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3月25日,早春乍暖还寒,台北士林坤天亭,细雨淅沥,香火氤氲。 “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此刻,面对庄严肃穆的开漳圣王雕像,素不相识的两岸信众满怀敬仰、尽是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2.
福建后坑村海外乡亲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捐赠体现了捐赠的持续性、捐赠的家族性以及子继父业、世代相传等特点,反映了海外乡亲历久常新的“乡土”情结和对宗族、血脉的留恋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柏欣 《长白学刊》2008,(3):141-146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对一个国家的民族法律文化认同具有循环性的影响。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各自依照自身的运行程序在法律文化认同结构的三个子系统(法律物质文化认同层、法律制度文化认同层、法律精神文化认同层)中循环,不断冲突、融合,共同塑造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法律文化认同。文革以来中国法律文化认同结构性演化的过程历史性地演绎了其规律。  相似文献   

4.
袁恩培  徐霜 《人民论坛》2013,(10):222-224
传统的“民俗艺术”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潍坊风筝为例,站在潍坊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层面上,研究传统的风筝艺术向现代城市文化的转变,探析民俗艺术与现代城市品牌文化建设的关系,以期对实现传统的“民俗艺术”向现代“城市文化”的转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台湾客家小说提供的生活图景,客家女性那种“大地之母”和“女中丈夫”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们那种坚忍打拼和“痴情重义”的性格生动呈现,并占据客家族群形象的独特地位。在上述形象塑造和性格表征的背后,客家女性对农耕文化的生命认同,对家国政治的精神认同,对婚姻爱情的价值认同,成为她们性格深层最稳定的族群文化积淀。对客家女性形象的寻找利发现,有助于我们走进客家文化的历史语境,来认知族群人物性格的生成和建构。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村落社会利益分割正在不断被刷新与重组,不同群体对国家政治体系的各个层面的认同出现差异性。文章以"政治文化"的三个方面,即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认同为出发点,论述了西部村落社会的政治认同现状,对如何因势利导地弘扬村落社会"政治文化"的正面效应、提升村民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跃进 《前进》2015,(1):39-40
<正>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产业列为全省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伴随着全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山西文化出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山西省文化"走出去"的基本情况一是文化出口增长势头强劲,领域不断拓宽。近年来,山西文化出口增长迅速,从2009年的400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028.1万美元,年均增长50.06%。在国家支持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山西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引人注目的传统文化言说现象为研究对象,以现代传播学的视野,来观照其中所蕴含的多重意义,特别对国家认同建构的需要做了重点分析。由此,也对媒介的传播伦理责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建安时期涌现出了大量感时伤世、喟叹人生等具有忧伤哀怨色彩的作品。文人悲情的抒怀作品是此段文学的一大亮点,而文人身份的变迁正是文人悲怀变异的重要原因。悲怀作为一种情感类型,包含有哀怨的部分内容,也含有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的某些重要的情感元素。从文人身份的角度切入,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视域,可以发现文人身份对其所抒发的悲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长治市以弘扬太行精神、培育人文长治精神为指向,围绕“神话之乡、红色之地、绿色之城”的文化身份定位,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极具品位、最具魅力的人文型城市为目标,在全市兴起了文化建设的高潮,文化建设在文艺精品创作、民族民俗文化工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文化对群众的凝聚力、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外界的吸引力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1.
王巍 《中国发展》2018,(3):66-69
信息传播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不可避免受到文化势能的影响。作为重要的文化变量,地域认同会对信息传播产生扭曲作用。通过对"四川邻水保路运动"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域认同建构了群体身份和利益观念,塑造了群体的信息加工模式,促使群体对信息生成、编码、加工、释译和传递过程产生扭曲。探究地域认同与信息传播的关系,将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13.
王丙珍 《前沿》2012,(22):128-130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文学既有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又有跨文化建构的维度,少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学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学.在此,以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为例,从文化认同功能的角度阐述作为文化承担者的普遍认同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草原文化之旅”台湾师生夏令营于2004年8月3日隆重举行,8月10日圆满结束。由台湾中华文化统一促进会理事长任昌鼎先生任团长,来自台湾修平技术学院、侨泰高中、北屯国小、和平国小等8所学校的33名师生应邀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5.
毛天虹 《人民论坛》2015,(5):172-174
自从斯诺先生提出"两种文化"的命题以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割裂、冲突,一直是当代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关于这"两种文化"融合汇通的"第三种文化"的理论研究更是一个难题。因此,以生态文化为视角研究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交融,进而形成以"生态"为核心的"第三种文化",对推进生态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之旅是本校针对港澳籍及华人华侨大学生举行的文化认同教育活动,该活动为暨大学生最爱的活动之一,品牌效应突出。通过对此项活动的实证研究发现,港澳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较高,同时,实践也证明,体验式教育在增强港澳生中华文化认同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有关代沟问题,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1901—1978)从文化角度解释为代际冲突,该思想集中阐述于《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以下简称《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总体而言,《文化与承诺》发轫于为沉浮与共的年长一辈和年轻一代找到光辉的未来;的文化信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光复初期台湾出现的《前锋》、《台湾文化》、《创作》等刊物以及《和平日报》、《新生报》等报纸副刊为主要考察对象,论述当时一度出现的争相介绍、研读鲁迅的热潮,其形成和消退的过程及原因,并指出它显示中国新文学优良传统在台湾播迁和赓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09,(4):I0002-I0003
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又是一年"三月三"。"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传统节目。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苗族人民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在台湾的重新执政,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也开创了两岸间侨务上的交流和融合。推进聚同化异,要讲究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两岸率先从文化议题入手,从弘扬中华文化方面进行合作以推动侨界的聚同化异,有助于促进侨界关系乃至两岸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