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毅  王平  郑振玉 《中国司法》2007,(11):34-36
吸毒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吸毒以及所引发的违法犯罪、艾滋病传播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公共健康和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影响。减少毒品供应、减少毒品需求、降低毒品危害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解决毒品问题的重要战略。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吸毒人员的感化和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减少毒品危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劳教戒毒工作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安强制戒毒、社会自愿戒毒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我国的戒毒工作体系。近年来,按照国家禁毒委的统一部署,劳教系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正>药物(毒品)成瘾是全球性的公害,也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据估计,2010年全球大约2.3亿人至少使用过一次非法药物(毒品),占世界成人人口的5%[1];而在我国,截止201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47.5万名,其中2013年全国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36.5万余名[2]。因吸食合成毒品引发的自伤自残、伤害他人的恶性伤害案件,以及吸毒后驾车引发肇事肇祸案件等社会危害逐步显现[2],因此,对药物  相似文献   

3.
<正>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有关毒品管制法规,非法从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其他与制毒、贩毒、吸毒有关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在大陆,毒品犯罪本早已禁绝,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贩毒集团的不断渗透,将大量毒品从“金三角”地区偷运我国转运境外,使我国深受其害:毒品犯罪死灰复燃,贩毒、吸毒活动呈迅速蔓延之势,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也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社会治安形势亦十分严峻。据报道,1991、1992两年破获的制贩毒品案件有22,050起,缴获海洛因6409公斤,鸦片4661公斤,逮捕毒品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陕西省吸毒人员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吸食合成毒品的群体剧增。由合成毒品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应该认识到合成毒品的泛滥与戒毒措施单一及惩处此类犯罪活动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密切相关,笔者以此为切入点,以陕西省近几年吸毒人员数量、毒品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陕西省戒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合成毒品犯罪查处和打击不力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结合我国禁毒工作现状探讨科学构建合成毒品防治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毒品在全球泛滥,危害着人类安全;吸毒耗费了巨额财富,禁毒需要大量资金,毒品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同时,制毒、贩毒助长国际恐怖活动的蔓延,使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毒品引发了各种犯罪与社会不稳定因素。冷战后国际禁毒合作加强,但由于毒品问题的跨国性、复杂性,毒品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6.
毒品在全球泛滥,危害着人类安全;吸毒耗费了巨额财富,禁毒需要大量资金,毒品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同时,制毒、贩毒助长国际恐怖活动的蔓延,使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毒品引发了各种犯罪与社会不稳定因素。冷战后国际禁毒合作加强,但由于毒品问题的跨国性、复杂性,毒品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建立反吸毒新模式的前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毒总是和构成毒品犯罪的毒品供应相伴而生,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要研究吸毒问题,解决成瘾性与复吸问题。我们应对现有反吸毒观念和模式进行理性思考,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铲除毒品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并以此构思我国反毒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犯罪日益严重,素有“无毒国家”、“清静口岸”美称的我国,毒品犯罪也死灰复燃.不仅贩毒案件时有发生,吸毒人数不断增加,而且还引发了各种刑事犯罪案件.为与毒品犯罪作坚决的斗争,我国1990年12月28日公布实施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罪名. 非法持有毒品罪,因其特殊的犯罪对象和行为方  相似文献   

9.
在又一个“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本刊特约请监狱警官撰写此文。从三位女子戒毒成功、获得新生的故事可知,毒品不是不可战胜的。净化环境,杜绝毒品,使曾经吸过毒的人不再受到诱惑,是戒毒成功的重要条件。更关键的是社会的关怀,亲友的敦促,个人的毅力。每个不幸沾染上毒品的人只要拥有这些,毒瘾就完全可以终身戒断。但愿通过这几个生动的戒毒故事,能呼唤吸毒人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热爱生命,拒绝毒品。”  相似文献   

