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月28,美国提前把权力移交给6月1日晟立的伊拉克临时政府.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伊拉克政治过度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在6月1日拉克总统的推选中,伊临时管理委员会当月主席加齐·阿吉勒·亚瓦尔成为萨达姆下台后的首位伊拉克总统.  相似文献   

2.
冷战终结和欧盟的崛起,导致北约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伊拉克战争为突出标志,北约呈现明显的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冷战终结和欧盟的崛起,导致北约的权力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伊拉克战争为突出标志,北约呈现明显的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许多事情都是物极必反,在当年被苏联无情地桎梏在“铁幕”后将近半个世纪后,一个更加亲西方(准确的说更加亲美)的波兰让世界感到震惊。自从1998年波兰与匈牙利、捷克一同加入北约后,2003年9月3日,由波兰少将蒂什凯维奇指挥的多国部队从美军手中接管伊拉克中南部地区的防务,这支大约9200人的驻伊拉克多国部队中有2300名波兰军人,与强烈反对向伊拉克派兵的法德等欧洲传统大国拉开明显的距离.俨然是美国在欧洲坚定不移的新盟友。新一代的波兰国防军能否跟上国家急速“回归欧洲”的步伐,完成北约所要求的现代化改造,参与北约范围外的军事行动,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军事问题.而成为一个国家意志的重要反应。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位于西亚尽头,连接欧洲,人口约6500万,国内生产总值1800余亿美元,军事力量在北约中位居第二,是北约唯一的伊斯兰国家和具有实力与影响力的地区大国."9·11"事件至今,土耳其由于其特有的地缘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以及与美国的独特关系,在美反恐行动、稳定阿富汗局势、解决伊拉克问题和日益严重的巴以冲突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影响,为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所瞩目.  相似文献   

6.
北约组织是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之一 ,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军事冷战政策的重要工具。冷战结束后 ,北约的国际作用变得飘忽不定。在伊拉克战争中 ,北约的作用相当有限 ,与此前其在解决波黑问题、前南军事打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相比 ,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原因 ,首推北约组织联盟体制及其安全战略以及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就短期而言 ,北约的动态呈现弱势 ,就长期而言 ,北约的国际作用将进一步走强。  相似文献   

7.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一年来,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这种背景下,奥巴马在外交方面信守选举中的诺言,于2010年8月31日宣布美军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结束,并将在2012年年底撤出驻伊拉克的全部美军.随后,在2010年12月召开的北约会议决定,  相似文献   

8.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美关系跌宕起伏、波折不断,两国虽是同盟,但常龃龉而不和。戴高乐退出北约军事机构曾使法美关系陷入危机,2003年两国又因伊拉克战争交恶,可谓是"麻烦的伙伴关系"。但近年来法美关系逆转走强,合作日渐升温,2014年2月10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邮报》联名发文,称两国紧密合作同盟获新生。法国的一位高级外交官说,法国现在感受到了真正的友谊,而不仅仅是伙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05,(10)
布什东征:巩固新战略版图托脱维亚、荷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这是布什新一轮出访花名册上的4个国家。之所以借用“东征”这个泛军事术语,是因为布什此行一来跟二战纪念有关,二来跟伊拉克战场有关,三来可以凸显其进一步压缩俄罗斯势力范围的意图。布什最先见了波罗的海三国总统,感谢其派兵参加伊拉克维和并延长驻军期限,赞扬三国与乌克兰、摩尔多瓦和外高加索国家分享加入北约的经验,鼓励它们向白俄罗斯传授民主课程。但布什没有附和三国关于为  相似文献   

