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9年5月4日下午二时许,一向平静的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北京大学等十三所学校学生约三千人,挥舞着白色小旗,高举标语牌,从四面八方汇集天安门.标语牌上写着"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宁为玉碎,勿为瓦全"等字样.一位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的学生不顾教育部和警察的重重阻挡,积极同大家一起向天安门广场奔去.他就是高君宇.  相似文献   

2.
22年前开始的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2004年,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系于农村的关键时刻,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农村工作。1984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建国35周年盛大游行中,当一列农民游行队伍高抬“中央一号文件好”七个金色大字的巨幅标语牌走过检阅台时,广场上顿时欢呼起来,人们齐声高喊:中央一号文件好!  相似文献   

3.
江飞 《党史文苑》2003,(3):36-37
毛泽东检阅红卫兵 没有红卫兵运动,就不会有延绵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离开了毛泽东的支持,就不会有一度“如火如荼”的红卫兵运动。 1966年5月29日,清华附中的学生秘密成立了一个名叫“红卫兵”的组织,寓意为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六七月间,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先后张贴出一论二论三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等三张大字报,表示“造反有理”,要一反到底。8月1日,毛泽东写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八次检阅红卫兵达1100万人次。检阅中,天安门广场人海如潮,红卫兵小将们狂热无比。人人都双手举过头顶,向着毛主席欢呼着,跳跃着,许多人把手掌都  相似文献   

4.
“把任务精细到每一块方砖,把责任细化到每一寸土地。”以“忠诚”锻造警魂的天安门干警,在分局党委的带领下守卫着天安门广场的欢乐与祥和。  相似文献   

5.
在陕蒙交界美丽的乌兰木伦河畔,河水倒映着高高耸立的大型储煤仓和凌空飞架的输煤栈桥,办公楼、广场、雕塑、企业文化标语牌,掩映在鲜花绿树之中,如果不是大门前“补连塔煤矿”几个大字的提示,很难想象这座花园竟是一座煤矿,而且是“世界第一井工煤矿”!  相似文献   

6.
诗人 《党史天地》2006,(3):29-31
1971年9月12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着成千上万名学生,他们手擎着彩色纸花进行“庆祝建国22周年”的游行排练。大喇叭里播放着军乐和组织游行彩排的指令。不仅在北京,当天的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城市,同样都在为庆祝国庆忙碌着。然而仅隔一天,也就是9月13日,热闹欢乐的景象却被一片紧张的气氛所代替,上面有通知告全国人民:各地机场戒严,飞机禁止上天,忙碌了很久的游行活动被宣  相似文献   

7.
日前乘车外出,观赏北京街景,发现街道护栏上多了些交通标语牌,诸如,提醒骑车人别闯灯越线的“不要着急,红灯亮了歇口气”,“进一步将受谴责,退一步将得到尊重”;提醒机动车驾驶员的“开车多一分小心,家人多十分安心”,“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提醒行人的“礼让——让出海阔天空,争抢——抢出飞来横祸”“您是首都的客人,您是遵章守记的模范;您是首都的主人,您是文明礼让的楷模”等,看了顿觉醒神悦目。一路寻踪望去,见此类标语牌还有不少,无奈车行匆匆,一晃而过,未及细览,遂引为憾事。后与友人议及此事,方知早在…  相似文献   

8.
报载:云南省大关县县长蔡朝东调离大关,本想悄然而走,不惊动乡亲们,不料消息不胫而走。他启程那天,大关县城万人空巷,人们自发地聚集在街首两旁为他送行。他们有的举着“向焦裕禄式的好县长学习致敬”标语牌:有的手里拿着纪念册,等候县长临别赠言;不少老人提着煮熟的鸡蛋、粽子、洋芋等食品,让县长带着路上吃……一位老干部感叹道:“人世间有多少送别的场面,唯有这种自发的送别仪式最感人。离任之时见民意啊!”  相似文献   

