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理论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主要指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教育在各方面既要考虑和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环境,本民族的发展和需要,又要兼顾以主体民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的大文化大背景及其发展和需要.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造成少数民族教育双重性特点的最深刻的客观根源和成因是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双重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文化传承: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忽视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是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有选择的文化传承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阻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根源。贵州文化的多元性与现代学校教育的排他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根源于:文化中心主义、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制度、文化商业功利性和少数民族话语权缺失。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纵横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目标与成效为观察点,在深刻剖析了目前少数民族三语教育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基础上,认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应该是多元文化的价值理念,并且市场价值应该体现在少数民族个人的理性选择和社会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民族教育的文化不连续性造成了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代际文化冲突,而冲突的产生又影响着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制约其学校教育完成,因此,民族教育的发展必然不能忽略代际文化冲突克服问题。依据民族教育代际文化冲突的起源,对相关文化冲突的克服可以从加深文化理解、端正文化态度、调整文化内容、增加文化沟通等方面着手。民族教育基于文化的深层调整将有效缓解或克服代际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推进民族学生的现代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冲突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和文化相因相联、水乳交融,民族的语言追随着民族文化变迁的理路而嬗变.民族外语教育必然扎根其根源性的文化土壤,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必然产生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突、西方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冲突及中西文化冲突.研究认定少数民族外语教育应在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寻求外语教育中各种文化型式的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6.
以湘西少数民族民俗为例,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所涵盖的基本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中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少数民族道德文化为契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异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亚文化群体的人力资本探索方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化理解的结构主义思潮进入学术领域,构建了教育研究与社会结构整合的宏观思路。本文受此启发,立足于少数民族教育在权力、空间、知识等不同社会维度的异质性表征,指出了少数民族教育中的隐性破坏力、学校空间控制对学生的结构性制约,以及地方性知识传播中的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提供了看待少数民族教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文化理解教育视域下,民族高校学业弱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遭受了对多元文化差异的误解而处于不利学业发展处境,这些误解主要来自于学校文化与学生文化间的文化距离、教师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偏见以及学生自身文化认同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民族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断传递的创造性成就、目标与观念。民族教育的形式多样性、内容再生性与功能规范性等特征显示出民族教育的文化内涵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从自发到自觉的文化认识过程。文化共生下的"民族教育"内涵不应是人们狭义认识的"少数民族的教育",而应是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理性反思,汲取各民族文明成就,实现自身文化重构与提升,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吕冬英 《传承》2013,(2):60-61
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广西高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应帮助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发挥广西少数民族良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贵州民族教育质量提升需着力于发展方式的转变。贵州民族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结构、技术、制度三条路径实施,以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民族教育质量为目的,完善民族教育体系结构;以"丰富民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民族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为中心",变革民族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民族教师的培养方式;以"‘双百工程’和‘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为重点,不断创新民族教育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国家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新疆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的前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取的对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行国学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族教育课程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民族教育特殊性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是课程。随着我国学者对民族教育特殊性认识的加深、对民族学生心理特征研究的起步 ,以及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的介绍 ,民族教育中的课程问题研究 ,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却明显表现出研究范畴不明、研究视野狭窄、理论深度不够、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深化民族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开阔研究视野、关注课程改革实验 ,逐步形成民族教育课程理论体系是新的历史背景下民族教育课程研究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办学形式和我国民族教育重大政策,在保障边远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享有高等教育机会、培养民族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招生政策还面临着指导性不强、降分录取不明显、受益主体不聚焦、政策优势被弱化等困境。需要重新构建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招生政策的顶层设计、制定更加精准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招生制度,建立公开透明和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发挥民族政策优势,促进民族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关键在于保持时代感,具有鲜明的价值主线和科学的方法引领。由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历史唯物主义根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思维,多维度创新合力机制,造就有崇高价值的时代新人,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中断"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西方教育人类学"文化中断"理论的产生背景,并借用了其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文化中断"的特殊内涵,认为"文化中断"是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最后从教育学的角度指出了减少"文化中断"对民族教育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徐杰舜 《思想战线》2001,27(1):77-81
华南地区少数民族族群来源复杂,结构多样.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许多原始族群活跃在华南,族群之间不断互动、涵化,到清朝基本定型为三个层次.华南族群中既包括少数民族族群,也包括汉族族群.各族群的认同基本上都是从族源认同和语言认同两个方面来概定,其中,语言认同方面汉族族群的方言比少数民族族群的方言种类更多,内容更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为考查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西部少数民族大一新生的幸福感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西部少数民族大一新学生普遍具有较积极的幸福感,但是群体内个体间分数的离散程度较大。进一步与内地新生比较发现,西部少数民族大一新生相对体验到的幸福感少,焦虑情绪较多,而且已经产生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分析结果对西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边疆民族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中国的民族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汉族主义到五族共和,到大中华民族,再到中华民族一元理论,经历了小民族观到中民族观,再到大民族观的演变过程;由民族歧视和不平等变为民族平等。这些思想和理念的变化深刻影响了国民政府的边疆民族政策,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扶植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为主要内容的边疆民族政策。本文以档案史料为依据,对民国时期的民族思想和理念,国民政府边疆民族政策内容及历史价值等做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20.
民族院校是培育少数民族精英人才的摇篮,也是国家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科学有序的调查了解,然后提出理性有效的对策,输入正确的民族观,建构良性的公民观,创新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