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二师三十三团十六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文化、爱科学、善经营、懂管理、敢闯敢干,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劳务输出的过程中率先致富,并带动连队职工共同致富。他们根植于连队,创业于连队,致富于连队,对职工的示范作用大,带动效果好,已然成为连队里的致富"急先锋",职工致富路上的"领头雁"。棉田里的"领头雁"2009年,王富井从河南老家来到三十三团十六连承包了100亩棉田,连续5年棉花单产突破  相似文献   

2.
今年39岁的刘飞是河南省项城市付集乡刘庄人。1993年,刚满20岁的他来到农七师一二五团十九连青年排工作,在那里结识了当地姑娘李新华,1995年两人结婚后,一起来到一三O团三连承包土地。没有婚房怎么办?当时连队领导给他们分配了两间土坯房,由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47岁的陈家山是一师二团三连职工,依靠一师阿拉尔市的富民政策,创办了陈家山养殖场,年纯收益30余万元,成为致富路上的领头人。想起1999年,刚来到二团三连的陈家山,最初靠着妻子承包的40亩棉花地,每天起早贪黑辛苦经营,但远远满足不了家庭开支及孩子上学的需要。正当生活艰难到无法进行的时候,连队工会干部找到他,鼓励他发展养猪业。于是他从团工会借到3000元钱,买了2头母猪开  相似文献   

4.
正"六十八团红二连,兵团远近都有名;有机稻米生态猪,文明和谐吸引人……"当你走进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四师六十八团二连时,你会看到一块宣传版上,以打油诗形式介绍连队的情况,这是该连"文化长廊"宣传的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团场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职工们的热捧。四师六十八团二连工会抓住时机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工程,"三个  相似文献   

5.
正在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职工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跟着刘全刚,致富奔小康"。刘全刚,十几年如一日心里装着职工群众,努力为他们多办实事、办好事,脚踏实地干好每项工作,用辛劳和智慧带领职工群众发展生产、奔赴小康,在职工群众中赢得了众多美誉。2013年9月,刘全刚受命来到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任连长,在讲话中他提到:"当干部就是要多想群众,多为职工办事。"他说到,也做到。当时连队正值红枣收获、交售前的准备时期,他上任后,立即召开党员、干部、职  相似文献   

6.
<正>赵银江是二师三十三团二连党支部书记,他担任基层连队主要领导已有16年,和他共事过的干部和职工每次提起他总会赞不绝口。2012年,赵银江到二连担任连长,当时的二连用老职工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烂摊子",但是在赵银江的领导下,短短一年时间,整个连队就变得井井有条,职工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成为职工群众心目中最敬佩、最可靠的优秀领导。也是在这一年,他和二连唯一的一户维  相似文献   

7.
正7月1日,六师一○六团三连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争抢有利天气,指导、帮助职工棉花打顶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该连贫困职工李圣东种植了75亩棉花,由于家里人手不足,棉花打顶工作迟迟没有完成,连队党员干部来到他的棉田为他义务打顶。"感谢连队的党员干部们到我地里来帮助,现在劳动力和生产资金比较紧张,谢谢他们为我解除了心头之忧。"李圣东激动的说。  相似文献   

8.
<正>7月11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十连副连长徐文斌来到职工彭士清的承包田中,观看棉花长势、指导棉花摘心工作。像徐文斌一样活跃在连队一线的科技人才,在这个团有200余人,他们被职工形象地称为"农业生产参谋"。  相似文献   

9.
正6月10日,第三师五十一团二连召开工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这是该团首次在集体所有制连队成立工会,不仅是该团工运事业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连各族农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五十一团共有16个集体连队,三师工会经过多次深入集体连队调研,考虑将二连作为集体所有制连队成立工会的试点单位,认为集体连队农民中只要有生活用地和经营地的农户,均应纳入工会组织,参与工会开展的各类活动,但其农民身份不变、不交纳会费。为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五十一团工会通过近2个月的摸底调查,最后确定将二连571名农工吸收为工会会员,标志着集体连队也成立工会了。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37岁的石春芳,是二师三十团二连职工,2006年与丈夫从河南来到该团参加工作。十年来,他们承包土地、搞室内装修、开店做生意,经济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石春芳也成了连队有名的创业致富带头人。2006年进疆时,小夫妻俩才二十七八岁,却带着两个孩子,家里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刚工作时,两人分配在三十团建材厂,年收入也就  相似文献   

