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朝鲜半岛问题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冷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笼罩半岛60多年的两个体系之间的对抗是最重要的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之一,所以,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不仅是半岛的悲剧性命运,而且是区域性和国际性安全威胁。朝核问题就是个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紧迫议题。局势的危险性在于,形势可能失控并接近不可挽回的死点,演变为军事冲突,引发军事干预,从而导致区域和国际危机。  相似文献   

2.
郭锐 《当代韩国》2013,(2):22-31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历经朝贡体系、条约体系、冷战体系和冷战后体系四个主要阶段。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是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总体上以友好为主线、以和平为目的;二是中国的强大有助于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三是当中国衰落时,朝鲜半岛往往成为外部入侵的跳板;四是制度化的安排有助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稳定发展;五是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才能够不断获得滚动收益。当前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成果,一是"北南并重"造就了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独特政治地位;二是六方会谈成为解决朝核问题的重要机制;三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经济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合作前景广阔;四是睦邻友好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民间基础。不足之处,一是"等距离"外交带来了实质性差距;二是原则性政策突出,操作性策略不足;三是在朝鲜半岛事务沟通斡旋当中的桥梁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中朝韩三边关系缺少战略性的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朝鲜半岛的周边与内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球政治力量的消长与权势转移的加速、矛盾的转化引发了朝鲜半岛内部政治的变化。2018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发生了多年未有的变化,朝美元首会晤、朝韩和谈等重大事件体现出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但同时,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仍在,半岛问题上大国博弈暗流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应通过新的思路,为解决核问题提供新动力,通过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合作与协调,遏制可能的战乱。  相似文献   

4.
<正>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同时大国间的战略博弈愈演愈烈。东亚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之一。其中,朝鲜半岛冷战结构造成的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等问题不仅是东北亚格局演变方向的决定因素,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国内目前有很多关于韩国外交政策和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问题的研究,但多从历史角度进行系统阐述,从理论上对该主题进行的研究相对匮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韩国外交政策的困境:国家  相似文献   

5.
谭潭 《当代韩国》2001,(1):98-99
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美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冷战以来的朝鲜半岛问题国际学术会议"于2001年1月13~14日在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6.
文在寅上台后提出了"和平之轴"与"繁荣之轴"的外交理念,希望在维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同时,扩大韩国的外交、安全及经济繁荣的空间。文在寅政府的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灵活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但也没有摆脱过去韩国外交政策过于宏大的缺陷,在具体策略上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其外交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能否持续发挥效力仍面临挑战。文在寅政府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的措施使得中韩合作空间扩大,但韩国制衡中国的思维依旧存在。中韩两国应当继续加强互信与合作,共同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和地区局势的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朝韩峰会后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以南北对话为主线的迹象,美国力图重执主导权,其对朝政策调整使南北对话进程受挫.朝美何时复谈,金正日何时访韩,成为近期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两大焦点.从长远观点看,围绕朝鲜半岛的"2+4"结构将在较长时期内依然存在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传剑 《当代亚太》2005,3(9):28-34
冷战后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谋求面临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制约,而美日同盟关系的持续存在则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结构性变量.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对日本来说实际上具有双重性质,它在为日本安全提供"保护伞"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行动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日同盟作为一种结构性制约因素内在地限制了日本作用的发挥,使日本基本上没有机会实现在朝鲜半岛事务中谋取更大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企图.  相似文献   

9.
"新冷战"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来"新冷战"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新冷战是一种围绕利益、势力和权力的国际性遏制、对峙和对抗.尽管俄美之间的关系出现紧张状态,目前的冲突具有某些冷战的特征,但新冷战并没有发生,也并不表示世界已经进入新冷战时代,或新冷战必然发生.同时,新冷战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从总体上看,近期内中美俄关系发生剧变或陷入新冷战的可能性不大.金融危机的发生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朝鲜试射导弹和第三次核试验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进入新的"朝鲜半岛拥核和核威胁"时代,朝核问题成为韩国新政府面临的首个重大课题。朝鲜半岛局势动荡相对削弱了韩国对朝的战略优势,为其对朝传统政策带来诸多挑战。朴槿惠政府被迫更新政策,采取包括提升对朝一揽子"抑制力"与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并行的"均衡政策"战略,推动朝鲜半岛"信任政治"进程。目前,朴槿惠政府扩大对朝拥核的国际抑制力是迫于朝核危机形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不会偏离信任进程的基本框架。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制约,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安全、繁荣和统一的长期目标来看,朴槿惠政府采取对朝新政及与国际社会一道构建与朝互信是明智而"有希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在延续中有所调整,与冷战后历届总统相比,甚至与自己执政初期相比,战略目标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在战略议题、战略手段方面都出现变化。美国通过外交、军事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强化了领导亚太地区的能力和意愿,其基于地缘政治的战略布局转为指向威胁的战略布局。美国战略重心的全方位转移与中国因素和中关关系具有关联性,中...  相似文献   

