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结社权在虚拟环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在虚拟环境中结成网络团体的行为符合结社的构成要件,是公民结社权在虚拟环境中的运用。市场经济下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是网络结社产生的根本原因。网络结社的出现一方面为公民结社权的实质性实现找到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法权界限划分的不清晰使得网络结社行为失范。网络结社的出现事实的改变了结社问题上权利和权力的分布状态和力量对比,原有以严格登记主义为特征的立法模式不仅不能控制结社,反而会使网络结社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严重背离。正视公民结社权,制定法律层面的结社法,降低成立社团的门槛,加强对社团的事后监管,是网络结社出现后在处理结社问题上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青少年网络犯罪为主题,结合犯罪学和法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在界定青少年网络犯罪定义的基础上,从青少年的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个因素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针对这几方面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科学系统地剖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青少年犯罪现象中抽象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宏观环境因素有利于发掘青少年犯罪的深层原因,从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治本之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合理的社会分化、唯西方语境下的自由主义思想、学校教育目标的异化、社会本身对暴力和权力的隐性崇拜以及互联网的发展都对当代中国青少年犯罪起到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青少年犯罪,社会更主要的工作不是"镇压",而是"治疗"。  相似文献   

4.
彭子玉 《法制与社会》2012,(33):107-10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对社会秩序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尤为必要。本文阐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从生理、心理等个人原因以及家庭、学校、网络体制等社会原因分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并且根据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试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联系实际分析了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类型,并试图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希望通过原因的分析能号召全社会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关注和各方面密切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本文首先论述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然后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最后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习理论揭示了人们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其个性特点,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本文针对我国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结合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研究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提出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希望对于减少青少年犯罪、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网络犯罪增加和低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各方面的密切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本文论述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然后具体分析了心理原因、家庭问题、不良网络文化等因素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络时代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由于不良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为社会增添了诸多不安定因素,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必须对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进行严厉的控制和打击,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将对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法律途径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行控制的方法,避免和减少与网络有关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  相似文献   

10.
尚红利 《法制与社会》2012,(10):245-246
随着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的总量的不断攀升,不仅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受到威胁,并且加剧了家庭与社会的不稳定性,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有效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就必须分析其成因,以求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引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主要有青少年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网络原因和法律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琪 《法制与社会》2013,(26):289-29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进入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网络也成了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平台,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控制不好就会使自己沉迷其中,甚至滑入犯罪的深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增无减,网络的消极效应是引发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网络的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重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疏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 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形成,既有社会原因,又有心理原因。为了更有效地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团伙犯罪作斗争,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犯罪团伙形成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就青少年的病态友谊、自发团体与团伙犯罪的关系,对青少年犯罪团伙形成的心理原因,进行一些探讨。 (一)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之间的病态友谊同团伙犯罪心理有着内在的联系。向往和追求同龄人的友谊,是青少年的普遍心理需要。不过,这种友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讲,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最主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习得的基础环境。而青少年网络犯罪作为青少年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文章试图从家庭因素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形成机制并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新的娱乐方式日益普及,同时也滋生出新的犯罪方式--网络犯罪,而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制定积极有效的防范对策和措施,预防和打击这种新兴犯罪,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本文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入手,讨论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探讨消除网络文化不良影响的对策,以达到预防与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由多方面原因而形成的社会问题,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越来越突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向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敲响了警钟。本文以我市曾经发生的一起青少年杀人后自杀案件为例,通过公安机关的查证,谈谈对教育、预防和减少、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促使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青少年网络犯罪者上网操作能力娴熟、网络犯罪几乎没有罪恶感以及网络犯罪强大的破坏性等特点。导致青少年进行网络犯罪的原因有青少年特殊年龄段的因素、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应该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强化法制观念、丰富课外文化生活,加强课外指导和教育、切实加强技术手段,严格控制不良信息源头、完善网络管理,开辟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站以及建立健全网络法律体系,使青少年网络犯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在总结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的基础上,试图寻找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青少年利用和针对网络实施的犯罪,它是网络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流。其严重地危害了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与秩序,既影响了社会稳定,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针对这些情况从家庭、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入手,通过一系列立法、执法措施,建立一整套全面规范的防范体系,从根本上杜绝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扩大。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学者们把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社会公害"。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在本文中,试图运用社会控制的理论来解释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