就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巨大勇气,系统地打破了把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化的种种传统观点,科学地回答了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极大地丰富、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思想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学科,从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上说只是刚刚起步。为帮助大家学好社会主义思想史,提点初步意见。一、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对象和任务社会主义思想史是研究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是科学社会主义专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理论课。它既是一门历史科学,是考察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是理论史、学说史;又是一门理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对待社会主义的典范──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杨春贵恩格斯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在当代,邓小平同志是以科学态度对待社会主义的典范。他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但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没和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有机统一,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必将起到极其巨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这一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满足了时代的理论需要,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并为中国跨世纪发展,解决了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张云 《党史博采》2006,2(10):4-5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这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是我们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是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13.
1、什么叫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它科学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明确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上。”①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不仅使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科学,“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上”;而且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建国50年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理论探索,其经验教训也是多方面的,而集中到一点,就是怎样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切实置于当代中国现实…  相似文献   

15.
第一,从二者的关系看,教育科学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当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类迄今历史上最高级的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它的先进性和广泛性,在其建设中,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教育科学文化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又决定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方向。只有教育科学文化发展了,人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地培养科学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理论是否联系实际,不仅仅是一个学风问题,它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一、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它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对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体展开的。我们要坚持以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以求真务实的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 ,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形成了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是对马列主义党建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是对我党和其它国家共产党在执政党条件下党的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党建理论的坚实基础 ,是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最新成果。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 ,它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  相似文献   

18.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迟寿云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社会再生产过程为对象的全面系统的核算。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既包括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法论。又包括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方法。它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1992年3月,国家...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我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和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它在拥有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电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柱性企业,责无旁贷地要积极构建和谐企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飞跃;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二次飞跃,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飞跃,也是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