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畜禽进行气溶胶免疫,须使菌(疫)苗从悬液或粉末状态下经高速气流冲击分散形成气溶胶状态而悬浮于空气之中,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环境因素的剧烈改变,因而对于菌(疫)苗的活力、存活时间及免疫原性必然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如何防止菌(疫)苗在形成气溶胶状态时的衰亡,延长存活时间,就成为顺利进行气溶胶免疫的重要问题了。 一、影响气溶胶中微 生物存活的因素 在气溶胶状态下,做为抗原物质的菌苗、疫苗等微生物在空气介质中的存活,同在其它环境条件下如在悬液中是明显不同的。其影响因素除做为抗原的微生物本身以外,还要受到外界环境如温、湿度,光线,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分离的第一株蓝舌病病毒系于1975年从在北部地区(澳)采集的库蠓混合材料中被发现(StGeorge等1976b),后来证明该病毒(CSIRO)是一种新的蓝舌病病毒血清型并称之为20型(Della-Porta等1981a)。1979年,证明了从北部地区牛的血液中发现的另外两株病毒CSIRO154和CSIRO156也是蓝舌病病毒群的成员,但是不同于20型毒株(St George等1980)。把CSIRO154定为新的蓝舌病病毒血清型-21型( B.Erasmus,私人交流),同时证明了CSIRO156在血清学上与蓝舌病病毒 1型完全相同(Della-Porta等1981b)。在此。我们报道另外2株澳大利亚蓝舌病病毒型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犬瘟热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DV)核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CDV疫苗株ONP为模板,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CDV的RT-PCR方法。结果显示,以该引物进行RT-PCR扩增,能得到与理论设计值大小一致的242bp的特异性条带;该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出约20pg含量的CDV;对已知CDV阳性和阴性病料进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均一致;用该方法检测犬细小病毒(CPV)、犬冠状病毒(CCV)、狂犬病病毒(RV)和同为副黏病毒科的新城疫病毒(NDV),均无交叉反应;对32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并与免疫胶体金抗原检测试纸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此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均好,可用于犬瘟热病毒的临床诊断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病原 鸡呼肠孤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鸡的一种重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首先是在肉型鸡中发现的,Olson等(1957)从一只野外病例中首次分离到该病毒。Schwartz等(1976)首次报道了蛋鸡的本病。Page等(1982)首次报道了火鸡的本病。  相似文献   

5.
迄今,国内外对于牛白血病病毒的酶标免疫电镜观察尚无报道。我们首先将该项技术应用到对牛白血病病毒的形态学研究上,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此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分布、抗原定位以及该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 (一)材料 1.牛白血病病毒感染的羊胎肺细胞(FLL)初期培养物;2.羊抗牛白血病病毒血清。以上两种原材料均由牛白血病防制课题组提供。3.健康羊胎肺细胞培养物,由魏仁山先生提供。4.冻干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纯品,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购入。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包括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和血管球瘤。鸡的血管瘤是由白血病/肉瘤病毒所引起的肿瘤之一,一般认为是RPL_(12)病毒株感染所致。肿瘤通常单独出现在皮肤或内脏器官的表面。肿瘤组织成份为血管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故形成血管细胞瘤或血管内皮瘤。据文献记载,此肿瘤的形成常与  相似文献   

7.
口蹄疫病毒(FMDV)是一种酸敏感性的细小核糖核酸病毒,完整的病毒微粒由RNA核酸分子和包围它的四种衣壳蛋白组成。FMDV感染的细胞培养物含有四种病毒微粒:完整的140s微粒、75s中空微粒(empty Virion)、12s微粒和病毒感染相关(VIA)抗原。1966年Cowan和Graves首先论述了FMDV-VIA抗原,这种抗原存在于感染的幼仓鼠肾细胞(BHK)培养液、豚鼠和牛的组织中,不同于已知的140s和12s抗原成份,而是由病毒的感染所引起的,与病毒的复制有关,因此他们将此抗原命名为病毒感染相关(VIA)抗原(VirusInfction Association Antigen)。  相似文献   