9.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10.
坐落在北京市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主题为“复兴之路”的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一件馆藏编号为2611号的国家一级文物——绞刑架。  相似文献   

11.
宫平 《党建文汇》2006,(3):45-45
李德伦“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中央乐团首席指挥李德伦被打成“反动权威”; 殷承宗 1965年殷承宗被分配到中央音乐团当钢琴独奏演员。1967年秋,一辆卡车载着一架钢琴和殷承宗、刘长瑜他们,到天安门广场来“宣传毛泽东思想”。演出反映十分强烈,广场上的人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2.
1955年10月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荡漾着欢乐的节日气氛,十里长安鲜花与彩旗交相辉映,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壮观。天安门上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红墙两端写着:“全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等标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指战员身着刚换发的新式服装,佩带着军衔肩章,军容威严地排列在无数面红旗下翘首等待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时刻的到来,这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0周年。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80后”,我小时候听得最多的新闻开头语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看得最多的是刘胡兰、杨靖宇、张海迪等英模党员的故事。潜移默化中党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扎下了根。1999年共和国大阅兵,当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踏着激昂的旋律,迈着整齐的步伐,威武雄壮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时,刚踏入高中校门的我心潮澎湃,立下了成为一名军人的志愿。  相似文献   

15.
天安门前华表的顶端各蹲着一兽,称“望天犼”,楼南的一对“望天犼”坐北朝南。传说这一对“望天犼”时刻关注着外出的帝王,每逢帝王在外游乐久不归朝时,它就托梦给皇上,对他说:“国君呀,你该回朝理政了,我们盼望你回来,把眼睛都望穿了!”所以这对“望天犼”又称“望君归”。天安门北、端门南的一对“望天犼”坐南朝北,时刻注视着紫禁城里身居深宫的帝王,劝戒皇上说:“国君啊,你不要总是沉溺深宫在后妃中寻欢作乐,你该走出去,看看百姓中的苦难,我们盼你出来,把眼睛都望穿了。”所以,这对“望天犼”又称“望君出”。通常把华表称为“望柱”。 传说是美好的,然而,现实中哪朝哪代的封建帝王能按人民的意愿行事呢?连这些“望天犼”蹲踞的华表,平民百姓都不得靠近,它的前边的道路都不让百姓通过,皇上还能  相似文献   

16.
6月2日,在上千学生绝食收场几天之后,天安门广场又演出了一出4人有限绝食(48—72小时)的收盘闹剧。出场的全不是学生,而是几位知识文化界“精英”,诸如以学潮黑手自诩的刘晓  相似文献   

17.
霞飞 《党史博览》2005,(12):51-54
1976年,姚文元收到了两封奇怪的信,既不交给华国锋,也不交给江青、张春桥、王洪文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4月,在天安门广场上爆发了以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为主流的“四五”运动。4月1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封的下面写着:“《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8.
一夜狂飙     
1966年 5月 29日.清华大学附中部分学生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为保卫党中央、保卫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坚决洒尽最后一滴血”,这就是红卫兵的誓词。 在天安门,毛泽东欣然接受红卫兵为他龙上的红袖章。破四旧、跳忠字舞、撒传单、批斗会、大串连……都是红卫兵的“发明”与“杰作”。阁一夜狂飙@羊夏  相似文献   

19.
<正>天安门广场是热门打卡点之一。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百姓出行旅游需求集中释放,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到天安门广场参观游览。为进一步提升参观游客体验感获得感,天安门地区管委会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采取问、找、答、研、改“五步工作法”,开展沉浸式调研,以游客为师寻找解题密钥。  相似文献   

20.
党史知识     
《湘潮》1992,(10)
1919年4月,各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巴黎和会,决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国人震惊。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游行。他们提出“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要求拒签和约。游行队伍行至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后,痛打章宗祥、火烧曹宅。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逮捕学生32人。5月5日。北京学生罢课,并通电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从5日起,上海约六七万工人自动举行罢工,声援学生。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