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14年11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防扩散研究中心在京主办了"朝核、伊核与美国军控政策:现状与走势"研讨会。来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中国国防信息中心、国防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等相关研究机构的20余名学者与会。与会者围绕朝核问题的现状与前景、美国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1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举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5·国际关系):习主席访美之后的中美关系"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美两国学者参加,与会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凯特林基金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等。与会者就习主席访美后的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樊吉社 《美国研究》2003,17(4):149-151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于 2 0 0 3年 12月 2日在北京举办了“军备控制与中美关系 :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会议由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军控中心主任顾国良主持 ,来自外交部、商务部、中国军控协会、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宇航学会、外交学院等单位的 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外交部军控司副司长傅聪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就当前军控形势发表了演讲。会议主要讨论的议题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军备控制与中美关系的演变顾国良回顾了军控与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他认为 ,军…  相似文献   

4.
倪峰 《美国研究》2002,16(4):146-150
2002年10月26日-28日,由中美关系史学会、厦门大学美国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东亚国际关系中的中美关系"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国内33个学术机构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44篇.与会者就中美关系的演变、影响中美关系的国际因素、当前的中美关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8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华美国学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的"当前美国内政外交政策走向与中美关系前景"学术研讨会暨《美国蓝皮书(2014)》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主持会议。与会者就"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美国外交政策走向"、"中美关系现状  相似文献   

6.
《美国研究》2012,(3):122
编者按:2012年8月15~16日,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承办的"美国对外战略与中美关系(1972~2012)"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国学会、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年会在长春举行。与会者围绕美国对华经济政策、美国巧实力战略、奥巴马能源政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7.
余功德 《美国研究》2012,(3):156-157
2012年8月15~16日,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承办的"美国对外战略与中美关系(1972~2012)"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国学会、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年会于长春市举行。与会者来自中联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防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在特朗普上台后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美国传统对华关系中的"接触政策"的基本要素已被放弃,中美关系究竟是走向对抗还是能够依然稳定和协调发展,尚难逆料。特朗普政府对华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引发了中美关系的恶化。中美关系出现"范式变化"的更为深层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中国心态和所谓的"中国威胁"的认知和定义出现了重大变化和调整。未来,继续推进中美贸易谈判、解决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是稳定中美关系的基础性条件。应对和处理好中美关系,中国仍需"以我为主"。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同时,规划了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蓝图和与之相应的外交战略。中美关系在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从自己的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出发,希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然而,从美国的"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来看,对华战略中的负面因素增强,中美关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不过,综合世界格局变化和美国战略调整等方面因素,中美关系仍然存在一些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美国研究》2021,35(4):9-23
随着中美两国都认定自己进入"新时代",两国开始重新审视对方以及双边关系,从而导致中美关系也"进入新时代"。中美关系在新时代既不同于以合作为主旋律的"昨天",更不同于冷战对抗状态的"前天"。新时代中美关系的主旋律是战略竞争,双方互为战略竞争对手。这种战略竞争对手不同于冷战对抗的敌人。中美战略竞争应当是可控的、良性的、建设性的竞争;竞争并不排斥合作。在中美关系的新时代,双方在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和人文、全球治理这四个领域的竞争将趋于强化,而合作趋于弱化,从而导致中美战略竞争总体上将十分激烈并呈持久战态势。中美战略竞争不会滑向新冷战,其原因除了中国的主观能动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世界大势的制约。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全球政治觉醒等世界大势对新时代中美关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的中美关系主要有如下特点,我们要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第一个特点是,中美关系受到两大类问题的驱动。首先是冷战后的一些标志性事件,主要包括2010年美国开始推进和落实的"再平衡战略"、2013年11月的乌克兰事件和现在的伊斯兰国事件。这些事件都对中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次,中美关系受到四种问题的影响:一是安全问题,如网络安全;二是军事问题,如抵近侦察和中国五位军官被美方起诉;三是政治问题,如新疆分裂主义、香港"占中"事件;四  相似文献   

