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社会各界对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解体带来的社会后果,纷纷进行分析和反思.有些政界人士和学者如叶利钦、阿尔巴托夫等,他们认为"苏联消失是必然的","它已经耗尽了自己的寿命";但是相当多的政界人士和著名学者都认为,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是"人为的错误导致了解体",戈尔巴乔夫等人"对苏联的垮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正>苏联解体距今已经有20多年,但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却一直在持续。苏联解体意味着苏共失去政权,国家分裂。对此,苏共难辞其咎。甚至可以说,正是苏共在执政党建设方面的问题和缺陷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反思苏联解体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在列宁、斯大林之后的苏共领导人任职期间,苏共的指导思想日益远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其长期坚持苏联模式的结果。苏联模式又叫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将市场经济灵活地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减少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干涉。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采取"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态度,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是其国内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就解体本身来讲,苏联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苏联解体与其民族政策及其基本制度架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苏联的民族政策及其制度是在列宁民族理论的指导下,在斯大林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制定和建立的,总体而言,这一政策和制度基本上坚持了列宁关于民族平等的精神。但在苏联发展的70年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政策却没有根本改变,致使民族矛盾激化,把国家置于一种时刻面临解体的危险境地:双重主权的法律规定为联盟解体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以"族裔民族化"、"民族领土化"和"政治化"为特征的政策为苏联解体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和便利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9)
苏联作为拥有100多个民族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一直是其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民族问题是几个世纪以来沙皇俄国不断向外侵略扩张留给苏联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苏联时期不正确的政治经济政策、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涉等又使苏联的民族问题更加尖锐,最终民族分裂,苏联解体。且苏联后期背离社会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也是民族矛盾激化,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意识形态认同的视角来看,苏联解体是意识形态内部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包括:物质利益供给不足与社会公正缺失,苏共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及执政队伍理想信念的丧失,苏共对新闻媒体引导松弛化趋向导致的思想战线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导致对意识形态认同的分化。从意识形态认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对于我们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建设,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后期,经济体制僵化,限制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各项改革没有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为指导,没有切实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上去分析,可以看出苏联的解体有其特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现实上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宋惠昌 《新视野》2003,2(1):72-74
原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文化上的因素。在原苏联共产党统治时期,苏联社会始终没有形成与其政治体制相一致的文化,并且二者之间越来越对立。所以,文化的多元性与政治上的高度集权、文化的社会性与政治上的实用主义、文化的科学性与学术政治化、文化的开放性与政治体制封闭性之间的尖锐矛盾长期不能解决,这就是说,苏联共产党并没有取得文化的领导权。这是导致苏联政权迅速解体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不难看出苏联没有搞好的正是我们贯彻落实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将苏联剧变、解体的原因总的归结于"斯大林-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论点是错误的。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苏联解体进行分析即可发现,其原因在于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联从根本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阐述的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放弃了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改变了社会主义改革自我完善的性质;改变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路线;抛弃了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修改宪法,改变了社会主义性质。其结果必致亡党亡国。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运动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并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探究主要因素的同时也不可否认某些"边缘因素"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利益的二重性矛盾始终是困扰人类制度安排的"逻辑难题"。苏联解体前夕部分苏共高层人员和社会精英基于既有"特殊利益"的承袭化诉求以及行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从政治哲学层面思考社会阶层变迁、特权阶层和社会精英的利益诉求对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为多维视角解读苏联体制终极的内在机理以及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历史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使得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极富戏剧性的变化。苏联前期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与其解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焦点。以史为鉴,汲取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原因,在于戈尔巴乔夫走上了由科学社会主义转到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种改旗易帜的邪路;他通过全盘否定斯大林,把苏联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历史自我丑化为"犯了罪"的"极权社会主义"、"专横社会主义",从而创造了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前提;他又通过倡议"公开性、民主化、社会多元论",召唤反共势力集结起来推翻共产党的领导,这就促成了苏联解体这一20世纪的最大灾难。  相似文献   

14.
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其根源可追溯到苏联70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邓小平同志无疑属于那些最具权威论述苏联经验教训的人之一。正如他所说,他熟悉我们曾按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开头到现在的历史,对于许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过程都比较了解”。他是当年那场与苏共争论的“当事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是苏联人民的灾难,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悲剧。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为主要手段的进攻下,不费一枪一弹就轻易解体了,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反思和研究。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深入研究、深刻反思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认真吸取其历史教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一、要全面正确认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原  相似文献   

16.
苏联改革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结束,以苏联解体而告终。这场改革之所以失败受诸多结构因素的影响,其中传统结构中的因子,社会结构中的阶层利益,国家结构中的民族问题,以及国际结构中的和平演变等结构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改革中忽略了结构的对称性和平衡性,最终导致了苏联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试析苏联解体意识形态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圣 《求实》2006,(Z1):82-83
1991年12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意识形态的方面的因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共政权的丧失乃至苏联的解体是从意识形态的变异开始的。其实,苏联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异早在赫鲁晓夫时期就已经开始,到勃列日涅夫时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共产党十分注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其经验教训的研究,认为苏联解体尽管使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进程遭遇了重大挫折,但是社会主义仍是工人阶级的选择。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必须进行客观平衡的分析以及深刻的理论反思。  相似文献   

19.
王丽 《求实》2003,(Z1):96-97
1991年12月的明斯克会议和《阿拉木图宣言》宣告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和走过70年历史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一个20世纪的世界超级大国,一个曾经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社会主义强国,就这样不复存在了。 苏联剧变无论对各国的共产党,还是对各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堂极其深刻的教育、警示课,更给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各国执政的共产党提出了严峻挑战。苏联剧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及时、成功地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而直接原因是由于苏共领导人的错误路线所造成的政治动乱。当然,这里也包括西方国家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原因。究其根本,内因仍然是苏联剧变的主要原因,其中苏共自身的演变更是苏联剧变的前导和解体的真正原因。本文就是从苏共自身的发展和演变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探讨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一、苏共指导思想的演变是党和国家剧变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08,(9)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现任俄罗斯联邦委员会成员及其垄断委员会主席。1985年至1990年曾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职。此文是雷日科夫等在2008年6月11日应当代中国研究所等单位之邀就"苏联解体的原因"所作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