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邬金浜 《检察风云》2011,(12):17-17
所谓"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社会人员,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反主流的,也即是,此种"文化"是与主流的廉政文化相背离的,它奉行"潜规则",背离"显规则",追逐不法利益,固守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2.
李菁 《行政与法》2003,(2):75-77
以法执政是中国目前法治建设的重点。而要达到法治的目的,则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正常行政法律关系背后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普遍广泛作用的各种非行政法律关系,既本文所称“行政法律亚文化关系”,提出如何认识这种行政法律亚文化关系的粗浅看法。希望对目前依法执政的真正落到实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关于超女选秀的话题和讨论从未停止过,学界从女性视角、心理视角,大众文化视角、传播学视角、经济学视角等方面对这一席卷中国的娱乐节目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尽管距离第一届超女比赛已有4年半的时间,对于这样一档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中国标志性的文化事件,本文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解读了这一事件,并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的研究尝试从2005年超女冠军李宇春入手进行个案研究,采取仿实地研究的方法,参与观察的形式搜集资料,通过从当代青年亚文化和社会认同理论去解析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原因,去解释"李宇春现象"。  相似文献   

4.
腐败容忍度与“社会反腐”:基于香港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关注民众对腐败的容忍度,也即民众对腐败的接受程度。对腐败容忍度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一个社会及其文化内生腐败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对如何从社会层面自下而上有效遏制腐败,也即社会反腐,有现实意义。研究以香港为个案探讨腐败容忍度的测量及影响因素。腐败容忍度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整体的腐败容忍度、具体情形下的腐败容忍度和反腐败的行动意愿。基于2015年对香港市民1 025份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市民对腐败的容忍度总体上很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则显示,教育水平能够显著地降低人们对腐败的容忍度。此外,腐败经历和年龄也是影响腐败容忍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征,可由此窥探出其背后潜藏的文化脉络。以话语分析为基点,以“毒品隐语”为样本从话语策略、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毒品亚文化进行逆向解构,可透视出其反叛主义、享乐主义、青年倾向、游民特性的文化谱系。社会应清醒的认识到个体压力和集体宣泄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单纯意义上的生理戒断难以进一步实现毒品防控。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毒品圈层化、社交化、网络化趋势,只有复归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并举的道路,以正面示范引导、负面示范剔除为文化反制的出发点,通过传播渠道的阻断、毒友圈际的破除、身份认同的重塑来建构和完善“现实—网络”的双层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监区亚文化是指与监区主流文化相对抗的广泛存在于犯人之间的低级文化现象,具有低层次性、对抗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引导监区亚文化,对全面建设一个良好的监区文化,实现监狱“陶冶人、塑造人”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改造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阴暗面的衍生物。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态势,使其成为困扰我国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要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并遏制青少年犯罪的不断蔓延,必须寻找其内在根源。社会环境作为青少年犯罪的关键性因素,必须加以大力整顿。社会环境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作用,并非单一因素的结果。而在社会环境诸因素中,亚文化作为一种最活跃的因素,常常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亚文化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勇  刘佩 《时代法学》2006,4(1):37-43
职务犯罪亚文化的功能不仅是解释个人加入职务犯罪亚文化群的原因,也是联接个人、群体、社会的纽带,还是连结职务犯罪亚文化形成理论和传播理论的桥梁。但是,我国现有犯罪学理论对它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不仅没有功能对象的区分,也少有功能性质的辨别。因此,我们将在分析功能概念的基础上对职务犯罪亚文化的功能依不同对象和性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律师亚文化在我国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影响下,有着新的发展。现代律师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职业,在目前的社会变迁与制度改革中,律师职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影响。本文通过律师职业的发展背景、律师的教育、律师的自我认知以及其他参照群体对律师的影响,力图深入挖掘律师亚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法律关系背后的关系——“法律亚文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应坚持法律及其研究的多元性、坚持视野的广阔与开放,多路径地探求法的轨迹,而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否则,法律和法学的研究,就不能适应复杂、多元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我们的法学研究过于局限在法典范围内的思路,是否应该自省一下了。我的看法是,应进入与活的社会、文化领域,进入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领域,否则,法学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6,(2):68-75