8.
在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科赛奇B_5病毒、一种牛的肠道病毒(VG-5-27)和猪水泡病病毒(SVDV)的收获物中,除了聚集在密度为1.34克/毫升的氯化銫中的主要感染性成分(“轻组分”)以外,还发现了一种密度为1.44克/毫升的成分(“重组分”)。对SVDV而言,约有98%的感染力平衡在1.34克/毫升的部位,还有近2%在1.44克/毫升的部位上形成一个高峰。此两种形式的形态学相似,但是重组分的直径(28mμ)比轻组分(30mμ)小。在新鲜的氯化铯梯度中进行重新离心,未见此两种形式发生相互转化,而且这两种成分有着相同的RNA和蛋白质比例以及相同的多肽成分。在复制过程中,每一种成分又都产生出同样比例的轻重两个组分,但是轻组分的比感染力约比重组分高4倍,并且在诱使豚鼠中和抗体的形成方面比重组分更有效力。尽管这些结果启示这两种颗粒是病毒的不同的稳定构型,但是,碘化作用未能揭示这两种形式在多肽的标记形式或程度方面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9.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 2型 (Porcinecircovirus 2 ,PCV2 )引起的新病。PCV是 1974年在猪肾传代细胞系PK 15中发现的一种污染病毒 ,该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 ,无致病性 ,命名为PCV1;而后在PMWS中分离的猪圆环病毒 ,有致病性 ,命名为PCV2。PM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兽医病毒学方面由于广泛应用电镜观察和现代免疫学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引起动物腹泻的病毒研究中,先后发现了主要定殖于消化道的冠状病毒(含抗原不同能分别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的病毒)、轮状病毒、萼状病毒和星状病毒,以及定殖于消化道和别的器官的粘膜病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和细小病毒。据S.B.Mohanty氏等的意见,因为有的是新分离的病毒,有的缺乏易感实验动物或实验手段,有的是作过分类但后来又否定了等原因,目前尚未分类或分类不合适的病毒有星状病毒(Astro Virus)、博尔纳病毒(Borna Virus)、痒病病原因子(Scrapic agent)、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和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这些病毒有的已在国内发现如IBDV),有的尚待进一步探索,现分别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11.
牛白血病是由逆转录病毒科(Relroviridae)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C型肿瘤病毒群(Tgpe C oncovirus group)中的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virus)引起的肿瘤性传染病。1969年Miller等首先从白血病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短期培养物中检出C型病毒粒子。牛白血病病毒(BLV)能在牛、羊、犬、蝙蝠以及人的细胞培养物中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不形成空斑和包涵体,这对BLV的检出造成一定的困难(Grares 1976)。Diglio和Ferrer(1976)指出,将BLV接种正常牛胎肾细胞可形成合胞体。但如用10代以上的继代细胞则合胞体的形成能力急骤下降。故通常应用转化细胞诱发合胞体形成,如禽肉瘤病毒转  相似文献   

12.
猪的腺病毒同其他哺乳动物或鸟类腺病毒一样是由组织培养发现的。从分离病毒和抗体调查结果,发现世界各国的猪只都在遭受腺病毒感染。但腺病毒作为自然感染病例病原体的重要性,迄今为止尚不完全清楚。 病毒分离 猪的腺病毒是由Haig等(1964)从12日龄下痢猪的粪便中首次分离的。以后相继有Kasza(1966)从出现脑炎症状的10周龄的猪脑分离出腺病毒,Bodon(1966)、Ho  相似文献   

13.
文中比较了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认为这两种病毒在结构上是不同的。将提纯的猪水泡病(SVD)和口蹄疫(FMD)病毒裂解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分析,发现在SVD病毒体以及空壳体中有分子量分别约为38000和3000道尔顿的两种多肽链存在。与FMD病毒相反,(在SVD病毒中)未发现可见量的空壳体解离的蛋白存在,(在FMD病毒中)这种蛋白能产生可测出量的缩短的多肽,它可能与病毒的RNA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羊接触传染性脓疮是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羊的口唇 齿龈、舌、鼻、乳房等部位,以形成丘疹、水泡、脓疱、痂皮为特征,尤其对羔羊危害更大,往往因为口腔内生疮不能采食而饿死。该病是由羊接触传染性脓疮病毒(Orf Virus)引起的。此病毒也称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发现的嗜肝DNA病 毒,有人乙型肝炎病毒(HB- V)、土拨鼠肝炎病毒(WH- 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 V)、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这组病毒其病毒颗 粒形状、基因结构、逆转录酶的病毒复制机理均十分 相似,都具有特殊的表面抗原、核心抗原、e抗原, 都有亲肝的特性。国际病毒分类命名委员会(IC- TV)将这组病毒命名为“嗜肝DNA病毒(Hepa- dnavirus)”。 自Blumberg(1965)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 中发现抗原物质(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至今,全球相继发现了许多高、低等动物携带HB- sAg,在我国也发现了多种动物携带HBsAg,特 别是近几年,兽医科学工作者应用人类乙肝诊断方  相似文献   

