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是政治经济学最初始的范畴,对其基本形态的分析,成为其它一系列认识的出发点.一马克思指出:“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象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进行斗争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他都必须这样做……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资本论》第三卷第926—927页)马克思在这段话中十分明确地将人类劳动区分为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两种形态,并对它们的特征和作用作了精辟的阐述.鉴于学术界对这两种劳动形态尚未有统一的概括,拙文姑且称为必然劳动与自由劳动,并试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节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把精力和智慧集中在莱一项或几项事业上,并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取得成功。如果能够这样做,人们常常会称赞这个人有志气,而要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难免要被看作庸人。在中国古代,判断一个人有无大志往往看他对金钱美女的态度,对金钱美女的欲望被认为是最需要节制的。比如,范增对攻破咸阳后的刘邦这样评述:“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也。”有些功高盖主的权臣,为了向皇帝显示自己胸无大志,常常故意买地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又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  相似文献   

4.
历史活动是在人和社会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这表明,历史活动既有能动性,又有客观性,要说明历史活动的本质,就必须弄清历史主客体的基本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机制.一 历史主体历史主体就是处在一定的历史环境或社会关系中的、并在历史活动中改造历史以满足自己需要、促使自己发展的人.这个历史主体或者以具有社会性的个人(处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说就是要以人为本位。在世界万千事物中,人是最为宝贵的,人不仅是手段,而且是目的,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当以人为本,将人放在本位。人之所以能够为“本”,首先,人类能够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当作是属人的,这个世界是属于人类的。其次,人类认为这个世界不但是属人的,而且是能够被人类改造和利用的,人类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可以变物为宝。再次,人类改造任何事物都不是无意识、无目的的,而都是有目的地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第四,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人类智能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原动力是永恒…  相似文献   

6.
周总理有这样一个习惯,同侄辈们合影,冲印出来,大多只给一张。周总理说:“给多了,你们就会拿去送人,就会无形中炫耀自己,只能给一张。”其实,总理的侄辈不一定会那么做,但总理的思虑又并非毫无道理。只要留心一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不难发现,有这么一些人专门干着借着一切机会来“炫耀”自己的勾当。  相似文献   

7.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思想的闪光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对之予以充分地关注,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还可以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对坚持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管用的。(一)什么是人民的利益?笼统地说也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它既包括物质的方面,也包括精神的方面。“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党以此为宗旨,大力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不懈,身体…  相似文献   

8.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问题.抓住了这个核心问题,也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培养塑造‘”四有”新人的关键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是靠人类自身创造出来的,而人的素质、人的聪明与才智则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源泉。“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1页)人类的历史充分证明,精神文明既是物质生产的产物又是人的…  相似文献   

9.
<正>生命本来应该是单纯的,为什么会变得复杂?一个重要原因是把生命本身的需要和物质的欲望混为一谈了。当然,生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所需的物质是有限的,因而是容易满足的。大自然既然把你产生了出来,就已经给了你一个使你能够生存的物质环境,你要生存下来并不难。超出自然需要的物欲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而是社会刺激出来的,是人比人比出来的,看见别人有了我也要有,没有就好像低人一等,这个东西是社会的竞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刘建槐 《党政论坛》2008,(22):31-31
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气息,人们为了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在求职时往往会尽量展示自己的长处,绕开自己的不足。这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这样做,虽给人一种太完美的感觉,但让招聘单位感到多少有些不踏实。其实,在这种场合不妨坦诚一点,也谈些自己的不足,这样更容易得到招聘单位的信任和理解。心灵的桥梁一旦建立,成功的大门也就会随之为你敞开了。  相似文献   

11.
需求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全集》21卷P.236)“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争取全民族到每个人需求在更高层次上的满足,正是当今中国改革的原动力之一。根据李瑞环市长提出的共青团工作要研究青年特点的指示,和共青团工作本身的需要,我们运用分层定比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津青年(18—28岁,不包括大中学生)的需求特点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这次调查共发放700份问卷,实际收回635份,回收率为91%,并用计算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个习以为常的命题:地方政府和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即不完全的利益主体。它好象是我国制度变迁和企业改革中一个不可变更的前提。其实,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利益主体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同样如此。一、利益的社会本质及利益主体利益来自于人的自然属性。按照马克思的思路,要理解利益必须先理解需要。什么是需要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相似文献   

13.
朋友来访,闲聊中向我说起这样一件事:一个表彰先进的会议结束,受表彰者把奖品拿走,却把奖状留下了。说完这个例子,朋友感叹道:“看来,现在再对人讲什么精神激励,已经不起作用了。”开始,我也感到一阵寒心,可转而一想,其实大可不必。精神激励,顾名思义,是通过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鼓励方式。精神激励既不能与物质激励相对立,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表扬、上光荣榜,或者发奖状、给个镜框等等。实际上,人的精神需要具有多方面内容。得到荣誉是一个方面;得到信任和尊重也是一个方面;满足个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向自然索取自己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也日益先进,但与此同时给自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与日俱增,严重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协调机能。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遭受毁灭性的灾难,人类的生命线不久也将脱落。面对此种境况,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应当把自然仅仅置于一个被奴役的地位。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动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使自然与人类和睦相处,协调发展,这样人类社会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对象、价值、内容和方法决定的。以人为本要求我们依托人的主体性,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最终目的,一切从职工群众的利益出发,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既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现阶段人们从事劳动生产的基本动因。人的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  相似文献   

16.
把一切为了人民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始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湖南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杨泰波邓小平同志曾在为英国一家出版社出版他的文集而作的序言中写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学习他的著作,回顾...  相似文献   

17.
人类生存的悖论与发展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生存存在着特有的内在冲突 :自然界没有给人类提供现成的生活资料 ,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但是 ,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同时就意味着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不同程度的破坏 ;而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又是一切生命 (其中包括人类 )的支持系统。这样就形成了人类生存的一个悖论 :人类不改造自然就不能生存 ;但人对自然界的改造又必然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 ,即破坏人类生存的支持系统。人类生存的这一悖论可以通过对价值观的分析得到进一步的说明。首先 ,自然界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资料。在这个意义上…  相似文献   

18.
一、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和内在动力。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内在矛盾性。正是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即人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同自然界之间进行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关系。正是在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交换中,人和自然之间不断产生和解决这个矛盾,由此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关系就构成了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彰显了唯物史观的深厚底蕴,也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由于人是感性对象性存在,现实的人具有丰富多样的感性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自觉排除一些模糊认识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行为产生了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也必须用人类的行为去克服和纠正.有人说:人类在改造自然、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或者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在毁灭文明,等等.这些都不无道理,它们正反映了这样的事实;人们改造自然、创造文明、创造先进技术的行为还不成熟.人类正是经历了一次次失败,饱尝了人类自己种下的苦果后,才愈来愈变得聪明的.一、发展经济必须要有环境价值观价值观念对人的动机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