西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西方警察亚文化研究主要有归罪文化,惩戒制度和游戏规则;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权威主义和男权主义;共谋文化及团结,忠诚;自己人的观念;悲观主义和犬儒主义;警察餐厅文化和班后的饮酒文化等七个方面。应结合近年来欧美警察亚文化研究的热点和代表成果,对警察亚文化研究的特点、趋势价值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的崛起,引发了从法律行为方式到法律行为规则、从法律观念直至法律制度以及法律文化特征的一系列变化,而建立于这些变异中的观念、价值、行为、制度之上的法律文化,昭示着涌动网络信息流的法律社会必将在变革中选择其合乎历史发展的新的文化皈依。同时,变化中的行为与改变中的法律行为文化,以及弱化的法律控制与变革中的法律制度文化,正在向我们揭示网络亚文化的道德与法律分析的某种结果,或许由此可以帮助我们找寻出网络社会中法律文化变异的一些痕迹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洪燕 《法制与社会》2010,(11):148-150
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近年来我国弱势群体的政治亚文化不断对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心理需要更多的关注,因此整合政治亚文化的迫切性也一步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信息高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各个领域。信息对监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关键性作用。监狱文化包括主文化和亚文化两个方面,监狱亚文化是在监禁刑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监狱人格”是监狱亚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监禁刑的特有属性和监狱“信息场”积极功能的缺失是监狱亚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充分发挥监狱物质、制度等层面的信息积极功能,贯彻科学的刑罚执行理念,是治理监狱亚文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亚文化群,其犯罪行为背后具有相应的亚文化特征。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亚文化特征以传统礼教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表现出来,起到聚集组织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一些亚文化特征之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寻求“保护伞”并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为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的蔓延,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略论监狱亚文化——从考察罪犯群体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刑罚执行过程中.监狱亚文化对行刑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监狱亚文化有其产生的原因、特有的表现形式及特点.遏制、消解监狱亚文化从监狱管理体制、行刑机制、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方能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一边受贿一边作秀在辽宁省朝阳凌源市,袁国平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当然,这全是因为他的名字前面有"财政局长"四个含金量极高的大字。袁国平,1951年2月16日出生于凌源市宋杖子镇,当过工人当过兵,2001年出任凌源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袁国平曾经红极一时。2002年5月,他被辽宁省财政厅、人事厅评为先进工作者;2003年4月,他荣获朝阳市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基层政府处于体制的末端,加强新时代廉政建设是基层“微腐败”治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然选择。从廉政建设视角看,基层“微腐败”治理由于廉政教育重视不够、新旧体系制度转型、行政执行程序不当、权力监督体系紊乱等原因而陷入困境,表现出政治素质低、三务不公开、行政不作为、权力私人化等形式,严重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损毁了政府的廉政形象。鉴于此,迫切需要从文化重塑、制度更迭、法律修缮、技术赋能四个维度来有效防治“微腐败”,推动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但它的表现形式十分具体。研究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角度可以有很多,其中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文化形式可以是其一。作为一种传播广泛的媒体形式,电影与文化生活的互动频繁。以黑社会为题材的电影是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属香港涉黑题材电影最为典型。电影投射出的黑社会组织犯罪有许多符号,较为突出的包括神秘、“义”、身份认同、崇尚暴力和拜金。而这些只是现实中的香港黑社会组织犯罪亚文化的抽象与简化。尽管如此,研究涉黑题材的香港电影还是能从一个侧面了解现实中的黑社会组织犯罪,回答为什么黑社会摆明了是有组犯罪的姿态却仍然让有些人加入而深陷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