16.
动物病毒学是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不仅在有关病毒的基本理论方面,而且在病毒研究的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动物病毒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研究 1935年Stanley获得了结晶的烟草花叶病毒,翌年Bawden发现这种病毒存在核糖核酸,这就奠定了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此后五十多年来,分子病毒学已成为病毒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并且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观察细胞病变(CPE)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米糠凝集素的特性和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米糠凝集素能凝集鸡红细胞,促进新城疫病毒对红细胞的凝集,对热有一定的稳定性,耐酸碱;在体外,用米糠凝集素与新城疫病毒作用或用米糠凝集素预处理Vero细胞,均能抑制新城疫病毒在细胞上病变的形成。提示,米糠凝集素具有直接抗新城疫病毒和预防新城疫病毒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73年11月到12月,以神奈川县的种猪产地为原发地点,在日本开始爆发了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猪水泡病(SVD)。后来,为了研究这种病毒对猪的侵害程度,而对猪水泡病病毒的抗体进行调查时,在认为同SVD的发病没有关系的血清中,即 在SVD发生以前采集的血清中,还有在认为同区域性发生没有关系的地方农家自养猪的血清中,检出了对SVD病毒的抗体。 SVD病毒是同人的肠道病毒的科赛奇B_5型(CB_5)病毒在抗原上极为一致的病毒。调查了野外猪血清中对CB_5病毒的扩体,研究了它同对SVD病毒抗体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如下: 1.SVD发生前、发生终止1个月后、5个月后三个时间由全国收集的猪血清中,无论是来自哪一个时间的,均检出SVD的阳性例,两种病毒抗体效价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31和0.34,是相当低的。 2.来自发生SVD养猪场的病猪血清中,发现两种病毒抗体效价间有非常高的关系系数(r=0.74~0.85)。 3.来自发生SVD养猪场的猪血清中,发病不明显的或者未发病而耐过的,其相关系数低到0.44,即使从认为处于抗体上升期的猪采集的血清(抗体效价<4~(4·0)),其相关系数也低到0.53。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日本国内猪只中产生低效价抗体的主要原因是这种病不伴发水泡病症,即不显性感染所致;在这种病毒中,应考虑还存在同SVD病毒在抗原方面一  相似文献   

19.
参考NCBI中已收录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6条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DTMUV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体系,并应用荧光显色剂(SYBR GreenⅠ和钙黄绿素、锰离子)对扩增产物进行可视化判定。结果显示,以SYBR GreenⅠ为染料,显色敏感性为10copies/μL的病毒,比普通PCR高100倍;以钙黄绿素和锰离子组合作为显色剂,其显色极限为1 000copies/μL的病毒,虽低于SYBR GreenⅠ的显色敏感性,但能有效地避免气溶胶造成的空气环境污染。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显色LAMP体系敏感性高、能避免交叉污染,具有在科研机构、基层实验室特别是检测现场推广和应用的潜力,能够为从源头遏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BVD-MD)是奶牛和肉牛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本病首先于1946年在美国纽约州发现,称为牛病毒性腹泻。1953年在衣阿华州又发现一种临床和病理综合症与之类似的粘膜病,称为粘膜病。经病原学确定,认为这两种疾病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只是临床表现不同。197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统一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在我国已有从牛体分离到BVD-MD病毒的报道,但还未见到从绵羊分离出本病毒的报道。我们在1980~1982年研究牛白血病的过程中,先后从羊的白细胞培养物和羊胎肾细胞培养中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