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航 《法庭内外》2021,(2):24-25
据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及长沙警方的通报,1月12曰早上,湖南高院周春梅法官在小区车库被人杀害。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向某与周法官是同乡,其曾请周法官为自己的官司“打招呼”被拒,心生怨恨便行凶报复。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的拒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浩鹏 《河北法学》2000,(5):121-124
本文评介了拒证制度的历史沿革,指出拒证制度是中西共同的法律文化传统,及在我国证据法则修订和完善之际确立刑事诉讼中的拒证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拒证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初步设想,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拒证制度:律师的拒绝作证权、拒绝自证其罪、近亲属的拒证权。  相似文献   

3.
李松 《法治与社会》2016,(12):62-63
8月25日,接受中央第九轮巡视的辽宁省、全国老龄办、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等5个地区和单位公布了巡视整改情况. 其中,通报特别强调辽宁省干部队伍中“圈子文化”盛行.目前,沈阳、大连等14个市都把整治“圈子文化”作为干部教育重要内容,将制定整治“圈子文化”和拉帮结派问题的办法,用制度破除“圈子文化”.  相似文献   

4.
执行难问题,原因固然复杂,但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以下简称拒执罪)追诉乏力甚至形同虚设不无关系。因此,进一步完善拒执罪的追诉程序,加大对拒执罪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实乃解决执行难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一、原因:拒执罪立案何其难  相似文献   

5.
实践中对拒执行为的追诉率极低,严重损害了拒执罪的威慑力,放任、加剧了更多的被执行人或者协助执行义务人的拒执行为。完善拒执罪的犯罪构成、简化该罪的追诉程序,由法院直接将事实材料交人民检察院,启动公诉程序将更有效率且不违反程序公正。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公证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在沈阳召开 2013年5月3日,辽宁省公证信息化工作研讨会在沈阳召开,省司法厅公证工作管理处处长李淑杰主持会议. 会议对辽宁省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了通报、对今后工作提出规划和要求,邀请了天天公证软件、诺特瑞公证软件和飞帆公证软件三家公司的技术人员分别对各自的软件系统进行演示,邀请了全国公民身份证查询中心的有关技术人员对其查询系统功能进行介绍,参会人员就公证软件系统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了研讨发言.在研讨中,各市都认为这次会议提高了对公证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将以此为契机,结合各自实际做好公证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希望在实现全省统一、资源共享的同时,能尽量使用现有资源,避免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7.
证人拒证是困扰刑事诉讼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证人拒证基本问题,探析证人拒证的原因,进而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及司法实际提出在我国建立拒证权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志宏 《政法学刊》2006,23(6):104-107
讯问对象的拒供动机是形成“讯问难”的重要因素。讯问对象的拒供动机形成因素主要来自于讯问人员和讯问对象自身两个方面;按照常态和变态心理因素分为现实性拒供动机和心理拒供动机。侦查讯问辅助方法在转化讯问现实性拒供动机的功能在于减弱讯问对象拒供的心理需要,明确或强化其供述需求,提供诱因,创设有利于讯问对象形成供述决意的情境;在转化心理拒供动机中的功能在于利用讯问对象心理病态特征,刺激讯问对象的挫折情绪,突破忍耐极限,导致心理崩溃,从而走向供述。  相似文献   