12.
在冷战后期,苏联在东亚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东北亚局势随之得到了缓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际上的权利义务,苏朝、苏韩关系转变为俄朝、俄韩关系。俄罗斯加快发展以经济为先导的“亚太外交”,这不仅有利于恢复俄罗斯经济,而且为俄罗斯在未来时期恢复前苏联在朝鲜半岛地区的影响力打下了基础。目前,俄罗斯国内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民族纷争,这大大限制了其在半岛事务中发挥作用的能力,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政策显得有心无力。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7日至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中心在广西南宁举行了朝鲜半岛形势研讨会暨《中国的朝鲜半岛研究》项目报告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韩国、日本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的朝鲜半岛研究》项目,得到了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的资助。与会专家全面考察了建国以来中国各省(市)的朝鲜半岛研究和交流状况,就中国的朝鲜半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并就过去一年来朝鲜半岛的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近几年中…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将是朝鲜半岛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2018年1月1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通过新年贺词表达了改善南北关系的意愿,更借平昌冬奥会打破半岛局势僵局。之后,朝鲜不断释放友善信号、积极采取行动,主动改善中朝、朝美、朝韩关系,中朝、韩朝、美朝领导人会晤相继成功举行,半岛局势出现新态势。在此背景下,6月23~25日,以"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与朝鲜半岛局势的转圜"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韩国学博士生论坛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朝鲜半岛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韩国文在寅政府为了稳定朝鲜半岛安全局势,积极引导朝核问题的解决,将"无核的和平的朝鲜半岛"作为最优先的对朝政策目标,放弃了此前李明博政府和朴槿惠政府对朝鲜采取的强硬政策,保持了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的"包容政策"与"和解与合作"的基调。因此,文在寅政府强调首先解决两个最重要的课题,即无核化和改善南北关系。不仅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朝韩关系,缔结南北基本协定,使南北关系恢复缓和,而且为了实现朝鲜半岛永久和平,以更加务实的外交方法和态度来解决朝核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新秩序和朝鲜半岛统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新秩序和朝鲜半岛统一政策李忠植序论韩民族的分裂是外部势力为确保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而把它加以分裂的结果。在冷战时代出现基于冷战式思考方式的统一方法是理所当然的。冷战体系的解体意味着给朝鲜半岛提供了促进统一的客观环境。如果说冷战式思考方式是在冷战时...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解冻前,历届美国政府除军事援助"藏独"势力叛乱之外,还在政治上推动西藏问题的国际化。策划联合国通过涉藏决议始于杜鲁门政府时期,但因印度的反对而被无限期推迟。随着达赖喇嘛1959年叛逃,中印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艾森豪威尔政府重启了藉由联合国介入西藏局势的进程。为了避免尼赫鲁阻挠,美国选择了采用幕后操作的方式来策划联合国首份涉藏决议。这份决议立足于西方所谓的"人权""自决权"原则而未提及西藏"独立",最终在联大获得了通过。美国藉此达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树立起美国捍卫人权、自决权的形象;诋毁中国声誉,强化对华遏制孤立;在中印之间打入制造矛盾的楔子。这份决议是冷战时期影响中美印三国关系演变,以及西藏问题被国际化的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下半叶始,随着中国的衰落和东亚朝贡国家体系的瓦解,朝鲜半岛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国际政治的矛盾和斗争引发了半岛内部的政治分化.在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朝鲜半岛终致分裂.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有所降低,出现半岛问题半岛化趋势;而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朝鲜半岛重新统一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2018年以来,原本跌宕起伏的朝鲜半岛局势出人意料地步入缓和:金正恩两次访华,中朝关系得到修复;朝韩之间不仅再度开启和解进程,还前所未有地在一个多月内实现了三次首脑会谈;朝美首脑会谈虽然历经波折最终还是顺利举行,并达成了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识。未来半岛无核化能否持续推进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意在分析朝鲜半岛问题对中国安全带来的影响,阐释中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立场,剖析朝美在半岛无核化路径上的分歧和焦  相似文献   

20.
2000年11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主办的“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朝鲜半岛局势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的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专家、学者50余人会聚京城,热烈祝贺“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中心”的成立。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研究员、韩国研究中心秘书长韩镇涉主持。亚太所所长张蕴岭到会并发表讲话。他说,今年6月,朝鲜半岛南北双方首脑举行会谈,使分裂半个多世纪的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关系有了突破性进展。为适应这种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亚太所成立了“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中心”,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