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完善公务员管理五项机制 一是抓好《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在进一步抓好学习、培训和宣传工作的同时,认真开展公务员登记工作。搞好试点,逐步推开,确保登记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2.
一是认真抓好《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稳妥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确定和过渡工作,提出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公务员法配套政策法规的衔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做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探索出台新录用公务员基层实践锻炼制度,开展公务员跨部门竞岗交流,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强化公务员培训,促进公务员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兆本 《政策》2005,(12):47-5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期《政策聚焦》栏目特组织一组稿件.系统阐述了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以期帮助各地把学习领会、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一、深入实施《公务员法》,进一步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法规文件,完善公务员管理数据库建设,积极稳妥做好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审批和人员登记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加大市级机关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全面实施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试行“公务员讲坛”,全面提升公务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的第一年,贯彻《公务员法》的起始之年,做好今年的人才人事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大力推进“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锐意创新,求真务实,进一步开创人才人事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政策》2005,(12):52-54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 轨道,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期《政策聚焦》栏目特组织一组稿 件,系统阐述了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以期帮助各地把学习领会、贯彻实施 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刘武俊 《政策》2005,(12):50-5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 轨道,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期《政策聚焦》栏目特组织一组稿 件,系统阐述了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以期帮助各地把学习领会、贯彻实施 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政策》2010,(8):6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从此我国公务员管理迈人法制化轨道新阶段。公务员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随着该法的贯彻实施和配套立法等项工作的推进,我国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速。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法》起草工作的指导思想仁法为保证《公务员法》起草工作顺利进行,公务员法起草领导小组经过认真讨论,并经部长办公会议进一步研究,确定《公务员法》起草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下:第一,以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基础,不另起炉灶。第二,充分吸收和认真贯...  相似文献   

10.
一是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积极推进公务员管理机制创新和队伍建设。重点抓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完善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坚持“凡进必考”,精心组织2007年公务员考录工作,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公务员队伍中来。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制定公务员培训计划,切实抓好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知识培训,认真做好市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工作,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丰富理论和审判庭经验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1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将从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律,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纳入科学化、法制化 轨道,是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期《政策聚焦》栏目特组织一组稿 件,系统阐述了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内容,以期帮助各地把学习领会、贯彻实施 公务员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已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公务员法》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纳入了高层次的法制化轨道。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准确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全力推动《公务员法》顺利贯彻实施,维护法律权威。一、充分认识《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政府形象,提高行政效率,建…  相似文献   

13.
颁布实施公务员法,标志着干部人事管理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本文认为,当前全面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是各级干部人事管理部门提高干部人事管理水平的首要任务,要以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努力在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中不断提高干部人事管理水平,切实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05,(5):64-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本书由部分参与《公务员法》起草、审查和修改工作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写组负责撰写。全书分为《公务员法》条文、条文释义、典型案例评析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党内法规四部分。《公务员法》条文部分包括主席令和《公务员法》全文,相当于一本《公务员法》的单行本;条文释义部分阐明了《公务员法》的立法原则和指导思想,对《公务员法》的107条条文逐条进行了全面、详细、准确的解释;典型案例评析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公务员法从改革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从制度设计、政策选择等方面入手,较好地解决了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完善配套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27日,首部《公务员法》带着诸多欣喜与遗憾,终于登上历史舞台。无疑,它将成为我国六百多万公务员今后工作中必须遵守的法律。《公务员法》立法启动虽晚,但通过显得异常顺利.这显示出《公务员法》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闻图片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兖州市人大常委会在2005年对全市中小学教育发展状况进行集中视察的基础上,近日又对《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此次执法检查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要求,首先制定执法检查方案。成立执法检查组,召开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市教育局、人事局等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05,(4):64-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本书由部分参与《公务员法》起草、审查和修改工作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写组负责撰写。全书分为《公务员法》条文、条文释义、典型案例评析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党内法规四部分。《公务员法》条文部分包括主席令和《公务员法》全文,相当于一本《公务员法》的单行本;条文释义部分阐明了《公务员法》的立法原则和指导思想,对《公务员法》的107条条文逐条进行了全面、详细、准确的解释;典型案例评析部  相似文献   

19.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山东省“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山东省“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规划为做好“十一五”期间我省公务员培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中发〔2006〕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十一五”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7〕8号)以及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在总结“十五”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分别于6月1日至8日、7月21日至29日组织机关处级干部和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同志赴新加坡、香港学习培训。参加新加坡学习培训的同志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讲授的《新加坡基本国情与成功经验》、《新加坡政府框架及公务员制度》、《新加坡的法律制度建设》、《新加坡的廉政建设》等专题讲座,实地考察了新加坡高等法院和贪污调查局的职责与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