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台声》2016,(6)
正"改古文为白话"唐德刚教授和胡适教授合作完成了《胡适口述自传》,合作推出了口述史的学术经典和学术规范。口述史不是采访人和报告人我问你答、你说我记的简单劳动成果。口述史的学术规范要求采访人和报告人密切互动,启发、讲述、纠偏,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历史的真实。这是口述史的硬道理。然而,任何一部口述史著作都无法完全接近历史的真实,都会被发现不符历史真实的硬伤。  相似文献   

2.
<正>7月4日至7日,省政协在宁举办口述史专题培训班,来自省、市、县(市、区)政协文史部门的120余名同志参加培训。省政协副主席阎立作开班动员。阎立说,文史资料是指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述,是历史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文史资料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口述历史。省政协组织政协文史干部进行口述史专题培训,学习文史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3.
孟庆延 《求索》2022,(1):126-134
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口述史并非普遍的研究方法,口述史研究作为个案研究往往被认为缺少普遍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共产主义文明"为研究问题意识的口述史研究传统却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2019年,周晓虹主持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项目启动,将有关"现代中国"的研究主题从革命推进到了建设。以这两种不同的口述史研究项目为聚焦对象,从问题意识、理论传统与分析路径等角度讨论其内在差异,会发现这两种研究传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内在具有一致性,从而共同构成了面向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谱系。  相似文献   

4.
<正>口述历史是保存历史记忆,保留精神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对以往自上而下选取历史资料,以宏观叙事研究历史的补充,是研究历史的新视角。近年来,从个人视角去阐述历史,从普通人物、个别事件中去发现历史的口述史受到重视,研究方兴未艾。2013年,上海市文史馆启动了以文史馆馆员为主的口述历  相似文献   

5.
正由暨南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与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联合主编、陈文教授任执行主编的《归侨口述史·暨南篇》2019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13年初,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成立华侨华人口述史研究中心,暨大归侨口述史由陈文老师负责具体的访谈和资料收集工作。时任院长的曹云华教授很重视归侨口述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提出把口述史资料收集整理作为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一项长期工作和新的增长点,并争取建立一个华侨华人口述史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取名“生命记录”的口述史栏目与读者见面了。我们推出的首个口述者为新华社的资深记者夏公然先生。他自抗战初期参加新四军办报,身临前线报道了山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后曾任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负责人、解放大陈岛记者组组长、新华社军事组组长,尤其自60年代初起长期担任新华社内参部主任一职。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与彭德怀、张爱萍、彭柏山等人多有接触与交往。夏公然身为记者的同时还是一位全身心为理想奋斗的革命者,他的口述既透露出重大历史事件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又客观地反映了那一代职业革命者的心灵轨迹。可以说是从特殊的职业、岗位反映了所经历的特殊年月。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口述是他在保留下来的大量采访笔记和历次运动中思想检讨的基础上回忆、整理而成。我们以为,这样的口述格外地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7.
《回归与融入: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历史(广西卷)》是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的口述史专著,为近年来侨乡文化研究的力作。该著作还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广西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史研究”的成果,历经六载春秋,终成此佳作。全书以广西典型的华侨农(林)场如百色华侨农场、武鸣华侨农场、来宾华侨农场、柳城华侨农场、宁明华侨农场为田野对象,抢救式地对华侨农场里的归侨展开口述史访谈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越南归难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8.
云南网 《今日民族》2018,(10):63-63
9月22日,第八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召开。论坛紧紧围绕“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主题,以口述环境史的方法和理论为切入点,对接学术发展前沿,深入探讨口述环境史研究中的选题、对象、方式、规程、成果等诸多问题。本届论坛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凯里学院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单位与出版机构的近7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韩钢 《同舟共进》2013,(5):48-55
关于粉碎“四人帮”的历史事件,学界有不少著述和文章:由于缺乏档案文献,研究者主要依据回忆和口述资料来梳理和讨论。亲历者和当事人的记忆多有龃龉和出入,研究者关于一些史实特别是细节的叙述也不尽一致;至于种种未经证实的说法,在坊间更有不少流传。抓捕“四人帮”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高层权力更替,政治风险极大。笔者猜测,出于谨慎和保密,除了笔记、日记、字条之类的个人资料,很可能当年就没有多少文献。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相关研究还要基本依靠回忆和口述的进一步披露来深化:  相似文献   