9.
赋予证人一定条件下的拒证权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在这方面立法欠缺的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有关证人拒证的立法例 ,设立拒证权制度的法律理念 ,并为建立我国刑事诉讼证人拒证权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晏建怀 《政府法制》2012,(32):30-31
宋朝讲究以才取仕、以德用人,当官要凭真才实学,跑官买官现象并没有普遍到不可收拾,反倒是朝廷要给有功之臣加官晋爵时,常常遭到他们的拒绝,有时甚至一拒二拒数拒,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透视证人拒证权的价值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审判制度的必然要求。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律普遍规定了证人如实作证的义务和违反义务的制裁措施。然而另一方面,大多数国家又赋予了特定身份的证人对作证义务的免责权,即证人在法定情形下享有拒绝作证的特权,包括近亲属关系拒证权、职业秘密拒证权、公务秘密拒证权等等。反观我国刑事诉讼中则根本没有证人拒证权的影子,诉讼法学界对其探讨也较少。有人曾认为证人拒证权是“封建法律亲亲相隐原则的继续,并不符合现代诉讼法的精神”,而对国外关于公务秘密,神职人员的职业秘密等可以享有拒证权的规定,则更被认为是“为…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对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案(以下称拒案)的诉讼程序规定相当简要,给法院的直接立案受理带来了困难,使这类犯罪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明确拒案的诉讼程序,使拒案的诉讼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规范性,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时期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3.
沈彬 《法制与社会》2012,(31):38-39,42
拒证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均得到普遍认可,但在我国法制中仍鲜有提及。本文主要论述我国目前对此规定的现状,对比其他国家的做法,探讨我国建立拒证制度的必要性及拒证制度的具体构建方向。  相似文献   

14.
律师拒证权的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师拒证权从其产生之日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就争论不休,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传统刑事诉讼目的在于发现案件的真实,而律师拒证权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阻碍了案件真实的发现。然而随着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程序正义的重要性。本文拟从人权价值、促进律师职业发展的价值和实现程序正义的价值三个方面对律师拒证权的价值进行阐述,以达到认清律师拒证权的重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法治与和谐的深入人心,亲属拒证权这一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体现法治人性内涵的法律制度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探讨。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却缺少相关规定。本文探讨了亲属拒证权的内涵和正当化基础,反思了我国关于亲属拒证权的现状,并为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6.
吕晓刚 《证据科学》2014,(4):436-446
亲属拒证权制度因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亲属伦理秩序而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这一制度与社会亲属伦理结构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亲属拒证权制度是社会主流亲属伦理观在刑事证人制度中的体现;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制度设计对社会伦理结构具有引导作用,二者之间是一种决定与引导的互动关系。应当根据我国当前亲属伦理结构现状完善亲属拒证权制度,亦应当利用亲属拒证权制度确立的契机引导良好亲属伦理结构的巩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王智 《法律与生活》2014,(18):26-27
正为了给丈夫"撑面子",沈阳一家医院颇有魄力的女院长贪腐千万元巨款,断送了自己和家庭。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市属医院"医学航空母舰"女院长、日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冯虹曾有过许多光环。然而,这些美誉都因为她如今的"服刑人员"身份而变得暗淡无光。2014年8月1日,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通报会,正式通报该案的查处结果。"我们毕业之后也还经常有联系。对于我们这些同学,她还是非常亲近的。而且作为人大代表,她也曾经  相似文献   

18.
元明  张萍  唐守东 《人民检察》2022,(14):16-19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分析通报报告制度,对外能够通过向公安机关通报非法证据排除情况传导办案压力,促进提升侦查取证工作质效;对内能够提高检察机关对非法证据的审查判断和依法排除能力,强化业务指导和案件质量监督。构建非法证据排除分析通报报告制度,应明确检察机关的通报主体地位,规范通报报告的内容、方式和反馈程序,完善通报报告制度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图书拒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君 《政法学刊》2003,20(6):91-92
高校图书馆图书拒借现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而复杂的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把非合理的拒借降到最低限度,我们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降低图书拒借率,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记者拒证权是指在司法活动中新闻记者拒绝作证提供消息来源的权利。保护的对象不涉及消息提供者而只针对记者。记者拒证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信息来源,而不是信息本身。拒证权是利益平衡的结果,是寻求案件真相向新闻自由作出的必要让步。拒证权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1)拒绝公开信息来源身份;(2)拒绝开示可能曝光提供者身份的信息内容;(3)拒绝接受询问;(4)拒绝接受搜查、扣押。恶意向新闻记者取证造成信息来源利益遭受生成性损害的,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后果。中国在记者拒证权问题上应当采取渐进式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