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做人最失败的地方是不会喝酒。酒席宴上,人家要与我喝酒,我说喝不了,人家就说我不实在。更要命的是,我是个不愿为酒卖命的人,别人劝酒的时候,我咬紧牙关,誓死不喝,因此,就得罪了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2.
说相声有逗哏的有捧哏的,喝酒时角色就分得不这么清楚,可劝酒人动的脑子一点都不比逗哏捧哏少,倒了,递过去一句"干",还要盯住了对方杯中见底。为此增进了亲情友情也罢,像小李和小刘那样惹出了官司赔了钱可就不值了。还在读大学的小王期末拿了奖学金,叫上同宿舍的小刘和小李去喝酒。三个年轻人越喝兴致越高,小王酒量不大,起身去洗手间时已步履蹒跚了。可小刘和小李觉着今儿喝酒的由头是小王考了好成绩,又是他做东,得让好朋友尽兴。于是,他俩左一句"不喝不够哥儿们",右一句"给他面子也得给我面子",还在劝。又喝了几杯小王一头趴在了桌上,那哥儿俩打车把他带  相似文献   

3.
案例摘要: 众所周知,朋友相聚喝点酒在所难免。这种。隋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更是非常普遍。另外,劝酒文化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但这种传统文化里也存在诸多弊端,本来用以表达敬意的劝酒,常常会让人饮酒过量,以致于发生身体不适。喝酒误事等情形,有时甚至还会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7,(1):87-89
案例:2006年9月3日,陈林受公司老板指派陪客户喝酒。为了公司的利益。席问陈林十分热情,频频劝酒,宾主双方气氛非常融洽。但是,约喝了半斤白酒后,陈林突然出现呕吐休克症状,其他人见状赶紧将其送往医院。经诊断,陈林入院前已死亡。经鉴定:陈林属于心源性猝死,饮酒为猝死的谤因。  相似文献   

5.
饮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饮酒讲究情调不同,中国人喝酒更强调感情。但如今,劝酒喝出人命,劝酒“劝”出官司的事情时有发生。有关专家指出,喝酒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原则上责任自负。因为究竟有多少酒量只有自己才知道,根据心情、状态、环境的不同,一个人的酒量也会发生变化,别人是无法判断的。当自己无法把握或判断失误的时候,后果应当由自己承担。但在以下几种情形中,酒友应当担责。  相似文献   

6.
吐不出昨晚喝的酒,老张便戒了酒。喝了三十多年的酒自此却一滴也不沾了。法官老张,在黄河岸边一法庭工作,爱喝酒。老张性情耿直,他喝酒很讲原则,从不和当事人及讲情的人喝酒,也不和沾酒就醉、耍酒疯的人喝。更不喝蹭酒,逢场他不买酒必买菜。  相似文献   

7.
8人一起喝酒,酒后1人死亡。死者妻子认为,正是朋友们热情劝酒,才导致丈夫醉酒后死亡。4月17日,辽宁省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开庭,希望此案能够调解结案。  相似文献   

8.
王殊 《学习导报》2011,(20):44-44
因北京和其他城市不断发生的醉驾造成伤亡的事件,我又想起了已离开我们多年的周总理。他生前反复提出喝酒要自律的警告,并且做了不许醉酒和不准劝酒的规定。现在重温这些讲话和规定,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9.
名实新篇     
我是不会喝酒的人,只是在兴来的时候偶尔喝那么一口两口。记得六十年代回乡探亲,路过贵阳时买了一瓶茅台,准备回家孝敬老人。都已经到了家乡小城的街上,离家门不远了,谁知一不小心,把手提包落到地上,茅台酒瓶碰破了,酒只剩下半瓶。回到家里,父亲喝着这剩下的茅台,连声称赞好酒。我也高兴地喝了  相似文献   

10.
别让党操心     
别让党操心明绍泉有位老兄,每次喝酒时,总是说这么一句话:“在喝酒问题上,我从来没让党操过心。”确实,他喝酒时,从不怠慢,从不掺假,更不用别人劝。只要轮到他喝时,这位老兄就立刻举杯一饮而尽,继而杯底朝天,在空中一停,点滴不掉,喝得痛快淋漓,果真不让人操...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病逝于南京。正寝入棺时,家人执意把两瓶茅台酒作为陪葬,以示他对酒的喜爱。一生之中嗜酒如命的许世友留下了许多喝酒佳话。美酒抵雄兵许世友一喝成名许世友爱喝酒,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少年。那时正值军阀混战,他的故乡大别山区常遭兵燹之灾,因此极盛行喝酒、练武之风。许世友所在的童子团,教他们练武的是何票玉师傅。何师傅爱喝酒,屁股后面常挂个酒葫芦,有时也让孩子们尝尝鲜,这样一来二往,许世友才知道酒为何物。后来,许世友到少林学艺时,其师高义老僧又是少林法师中有名的“酒罐子”,于是练功、喝酒成了师徒的真正嗜好…  相似文献   

