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6,(6)
正"改古文为白话"唐德刚教授和胡适教授合作完成了《胡适口述自传》,合作推出了口述史的学术经典和学术规范。口述史不是采访人和报告人我问你答、你说我记的简单劳动成果。口述史的学术规范要求采访人和报告人密切互动,启发、讲述、纠偏,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历史的真实。这是口述史的硬道理。然而,任何一部口述史著作都无法完全接近历史的真实,都会被发现不符历史真实的硬伤。  相似文献   

2.
正由暨南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与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联合主编、陈文教授任执行主编的《归侨口述史·暨南篇》2019年5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13年初,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成立华侨华人口述史研究中心,暨大归侨口述史由陈文老师负责具体的访谈和资料收集工作。时任院长的曹云华教授很重视归侨口述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提出把口述史资料收集整理作为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一项长期工作和新的增长点,并争取建立一个华侨华人口述史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云南网 《今日民族》2018,(10):63-63
9月22日,第八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学术会议在云南大学东陆校区召开。论坛紧紧围绕“口述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实践”主题,以口述环境史的方法和理论为切入点,对接学术发展前沿,深入探讨口述环境史研究中的选题、对象、方式、规程、成果等诸多问题。本届论坛由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凯里学院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单位与出版机构的近70位嘉宾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口述史日益兴盛,而且形态多样化。从口述史采集的主体而言,有学术机构、政府部门或民间公众的区别;从口述史采集的目的而言,有史学研究、史料保存、形象宣传、人事纪念等不同用途。同时,口述史采集又有一个比较共同的特点,就是回忆性甚至抢救性。所谓回忆性是指当前口述史更多的是邀请高寿者通过回忆讲述亲身经历的历史,所谓抢救性是指为了避免老人过世造成口  相似文献   

5.
龚云普 《前沿》2010,(3):188-192
本文在简要评述现代口述史兴起的过程、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等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应该运用辩证思维理论来解决"口述历史的‘软肋’"、"何为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历史的撰写"等具体问题。研究者只有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口述史才能实现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和口述史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口述史的特质可以凸显女性主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女性主义者借助口述史方法,可以更深入探究女性的生活和经验。女性口述史实践构成口述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可以丰富口述史的内容和层次,甚至可以推动口述史事业的发展,但很难说存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女性口述史。不能否认女性主义强调的性别视角之重要意义,但在分析女性的生存处境时,它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女性生存处境还受到除了性别观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例如嫁给当地农民的女知青口述中的婚姻解组,与其说是受机械的平等观和传统性别观的影响,不如说是农民和女知青在价值观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的。在性别实践中,重视女性口述史背后的“整全性”社会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孟庆延 《求索》2022,(1):126-134
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口述史并非普遍的研究方法,口述史研究作为个案研究往往被认为缺少普遍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共产主义文明"为研究问题意识的口述史研究传统却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2019年,周晓虹主持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项目启动,将有关"现代中国"的研究主题从革命推进到了建设。以这两种不同的口述史研究项目为聚焦对象,从问题意识、理论传统与分析路径等角度讨论其内在差异,会发现这两种研究传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内在具有一致性,从而共同构成了面向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谱系。  相似文献   

8.
<正>7月4日至7日,省政协在宁举办口述史专题培训班,来自省、市、县(市、区)政协文史部门的120余名同志参加培训。省政协副主席阎立作开班动员。阎立说,文史资料是指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方面人士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述,是历史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亲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文史资料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口述历史。省政协组织政协文史干部进行口述史专题培训,学习文史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9.
子志月 《思想战线》2013,39(1):153-154
一"口述档案"这一概念最早见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①1998年8月在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塞内加尔的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对"口述档案"作了深入的阐释,认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汇集成了口述档案",其范畴应当包括"演讲、讲座录音、辩论、圆桌会议录音、广播电视、记录在录音电话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以及合唱或独唱的录音等"。②"口述档案"作为档案学的一个概念是近几十年前才出现的,然而其研究的对象却早已存在,它的产生与档案部门介入"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在  相似文献   

10.
王灵善 《前进》2005,(9):55-55
山西抗战史研究,是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中之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山西人民出版社推出这部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历时一年完成的《山西抗战口述史》,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一年的时间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组织了十余位历史研究工作者,组成课题组,在省、市、县宣传和民政部门的配合下,携带录音、摄影、记录器材,走访了山西110多个市县区的1500多位亲历过抗战的老人,听他们讲述60年前的抗战见闻,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经过比较严密的论证和严肃认真的筛选,遵循口述史研究操作的学术规范,按照山西抗战史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