10.
雷墨 《南风窗》2014,(17):62-64
<正>在北约"进化"为带有"后现代"色彩的安全合作机制时,欧洲却出现了传统安全威胁。当美国想把亚太同盟体系升级为赢得大国竞争的工具时,亚太格局又不具备泾渭分明的冷战式对抗的条件。9月4日至5日,2012年芝加哥峰会之后的首次北约峰会将在英国新南威尔士举行。英国常驻北约代表亚当·汤姆森此前对媒体表示,在乌克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眼     
《南风窗》2004,(9)
伊拉克是否会像沼泽地一样把美军黏住?伊拉克的国势前景将会如何?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走向将会如何?对于上述问题,尽管仍有许多不确定、不明朗的因素,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基本面的判断。第一,伊拉克人的抵抗和袭击带来的美军伤亡,加上美国总统选举年这个因素,美国很有可能按时从伊拉克撤军和向伊拉克移交主权;同时美国也将谋求组建一支由联合国授权的包括美军在内的多国维和部队。从而,外国军队在伊拉克的课题,就从"占领"变成了"维和"。联合国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南风窗》2010,(16):13-13
<正>会议积极,取得成果……(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名单"热爱伊拉克民众,这是我发现的最不错的事情。——曾批评前总理阿拉维是美国政府"爪牙"的伊拉克"萨德尔运动"领导人萨德尔,在大马士革与阿拉维会面后,首次表达了支持阿拉维出任总理的意向。  相似文献   

14.
于时语 《南风窗》2014,(18):70-72
<正>直到遭遇直接进攻,库尔德族是"伊斯兰国"崛起和伊拉克内乱的最大赢家。而需要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是与库尔德族一样的大赢家。最大输家则是面临解体的伊拉克国家。随着极端主义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势力和地盘迅速扩张,美国重新出动军力干预,伊拉克危机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一乱局具有非常复杂的内外因素,发展过程也诡秘曲折。例如"伊斯兰国"的前身年前就控制了伊拉克安巴  相似文献   

15.
武力打击伊拉克是美国早已确定的战略目标,去年美国遭到"9·11"恐怖袭击后,就将伊拉克列为反恐怖打击的重点国家之一.美对阿富汗的战争结束后,即扬言下一打击目标是伊拉克.今年以来,美政府、军队和社会围绕打击伊拉克问题,进行了大量舆论准备和外交准备,美国防部还制定并上报了进攻伊拉克的作战计划.美军还加强了对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等.分析人士认为,美对伊动武已呈"剑拔弩张"之势.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13)
##正##6月10日,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被与"基地"有关联的武装组织占领,后者自称"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兰国",受到叙利亚东部到伊拉克北部的部分逊尼派穆斯林支持。伊总理马利基10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在全国实施最高警戒,同时呼吁议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对伊拉克的新战略.这是布什政府为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解套"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解读美国对伊拉克的新战略,对帮助我们了解下一阶段美国在伊拉克的行动路线,以及美国对中东政策走向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军事力量遭到了重创,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又长期遭受美国的制裁,当前的伊拉克军力如何呢?在美国不断叫喊对伊动武的今天,人们对这个往日的中东军事强国用什么与强大的美军抗衡,一直极其关注.特别是现代战争中,启动多波次、大规模、强力度的空袭行动,已经成为美军的拿手好戏,伊拉克的"防空大伞"能否为萨达姆撑起一片安全地带,这将是第二次海湾战争打响后的第一个焦点话题.为此,我们不妨走进伊拉克的防空天地,领略一番伊拉克今天的"防空牌".  相似文献   

19.
(4月16日—5月15日) 4月17日,伊拉克最大逊尼派政党联盟"伊拉克共识阵线"的官员表示,他们已经原则上同意回到伊拉克总理马利基领导的政府中。此前,由于提出的多项政治要求未能得到满足,"伊拉克共识阵线"于2007年8月1日宣布,该联盟的全部6名部长退出马利基领导的政府。4月20日,巴拉圭反对派联盟"争取变革爱国联盟"总统候选人费尔南多·卢戈以较大优势战胜执政的红党候选人布兰卡·奥韦拉尔,赢得总统选举,由此结束了  相似文献   

20.
“新、老欧洲”与美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老欧洲”的概念,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提出的,他把法、德等反对美对伊动武的欧洲国家称为“老欧洲”,把积极支持美国对伊政策的中东欧国家称为“新欧洲”,并称“北约欧洲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新欧洲”。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严重的政策分歧不仅使欧盟在共同外交政策上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也使美国和欧洲大陆主要大国的关系滑入了二战以来最深的谷底。2004年5月欧盟正式接纳10个中东欧新成员国后,“新欧洲”成为了美国在欧洲保持影响的首要依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