12.
陈浩、陈应忠、陈国兵、陈彬、黄学华、黄学龙、杨映能、杨广8人,均系云南省宾川县太和乡管岗行政村海稍队的青年农民。他们因为合伙抢劫了45元钱,被宾川县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人的总和刑期为84年。今年4月13日晚,陈浩、陈应忠等8人相约吃饺子喝酒时,陈浩提出,昨天晚上跟搞汽车修理的杨某"借钱"未拿到,今晚再去拿。陈应忠等7人均表示赞同。次日凌晨2时许,陈浩等8人到大辛村杨某修车处,陈浩在路边等候,让陈国兵等7人去拿钱。陈国兵、陈彬等人将杨某及家人、小工民住的房门踢开,强行跟  相似文献   

13.
正小林和小张是大学同学,还是酒友,俩人都能喝,一人喝上一瓶白酒也没啥事儿。毕业后,两人都考入某局。这天,局长让办公室主任老王叫小林和小张一起吃顿饭。老王心里明白局长的意思。局长喜欢喝酒,年轻时一顿能喝一斤高度酒,现在虽然五十多岁了,但是喝个七八两酒仍不成问题。局  相似文献   

14.
盘点幸福     
宾炜 《党课》2008,(9):107-108
有一位老同学,似乎上辈子跟酒有仇,滴酒不沾,不论是谁劝酒敬酒,一概以饮料代之。所以我们聚会的时候,都会预先照顾他一瓶饮料。他爱人是个教师,两人结婚后七八年,一直怀不上孩子。后来终于千辛万苦地怀上了,在医院生了个女儿,把孩子抱回家的当天晚上,他给我打电话,非要约我出去喝酒。我去了,他果然真喝酒,而且是一人一瓶“对吹”。我劝他少喝点,他不干,说这辈子最幸福的就是这事,他已经把这种幸福憋了好几天了,一心就想着好好喝一顿酒。  相似文献   

15.
正走亲访友,免不了觥筹交错,但酒醉伤身误事,最好少喝。最近,日本生活百科网介绍了一些喝酒技巧,在帮你尽兴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喝醉。一口酒一口水这样交替着喝可以冲淡血液里的酒精浓度,但要注意不是往酒里兑水。小口喝肝脏每小时分解酒精的能  相似文献   

16.
劝君莫劝酒     
<正>饮酒,在我国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古往今来,源远流长,长盛不衰,今人称奇。有酒必饮,饮酒必劝,推杯换盏不可或缺。劝酒古而有之,白居易的"劝酒"颇为有名,有诗为证:"劝酒一盏  相似文献   

17.
王霞应邀参加同学赵科婚礼,晚宴上赵科与王霞及曾奇等三名同学同坐一桌。席间大家相互敬酒,王霞喝了约一斤白酒后被人扶至赵科家楼上休息,一小时后王霞被人发现倒在赵科家菜园水缸中,经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王霞家人随后将赵科及曾奇等三人告到法院索赔。法庭上,王霞家人说,赵科等同学在王霞喝酒过量时还多次劝酒,是导致王霞醉酒溺水身亡的直接原因,理应负相应责任。赵科等人则辩解说,王霞是成年人,饮酒过量不能将责任归罪旁人。法院经过审理,依法认定赵科承担20%的赔偿责任,曾奇等三名同学共同承担10%的赔偿责任。法官解释,王霞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疏于自身安全注意义务,是造成死亡后果的主要原因。赵科是宴席承办人,对王霞在饮酒安全上未尽必要的提醒义务,存在一定过错;曾奇等3人作为共同饮酒人,对王霞的饮酒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也存在一定过错。因此结合本案实际情况,法院认定  相似文献   

18.
大大小小的干部——俗称“当头的”,为了“工作需要”、“人际交往”,不免时常参加各种公宴或私宴。“无酒不成席”,何况咱北方汉子热情、实在、豪爽,习惯于劝酒且劝得很有“水平”,于是乎觥筹交错,热情洋溢……酒精(久经)考验,酒后百态。喝酒人难免说出些不该说的话,做出些不该做的事,发生些不该发生的悲喜剧。“多吃菜少喝酒,听老婆话跟党走”,这句诙谐的顺口  相似文献   

19.
彭丹凤 《党课》2008,(10):98-101
案例: 刘丽与王明恋爱时,因王明有嗜酒的爱好,刘丽一家人都苦口婆心地规劝她不要草率嫁给王明。可正处热恋中的刘丽满眼都是王明对她的爱与体贴,不顾家人的反对匆匆与王明办理了结婚手续。新婚后的一段日子,两口子还算恩爱,王明也很少出去喝酒,家里风平浪静。可没过多久,王明旧病复发,有事没事便喝两口。一开始刘丽只是小吵小闹地跟王明发脾气,但总在王明的认罪求饶及其“生意场上不喝酒不行”的理论中无计可施。  相似文献   

20.
爱好     
正张局长喜欢喝酒,人称"张两斤"。在张局长的带领下,单位成员都能喝个三两半斤的。没有应酬的时候,几个干部也一起去喝酒,似乎喝酒成了他们唯一的业余爱好。可能"八项规定"太严厉,张局长忽然宣布不喝酒了,下属们都以为局长是说着玩的,但张局长真的不喝酒了。现在的张局长一下班就背着自己新买的相机开着车到城郊去摄影了,下属们一下子醒悟了过来,张局长有了新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