10.
龚云普 《前沿》2010,(3):188-192
本文在简要评述现代口述史兴起的过程、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等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应该运用辩证思维理论来解决"口述历史的‘软肋’"、"何为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历史的撰写"等具体问题。研究者只有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口述史才能实现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现代口述史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大陆。刚开始只有少量先行者在倡导和实践,因经费不足和录音带太贵等原因,他们做得往往不够规范。进入21世纪,随着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的成立和相关学术会议的频繁举办,口述史工作逐渐规范起来。近几年,随着数码录音笔、相机、摄像机和智能手机等工具的普及,以及一些专门机构、组织的倡导,口述史工作呈现万马奔腾之势。  相似文献   

12.
略论“以史育人”的精神效应朴尚春史,包括面甚广,这里所说的史,是指文史资料而言。文史资料具有资治、存史、教化等社会功能,对精神文明建设有其特殊作用,因而把“以史育人”纳入精神文明宏观战略,势在必行。把文史资料作为“乡土教材”,用它来教育人,特别是教育...  相似文献   

13.
记录口述者亲历回忆的口述历史是研究美国华人历史和族谱的一个重要资料来源。由于有关美国华人,特别是来自底层的华人资料的欠缺,口述历史往往成为唯一的来源。通过让人讲述他或她本人的历史,口述历史为认识美国华人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局内人的看法。然而,由于口述历史是本人对自己历史的主观解释,且又赖于记忆,因而它需要对口述中的偏见、零碎、不确切成份等进行细心的甄别,这一过程包括借助于其它材料以参证,以及将个人的历史放在更大的视野中去把握。本文旨在为与美国华人进行口述历史采访,尤其是对族  相似文献   

14.
姚德垚 《黄埔》2011,(6):46-47
本文是作者回忆军校生活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已刊登在今年第二期"口述黄埔"栏目。为还原黄埔军校生活,再现黄埔学子的无悔青春,我们从本期开始增设"我的军校生活"栏目,本文作为栏目的开篇。  相似文献   

15.
子志月 《思想战线》2013,39(1):153-154
一"口述档案"这一概念最早见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①1998年8月在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尔的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对"口述档案"作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汇集成了口述档案",其范畴应当包括"演讲、讲座录音、辩论、圆桌会议录音、广播电视、记录在录音电话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以及合唱或独唱的录音等"。②"口述档案"作为档案学的一个概念是近几十年前才出现的,然而其研究的对象却早已存在,它的产生与档案部门介入"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在  相似文献   

16.
《也是家乡》[1]是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院叶宋曼瑛(ManyingS.Ip)教授于1990年出版的英文口述史Home away from Home:Life Stories of the NewZealand Chinese Women的中文版。该书是较早的一部运用口述史方法研究海外华人妇女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7.
李安峰 《前沿》2009,(6):195-197
现代口述史学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模式,适应了当今时代发展要求。“大跃进”研究一直是共和国史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但该领域对口述史学的运用和建设重视程度不高。通过运用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可以对“大跃进”史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宽视角的把握,从而拓宽研究视野。因此,很有必要促使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0,(6):82-83
2007年5月,本刊曾刊登亲历北京台湾会馆房产解决问题的老台胞陈炳基先生口述回忆文章。现将当年口述一文录于此,以纪念北京台湾会馆重张。并再次致谢曾为北京台湾会馆产权归属努力过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实现政企分开必须做到企业定位、政府定职孙树义(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在当前的改革中,政企分开是针对什么范围而言呢?我理解,所谓政企分开主要是指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之间,原则上不存在政企分开的问题。现在不少搞活搞好的国有企...  相似文献   

20.
正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推介是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的客观需要。所谓高端科技人才,主要是指对某一专业或领域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就军队而言,高端科技人才不仅是指在一定自然属性基础上,满足相应科研能力或任职条件的学者、科研人员,还应该包括从事一线教学科研的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