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台湾两次关键性选举之后,台湾民意、政党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未来两党制的推动下,为了尽可能地争取日益强大起来的中间选民,国民党、民进党两个主要政党之间的政策趋同是非常可能的,两党大陆政策的趋同则是上述政策趋同当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两党制是美国政党体制的一个显著特征.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凯伊所著《两党制》一文,从政党环境和政党的功能两个视角分析了美国两党制的成因.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即国情所决定的,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考察美国两党制成因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退台后,在台湾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一党制,经过上世纪80年代"政治革新"后,在政党多元主义环境下国民党成功实现了一党主导.进入新世纪,随着中产阶级和年轻一代政治多元化诉求的增强、泛蓝阵营和泛绿阵营及岛内民众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知差异、"单一选区两票制"等选举制度的改革,台湾地区政党体制逐渐形成"两党制"的雏形,并在政治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政党体系发展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台湾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采用现代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勾勒出台湾政党体系由国民党专政的一党体系发展到国民党与民进党不对称的两党竞争体系以及目前的多党竞争体系的整个演变过程,着重考察各政党在不同时期的组织、选举表现、政党认同、精英结构、“统独”主张和政党之间的互动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现阶段影响台湾政党体系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政治路线(主要是对台湾前途的主张)、政党领袖和政党所拥有的可分配资源。认为两党制或多党竞争两大政党联盟是台湾政党体系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英国两党制评析刘建飞英国是现代西方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同美国的两党制相比,英国的两党制更具有典型性,对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对前英属殖民地国家政党制度的影响更深远。提起英国的两党制,必须首先明确的一点是:两党制在英国绝对不是某些政治家或政治组织的...  相似文献   

6.
项焱 《求索》2010,(10):128-130
政党制度是现代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宪法框架内规范政党的执政方式也是宪法学的重要论题,本文通过对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典型国家的政党执政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力求得出关于执政党权力取得方式和运行模式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7.
刘艳 《前进论坛》2008,(3):62-63
两党制,是指在一国之中存在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通过控制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而轮流执政的制度。需要说明的是.两党制并不要求一个国家只有两个政党,而是说一个国家的所有政党中.只有两个政党力量强大且势均力敌,它们通过竞选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轮流上台执政。两党制最早出现在英国,后受其影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确定了两党制。其中,以英国和美国的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国民党的党务革新、解除戒严、解除党禁和报禁,以及终止“戡乱时期”,台湾进入重要的政治转型期。突出的标志是一批新党相继建立起来,呈现国民党一党优势下的多党竞争局面。随着政治转型的不断推动,台湾的政党体制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推动政党体制演变的原因非常复杂,社会经济状况、政治思想意识及选举制度都会对政党体制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对台湾来说,省籍与族群矛盾、国民党长期的威权统治和黑金政治以及民主化和本土化等,都是台湾政党体制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展望未来,台湾政党体制似乎出现了政党的集中化、政党的力量对比有利于民进党以及政党的趋同化加剧等几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有别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其基本特点是:一、各民主党派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  相似文献   

10.
恽来 《北京观察》2007,(3):22-22
政党制度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普遍存在于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生态当中。按照主要政党数量的多少,各国政党制度一般可以区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别于两党制和多党制、又有别于一党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