12.
<正>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首先,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际秩序问题将是中美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核心的问题。奥巴马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达成协议后发表声明称,不能让中国这样的国家制定全球经济规则。美国和中国在经济和非传统安全领域是互利的,在传统安全方面,双方也明确表示不对抗,不冲突,不打仗。两国相争的焦点主要是国际秩序的主导权和规则的制定权。当今的中美关系与过去的美苏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8~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建所30周年庆典暨中华美国学会2011年年会系列学术活动在京举行。与会者就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中美软实力比较,以及美国兴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刊刊载部分与会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正>美国军控政策中的政党政治樊吉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本书梳理了政党政治从低度介入到全面介入军控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政党政治影响军控政策的途径,探讨了民主党和共和党军控基本政策理念,国内政治环境,资深议员、突发事件等影响政党介入美国军控政策的变量,总结了政党政治影响军控政策所产生的各种后果。本书还通过两个案例诠释了美国政党政治影响军控政策的具体体现,以验证书中的决策理论假设。樊吉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李增田 《美国研究》2004,18(2):79-99
鲍大可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和中美关系的积极推动者 ,他毕生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因篇幅所限 ,本文主要考察了鲍大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关键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文章首先探讨了他在 6 0年代初关于中美关系的新思考———缓和与松动中美关系 ,随后探讨了他在两方面为推动中美关系的缓和与改善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即推动国内对华舆论转变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每一关键时刻向美国决策者提供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谢莉娇  张仕荣 《美国研究》2006,20(2):157-158
2006年4月14~15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举办了“中美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来自本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美国驻华使馆官员等60余人与会。会议围绕中美关系的现状、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因素,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中美关系的特点与会者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具有稳定性、脆弱性、复杂性等特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缉思认为,中美关系的战略框架已经稳定,突发事件影…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于 2 0 0 4年 9月 1 5日在京主办了“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军控政策的发展与演变”研讨会。会议由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军控中心主任顾国良主持 ,来自商务部、宇航学会、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军控协会、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等单位的 2 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就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 )新国际安全环境下的美国军控与防扩散政策顾国良首先分析了新国际安全环境下美国军控与防…  相似文献   

18.
宫力 《美国研究》2001,15(2):7-20
本文对1977年之后至90年代初,邓小平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和策略进行考察和评估,认为邓小平的决断是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出发,努力促进中美经济贸易的发展,不仅为中国引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为稳定中美关系的大局构筑了一个新的战略支点.邓小平在1989年中美关系跌入低谷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使中国在西方的制裁面前,稳住了阵脚,并成功地把中美关系稳定在一定的战略水平之上.  相似文献   

19.
从新中国成立到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前,中美关系历经1949—1969年、1969—1989年和1989—2009年三个"20年周期",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经济相互依赖是中美关系这三个周期变化的重要因素。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特朗普政府提出"美国优先"并掀起贸易战,中美关系再次陷入低谷,权力结构性矛盾使中美从战略竞争走向战略对抗的可能性增大,这表明中美关系实际上已处于2009—2029年第四个20年周期的关键时期。中美关系前三个20年的周期性变化对东南亚国家的外交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按照意识形态"选边站";维护地缘安全;实施"大国平衡",推进经贸合作和区域一体化建设。在当前美国对中国采取战略对抗的形势下,东南亚国家坚持不"选边站"的立场会面临极大的挑战,中国需要思考其部分国家在极端情况下是否会重回"选边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樊吉社 《美国研究》2006,20(4):7-28
本文试图考察美国军控政策在冷战结束后的调整与变革,探究调整的根源,及其与美国整个安全政策变化的关联。文章依据美国对待全球、多边和双边军控机制的态度、政策和行动,分析美国军控的调整与变革过程;根据军控机制产生和存续的战略安全环境状态、军控本身在消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构成的安全威胁方面存在的价值,以及推行军控机制建设所产生的效用等三个方面探究美国政策调整的原因。冷战期间及冷战结束初期,美国大致支持并推动了三类军控机制的建设。布什就任总统后,美国对战略安全环境认识的转变、军控机制内在的缺陷及推动军控机制建设的困境推动美国进行政策调整,突发事件、决策者的政策倾向和国内政治环境则加速了这个调整过程,美国军控政策逐步完成了从制度建设到志愿者同盟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