11.
<正>44岁的杨浩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2005年,他怀揣着致富梦想,携妻儿从四川来到二师三十六团承包枣园。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初来乍到的杨浩正在苦恼不知如何管理时,连队党支部书记吴洪太给杨浩讲述兵团的发展史并关心他的日常生活,连长和班子成员手把手地传授他红枣种植技术,杨浩深受鼓舞。自此以后他积极参加团、连组织的观摩会,仔细研读红枣管理技术书籍,还把连队技术员和老职工请到地里来"会诊"。善于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农一师十团十连工会主席刘全义来到刘长生家里,与他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交流,了解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刘长生是十团十连职工,去年,他承包的棉田亏损1万余元,又患有心脏病,动手术用了十几万,这对于一个本来家里就不是很富裕的职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十连工会得知他家的这种情况,动员职工捐款1000余元。今年,工会在开展"面对面、心贴心"扶贫帮困活动中,又把他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连队主动帮他担保贷款,并在技术上帮助他。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之前,他是十四师二二四团三连的一名职工。2008年以后,从班长、副连长、指导员一直到今天的党支部书记,过玉朝走过的是踏实奋斗的人生。当干部的八年,他待过三个连队。2015年6月,二连两个干部辞职,干部中的"老人"几乎全部更换。过玉朝临危受命来到二连。初步了解情况后,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现有班子中5个干部都是新来的,不了解情况就大大增加了开展工作的难度。他第二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刘先行携家带口从安徽老家来到农一师二团四连落户。1995年,他主动要求承包连队猪圈。1996年他还清了全部债务,还盈利3万多元。1997年,他的银行存款已有5万余元,还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和一辆小四轮,成了二团出名的养殖专业户。 2001年,刘先行与连队签约(?)费自理承包了550亩改良地。地承包下来后,刘先行  相似文献   

15.
<正>陈庭云于1962年从重庆涪陵来到新疆,那年,他才16岁。第二年,他便参加了工作,考虑到他年纪小,组织上安排他为连队种瓜果、看菜地。后来,他做过木工,开过拖拉机,每天为农一师十五场(现十团二连)房建队拉运粮食。  相似文献   

16.
正在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汪贵军的辣椒地块,笔者看到夫妻俩正忙着除草、打药等田管工作,去年他承包的75亩辣椒纯收入19.8万元,被连队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辣椒手"。据了解,今年48岁的汪贵军,是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老军垦的后代,1981年4月他沿着父辈们的足迹,积极响应团场安排,参加了工作,当过砖厂工人、干过机务、植保,最后在四连当一名普通的种植职工。2003年到2006年,汪贵军在连队承包了30亩甜菜,夫妻俩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勤劳肯干,注重科学管理。他们承包的30亩土地从未亏损过,年收入都在2.8万元以上。2007年,连队4支条田中有一块45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42岁的罗中全,1996年3月带着妻子儿女,告别家乡父老,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从四川来到农三师四十二团六连承包土地。13年来,他凭着满腔热情和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勤劳致富之路,成为连队率先致富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对于这句话,二师三十团七连89岁的老人何占立深有体会,让他感受到女儿般温暖的人,就是自家的邻居赵跃珍。从2001年起,赵跃珍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这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爸",这一照顾就是13个年头。1993年,22岁的赵跃珍随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了三十团七连参加工作,她承包了62.5亩土地,丈夫则在连队开拖拉机。何占立老人祖籍河南,当过兵,1955年进疆,没结  相似文献   

19.
今年35岁的吴桂芳是二师三十团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家里除了承包155亩棉田之外,还拥有一个存栏300多头的养猪场,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6年前,只有19岁的吴桂芳随丈夫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参加了工作,当时承包了连队155亩棉花地。他们承包的这个条田是出了名的差地,棉花单产也总是落在连队其他地的后面。正是因为这样,夫  相似文献   

20.
<正>王启彬夫妻俩是2000年从河南支边来到七师一二九团十连的,为了能尽快过上好日子,他一边钻研棉花栽培管理、一边学习运用新技术,经常参加团、连组织的"科技技能岗位培训"学习,掌握棉花管理技术。夫妻俩在连队承包种植了72亩棉花,产量不断提高,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2006年有点积蓄的王启彬,主动向连队提出购买654拖拉机,团里为他贷款20万元,很快办完了所有手续,来年春天他开着自己的拖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