10.
江苏贩卖、运输毒品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毒品种类以海洛因为主江苏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25515名,绝大多数都是吸食海洛因。对2000年全省查获的6568名吸毒人员调查分析,吸食海洛因的占96.7%。吸毒人员90%以上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等市。贩卖、运输毒品案件也主要发生在这5个城市。近两年受国际和国内毒品违法犯罪形势变化的影响,江苏的毒品种类也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受市场利润、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同心县的毒品犯罪问题异常严重,涉毒区域逐年扩大,吸毒人员持续增多,毒品来源途径多样化,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当前,加强预防毒品犯罪,加大禁毒宣传法治教育力度,依法打击贩毒、吸毒违法犯罪活动活动显得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2.
毒品与吸毒(Ⅰ)胡炳蔚一、毒品与吸毒的概念毒品是指阿片(旧称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苯丙胺类、杜冷丁等200余种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麻醉药品与精神药物的统称。吸毒又称药物滥用(drugabuse),WHO专家委员会将其定义为非医疗用途的、长期反复的...  相似文献   

13.
GC和GC/MS检验吸食"摇头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道兵 《刑事技术》2003,(Z1):35-36
1998年以前,武汉市的吸毒人员主要是使用海洛因、鸦片。但是近几年苯丙胺类毒品和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氯胺酮来势凶猛,公安机关查获吸食这类毒品的违法人员大幅增加,已经远远超过使用传统的海洛因毒品的人员。这类毒品在武汉市的一些“的吧”内已经泛滥成灾,一些人吸食毒品后随着强烈的音乐疯狂地摇着头。根据武汉市公安局缉毒处清查“的吧”的情况,查获的嫌疑人有时竟然有高达80%~90%的都吸食了这类毒品。目前黑市上“摇头丸”通常是指冰毒、MDA、MDMA、氯胺酮(俗称K粉)以及其中两种以上成分的混合物。常用的检验吸食苯丙胺类毒品的方…  相似文献   

14.
毒品这一摧残人生的毒药、毁灭家庭的杀手、毒害社会的瘟疫,导致千千万万的吸毒人员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使其陷入毒渊,不能自拔。为了遏制毒品的泛滥,顺利开展禁吸戒毒斗争,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吸毒的成因,从而为禁绝毒品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毒品犯罪中,吸毒型犯罪是造成吸毒者不断增加、毒品屡禁不绝的主要原因,必须予以严厉打击。近一两年来,温州市鹿城区容留他人吸毒案件频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对该区容留他人吸毒案件现状分析,提出应对现状、打击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毒品是诱发犯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打击毒品犯罪是我国一贯政策。但是应该看到,吸毒行为和其他毒品犯罪的区别,吸毒行为本身而言是对吸食者的伤害,国家应该运用强制戒毒、或者通过其他强制措施让吸食者能重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7.
2001年上海市各级公安机关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10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83名,缴获各类毒品210多公斤。2002年1—6月又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000余起,缴获毒品70多公斤,其中千克级贩卖海洛因案件9起,千粒级贩卖“摇头丸”案件5起。尽管上海市公安机关近年来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是上海的毒品问题依然严峻,至今仍未有效地遏制毒品蔓延的迅猛势头。2001年上海市登记在册的显性吸毒人员达14000余人,比2000年增加了21%。原有的吗啡、海洛因的滥用尚未解决,兴奋剂类的冰毒、“摇头丸”又大肆蔓延,在这两股恶流泛滥的同时,氯氨酮(k粉)等新型精神药品也开始悄悄侵袭上海。  相似文献   

18.
崔静 《天津检察》2009,(2):43-44
在当前惩治毒品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发现很多吸毒人员以贩养吸,在吸毒的同时还参与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等犯罪活动。在此,笔者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毒品案件的定性与处罚中的相关问题谈点看法,以期引起同仁们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导言 吸毒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吸毒引发犯罪、艾滋病传播等问题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健康和社会治安的严重社会问题。全球现有各种毒品吸食者约1.8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1%。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从1990年的7万人增至2002年的100万人,11年中增加了近13倍。吸毒问题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吸毒人员中80%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据估算,2003年底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约84万,在确认的4万多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63.7%因静脉注射吸毒而感染。  相似文献   

20.
TOXI-LAB系统对尿液中吗啡进行复核检验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考查TOXI LAB毒物分析实验室系统对吸毒嫌疑人尿液中毒品进行快速复核检验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TOXI LAB系统对吸毒嫌疑人阳性尿液中吗啡进行快速复核检验 ,同时进行GC/NPD、GC/MS验证。 结果 TOXI LAB方法在检测吸毒嫌疑人尿液中吗啡时其特异性为 10 0 %。 结论 该方法对吸毒嫌疑人尿液中毒品进行快速复核检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