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稳中求进首先要稳定和加强农业●晓梦1998年是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正确分析农业和农村的形势,明确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有关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  相似文献   

3.
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夏粮丰收巳成定局,全年的农业和农民增收形势如何,是上下极为关注的重大问题。由于国家高度重视“三农”,2005年农业、农村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当前有四大因素制约农民增收,值得注意。首先是今年我国的粮食价格在高位上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上升的可能性。从图际看,2004年末世界粮食库存增加,2005年全球粮食有望增产,这将使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展望报告》,2004年末世界粮食库存比上年增长了14.3%,库存粮占世界  相似文献   

4.
陈立新 《学理论》2009,(9):107-107
中央文件文件强调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并对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形势和现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民增收难,难在缺少更为强大的增收“动力源”。因此,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除坚持减轻农民负担外,更重要的是要构筑农民增收的新“动力源”。 自 1978年以来,农民增收出现过 3次高峰,增收幅度较高,其根本原因在于背后都有一个较强的或强大的“动力源”。包括农村实行联产承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外向型农业起步以及农副产品提价。进入新时期农民增收的“动力源”已呈多元化,有的方面在减弱,有的方面正在得到增强,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相似文献   

6.
廖京 《瞭望》2005,(26)
近年来,山东省广饶县创新“三农”工作思路,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和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入手,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走“育龙头、带基地、促增收”的路子,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200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7亿元,同比增长12.5%;地方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党中央聚焦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将党中央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提纲挈领、以点带面,就能继往开来、更上层楼,不断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旋律科技革命与产业化经营———访江苏省副省长姜永荣周振丰近几年来,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这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那么,21世纪我国农业将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如...  相似文献   

9.
“三农”工作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也必须始终放在人才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天水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新一轮试点要求和农村六大增收行动,进一步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强化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中央“一号文件”为做好新时期农民增收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是指导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审视过去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我们感到“一号文件”更加符合我国“三农”问题的实际,对吴旗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吴旗实际,要尽快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一号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11.
田松  万庆 《求知》2004,(7):11-13
党中央始终强调,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完成这一新的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村群众推动“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总体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实现比较充分。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湖北省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零税费时代”的到来,在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韩俊 《求知》2005,(4):19-21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三农问题”被列为重中之重。过去的几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城乡差距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中央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性决策,这标志着党的农村发展战略的质的飞跃。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而出路在于减少农民,在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心镇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中心,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加快中心镇建设,增强中心镇对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形成一批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各具特色的中心镇,逐步改…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煤  刘恩勇 《团结》2008,(1):36-38
近年来。农民经济收入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政策性增收仍然是增收的主要因素。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扭转,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宽。而且缺乏长期稳定增长的后劲,农业基础仍比较脆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如既往关注“三农”,明确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到农村。  相似文献   

17.
王鸿远 《理论探索》2007,(4):104-105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包括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投入机制,建立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双赢机制,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元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成就瞩目.然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三农”问题,依然是我国改革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所在,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不顺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要强化各级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乡镇政府职能,改革乡镇机构管理体制,建立乡镇财政,适度改乡设镇,充分发挥乡镇基层政权的职能和作用,引导农民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19.
高扬 《求知》2007,(4):34-3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它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出发,立足世情国情农情,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