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时对自己的魅力非常自信的张秘书看上了文印室漂亮的打字员小高。但不知怎的,却碰了不少软钉子,小高对他总是不冷不热的,这令他大伤脑筋,决定要下一番狠功夫。一天,他趁只有小高一人在的上班时间来到文印室,借故打印文件,与小高说长道短,东拉西扯,小高很有礼貌地应承着。突然,张秘书右手一拍前额:“哎呀,你看我这记性,差点忘了,现  相似文献   

2.
求解     
王妍 《先锋队》2014,(3):53-53
“老师,你认识元芳吗?“不认识。”“你认识程祖吗?”“也不认识”“那你知道他们的姐是谁吗?”“你到底想说什么!”“老师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原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纪检与政法》2004,(2):25-25
如果你在抱怨现代生活的压力太大,你快被“逼疯”了,请你立刻停止这样的想法。因为你心理的“压力阀”就操在你手上。是你而不是别人在控制给你“加压”还是“减压”。在同样的负担下,谁的心理和身体更健康,取决于谁更善于控制这些“压力阀”。你会发现。能保持健康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4.
黄丽同志: 你好!读完你的来信,我觉得你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干部。你提出的“开放是什么?”、“谁是开放的主体”、“如何开放”等话题,在基层颇具代表性。虽然你的“开放观”有些片面,但我要感谢你的直言,能够把你的思想和盘端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放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一个秋天的傍晚,一位群众敲开一位党员的家门。群众:“这是春天你借给我买豆种的钱,我卖了蓖麻和大豆,有了收入。”党员:“你先别还我,赶紧把农业税交了。”群众:“都按时交了,这是余钱。”党员:“那你得找到一个致富的门路,光靠种地不行。”群众:“不种地别的也不会干呀。”党员:“你看人家有的养兔,有的养狗,还有的养鹅,收入是你的好几倍呢。你不会,乡里每月都有培训,而且还有很多的扶持办法。”群众:“弄不好赔了怎么办﹖”党员:“我帮你,咱俩住得近,有些项目可以一起干。”群众:“那钱……”党员:“明年你致了富…  相似文献   

6.
大志同志:你好!读罢你的来信,3年“村官”生活的一幕幕不禁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说句实话,我很佩服你,因为你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你在细心地观察农村,你在不断地追求上进。不过,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对你说,不要急,慢慢来,农村是大学生“村官”真正的“舞台”,而不是升迁的“跳板”。  相似文献   

7.
你以为     
“你以为”是个很有意思的句式。在青海人的表达习惯中,对你说“你以为”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你的习惯性思维和经验性判断出了问题,你对某人某事,某种现象做出的结论出现了偏差或者谬误。比如。你听说被大家普遍认为是个清官的张三被双规了,你大吃一惊,啊!张三也是个贪官?有人对你说:你以为。“你以为”就是对你大惊小怪的理性安慰。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4):68-70
[场景]某县委大院,几个工作人员正在议论:“刚刚接到通知,省委派的巡视组就要来了。”“巡视组?到咱这里来干嘛?”“放心,跟你没关系,人家‘关心’的是县领导。”“看吧,有人要害怕了。”“别瞎说!你知道巡视组是咋回事?”“那就问你了,请给说说吧!”“具体咱也不清楚,等咱找个明白人请教请教再告诉你。”“好吧,那就拜托了。?  相似文献   

9.
《党员文摘》2007,(9):24-24
“你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吗?” “我得了晚期肺癌……” “你处于肺癌3B期,存活时间一般是8-12个月。目前有四种方案可供你选择,一是常规化疗,二是试验性治疗,三是去临终关怀医院,四是不做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0.
梁芷珊 《廉政瞭望》2011,(16):33-33
上司或老板总是这样的,你想报告一件事,他的反应是:“这些事情,你不需要对我讲,你去做就成了。”当然你不报告一件事,他的反应是:“你为什么不请示?自作主张。”  相似文献   

11.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12.
“你幸福吗?”“我姓福。”“你为什么幸福呢?”“因为我爸姓福。”“为什么你爸幸福你就幸福呢?”“因为我是我爸亲生的……”这条在微博上流传甚广的段子,源自一家媒体近期播出的调查节目。一位外来务工人员被记者问到“你幸福吗”时,回答说“我姓曾”。这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火速在网络走红,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答复”,随之引出了更多的“神一样的”评论和段子。  相似文献   

13.
贫穷的外套     
李乔 《党建文汇》2008,(2):48-48
农夫回家时,发现屋里有个衣不蔽体的陌生人:“嘿,”他大声喊,“这是我的家,你赶紧离开!”“尊敬的先生,”陌生人回答,“从今天起,这儿也将是我的家了,您怎么可以把我赶走呢?”农夫奇怪地问:“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你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14.
胡海军 《党课》2006,(3):46-46
从前办事,人们说的是“凭党性办事”、“凭原则办事”、“凭良心办事”。可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有时却会遇到这种情况:不论你是办公事还是办私事,不论你是办该办的事还是办不该办的事,如果有“感情”,即使困难再大,也是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如果没有“感情”,即使是举手之劳,也会让你磨破嘴、跑断腿一因为人们早已习惯“凭感情办事”。  相似文献   

15.
论“好处”     
论“好处”“好处”可意会不可言传,玄之又玄。你想办事吗?对不起,先得看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不办事。你磨破嘴,跑断腿也无济于事。你说你条件够了,够条件的人不止你一个,僧多米少,对不起,轮不到你;你说你告,那就告去,告还得有“好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16.
赵萌 《廉政瞭望》2013,(12):62-63
“孩子,你还记得你结过婚吗?”“不记得。”“你丈夫死了,你现在成了寡妇。”“要作多久寡妇,爸爸?”  相似文献   

17.
围观     
“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北大副校长吴志攀的几句话被称为“撑腰体”,迅速引起网友追捧。  相似文献   

18.
当你在车站、机场、广场,听到“可美”、“可得”、“中”等略带粗犷的对答,你会想,这是一群河南人;当你在餐馆,看到旁边的人在吃着烩面、烩菜,或者扣碗、胡辣汤,你会猜,这也是河南人;当你看见一群敦实身材、皮肤黝黑、四方脸的人,挎着娃娃,横穿马路,杂乱无序,你会想,这或许还是河南人……  相似文献   

19.
常听一些教师发牢骚:“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你对他好吧,他认为你软弱可欺,根本不听你的;你对他凶吧,他要死要活,来一个离家出走,弄得你身败名裂。以致教师处于‘两难’境地,放不开手脚,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其实这是没有掌握好“好”和“凶”的对象,没有注重因材施教;没有把握好“好”和“凶”的度,过“昵”或过“严”。在温柔慈爱的大原则下,对一些特别“调皮”的问题学生,适时“棒喝”,更能“刺激”其幡然醒悟,奋然前行。  相似文献   

20.
张祚浩 《党课》2012,(3):56-58
如今,职工通过多种媒体所接受的事务和信息,既新鲜又广泛,他们看待问题的思维也越来越敏锐和深刻。假如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你现在还是开口一个“马克思讲”,闭口一个“列宁教导说”,恐怕职工不说你是个“夫子”也会认为你是一个书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