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璐 《传承》2010,(21):120-121
诚信问题历来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我国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缺乏诚信,甚至是欺诈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政府的行为,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社会要成为诚信的社会,政府首先必须要做守法诚信的典范。本文将对政府信用的社会意义以及当前的政府信用失范现象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并探求提高政府信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诚信问题历来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我国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缺乏诚信,甚至是欺诈的现象.这些现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政府的行为,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社会要成为诚信的社会,政府首先必须要做守法诚信的典范.本文将对政府信用的社会意义以及当前的政府信用失范现象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并探求提高政府信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政府信用失范与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 ,政府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包括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等 ,并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政府信用建设的方向是建构道德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绩效型政府、制度型政府。政府信用是政治文明的要求与反应 ,是政府文明的主要维度。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09,(1):92-92
李晓安在《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7期撰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自身信用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因历史积累所形成的规模性、综合治理的艰巨性及其在信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政府信用治理已经成为国家信用综合治理的重心与核心。通过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成因、构成、表现,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实际上已经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头号杀手。通过分析我国法律的约束不足,强调了地方政府信用治理的乘数效应,可以得出我国法律规制的定位及地方政府信用危机化解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修现 《大连干部学刊》2007,23(3):35-36,39
政府信用是政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居于关键的主导地位.没有政府信用,就没有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要了解政府信用建设的意义,分析政府信用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并进一步探索政府信用建设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合法性角度看政府信用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用建设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建设社会信用的前提是政府守信。本文从政治合法性这一视角分析政府信用建设的必要性,认为无论是从政治合法性的来源还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看,都有必要进行政府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7.
信用博弈分析与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信用水平还处于相当低的层次,这实际上是政府机构、企业、个人之间为各自利益相互博弈的结果。政府既具有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与权利,又具有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与权利,政府信用是决定其他信用的前提,如果政府机构信用缺乏,则各个经济主体必然行为无信。既要靠外在加强监督,更要靠内在利益驱动,从根本上消除一些政府部门的无信行为,从而推进社会信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用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梳理与条陈政府信用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信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二级分解和阐释。政府信用的一级构成要素是制度信用、程序信用、权力信用、效率信用,各个一级构成要素又细分为多个二级要素。制度性质的正义性、制定的及时性和贯彻的实效性是制度信用的分解因;程序信用包括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政务信息的公开化、行政责任监督的民主化;权力信用分解为政府权限的“正位”、权力约束的法制化、权力威力的内化;服务和法治的行政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的合理化、办事规程的简化、承诺服务的细化是效率信用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用,不但是一个观念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制度层面的问题。培植政府信用,是兴业安邦之基,也是我国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一项基础工程。要强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制度意识、信用意识;建立政府信用的评价、监督、调控的机制,实现政府信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努力营造出不能失信和不敢失信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陈秋玲  ;石柏林 《求索》2008,(8):69-70
和谐社会应是高信用社会,高信用社会离不开信用政府建设。信用政府应是廉洁、透明、信誉良好、决策科学、高效低成本的政府。通过信用道德教育和法治建设,可以培植和型塑信用政府,加速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用内在地包含了诚信、公正、责任等伦理要素,从层次结构的角度看,政府信用的伦理内涵体现为三个方面:以公正、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制度信用,以法治、民本、服务的权力运作为核心的组织信用,以及以廉洁、诚信、高效的行为准则为核心的行政人信用。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用:对一种新解释范式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信用的理论基点是社会契约说,政府信用实质上表达的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政府在持有公共权力的同时应承担履行其承诺的义务。在政府机体内部,存在着可利用的资源,它们对构建政府信用的进程造成了威胁,使得政府本身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股销蚀政府信用的力量。构建政府信用的途径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管理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以及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皖政办[2007]3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4.
各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辽宁省全面推动信用辽宁建设工作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辽宁省全面推动信用辽宁建设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5.
构建政府现代信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元庆 《桂海论丛》2002,18(6):43-45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信用机制是建设社会信用制度的关键。政府信用机制包括 :规范政策机制、规范权力运作机制、承诺机制、政务公正公开机制、责任机制。还包括政府对社会信用建设的推动与管理机制 :对社会信用环境的综合治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民间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建立诚信惩戒制度、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责任政府,简而言之就是负责任的政府。政府信用,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对公众委托契约中赋予的期待和信任的责任感及其回应,其核心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使责任政府得以形成,从而也就决定了信用是责任政府的内在规定性之一。政府对公众的信用,决定着责任政府的合法性基础。责任政府进行信用建设的核心是履行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09,(3):92-92
陈景云在《理论探讨》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它直接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进程,决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先导和表率作用,认真研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措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旭宽 《传承》2008,(20):108-109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政府既是信用规则的制定者又是信用规则的维护者,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塑造信用政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政府既是信用规则的制定者又是信用规则的维护者,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塑造信用政府.  相似文献   

20.
周丽婷 《岭南学刊》2007,(4):51-53,78
政府信用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政府信用与政策执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延续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统一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两者具有共生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的公共政策执行中政府信用缺失情况,有必要从制度、政策、利益等多重视角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寻求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建构政府信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