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区矫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矫正制度经历了惩罚(无矫正)——狱内矫正——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刑事实证学派的矫正刑思想、新社会防卫论、犯罪标签理论和相对报应主义刑罚观。鉴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应以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和刑事诉讼分权理念为根据,对我国现行的社区矫正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性质严重、犯罪更加低龄化的趋势,使得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如何针对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及思维习惯等特点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各国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立法的六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主张:制定<社区矫正法>,并设立<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专章;专门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正规的社区矫正机构建设;扩大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适用率和适用范围;设立符合未成年人心身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计划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刑罚的替代方式,有助于帮助犯罪行为人回归社会、避免再次犯罪、保障人权。社区矫正的五种对象在我国法律中已有规定,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其再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的现象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犯罪学界的普遍关注,其根本原因也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关键问题。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的发生可以提升教育和矫正的效率,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及时、顺利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热点问题,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二次犯罪"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难题。纵观各国刑事实证的研究,对未成年人施以社区矫正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矫治方式。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社区矫正措施所体现的刑法谦抑性与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现状仍面临许多困境,借鉴国外经验,从思想教育、管理机构、矫正项目、法律制度等多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和手段成人化等特征。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在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以及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正处于探索期,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在对国家亲权、儿童利益最大化以及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这三个有关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核心理念梳理的基础上,应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理念,明确人事聘用标准,设臵未成年人矫正项目,以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监外执行中的社区矫正是在构建犯罪防控体系的现实需要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刑罚执行方式,职务罪犯社区矫正更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本文主要以社区矫正具体实践为切入点,归纳了职务犯罪社区矫正对象的主要特点,阐述了检察机关介入职务罪犯社区矫正具体实践及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相关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而其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不论是实践经验还是理论探讨都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入。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教育和指导,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课题。与监禁矫正相比,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社区矫正,既符合我国刑事司法政策的要求,也符合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需要。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体系,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却是步履蹒跚,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法律制度的欠缺。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需要在立法和司法的两个层面上予以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刘洁 《法制与社会》2014,(14):211-212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严重,而且其再犯罪机率不断增大,给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压力。未成年人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对未成年犯实行以非监禁方式的社区矫正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加快社区矫正的立法步伐、明确矫正主体、打造专业的矫正队伍、强化群众基础,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以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根据的反思与再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一些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社区矫正的价值。但是从国家刑事政策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阐释社区矫正的观点仍然缺乏,社区矫正本身也并非完美。本文试图从廓清与反思社区矫正的根据出发,探悉社区矫正可能实现的价值与使命。一、社区矫正的根据(一)社区矫正的现实根据:尽管我国较早确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犯罪防范与控制的基本方针,并建立相应的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但是从实施的状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实践中大多成为一句口号而没有能够落到实处。从我国面临的犯罪形势…  相似文献   

10.
胡湘文 《法制与社会》2010,(35):159-159,169
作为一种能充分彰显人道合理配置和社会效果的犯罪处遇制度,社区矫正制度正日益被国际社会广泛借鉴。我国于2002年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继而2003年7月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而拉开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对未成年人犯罪人将有利于其以后的发展和重新融入社会,防止其再犯罪。“社区矫正”立足于对犯罪人个人利益的重视,强调个人经过改造后能更好的回归社会,因此,未成年犯罪人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点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Our era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globalization of crime. This poses to all democratic countries the urgent need to reform their systems to fight crime more effectively. Forensic sciences remain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ystem against crime. This scientific field can also offer valuable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causes of death. From an epidemiologic point of view, this can result in better organization of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 Harmoniz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various forensic systems that presently exist around the world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if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crime and other causes of death in contemporary reality is to be achieved. In addition, revision of training in forensic pathology and forensic sciences is essential if harmonizing the forensic systems is to succeed. This repor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wide vari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forensic systems and training.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ir harmonization, and an attempt is made to explore principles that may contribute along these lines. Finally, the authors provide proposals for revision of the training system in forensic pathology in Greece.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在我国试点和推广已近十年。受虐女性以暴抗暴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对此类罪犯适用社区矫正,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而言,具有正当性。它不仅可以节约司法资源、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对女犯的再社会化也是有益的。建议从专业性、规范性上完善现有制度,消除适用条件的制度壁垒,建构具有针对性的社区矫正制度,从而保障女性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犯罪是使人不幸之祸害,而刑罚是因此加诸犯罪者身上之祸害,那么,行刑便是施害者。由于犯罪的存在和发生不可避免,因此,刑罚和行刑之害的日渐轻缓便是不二的方向和选择。社区矫正作为中国刑罚执行方式的实践创新,正合于这一趋势。经过十年多的试点之后,在理论和实践及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对社区矫正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是为预防犯罪而设计的相互关联的一系列项目,它旨在允许犯了罪的人进行自我改善,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机会,使其不致再危害公共秩序和安全。对管制、缓刑与假释考验期内的犯罪分子实行社区矫正,检察机关参与这一过程的检察监督,是贯彻实施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进程与我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运行一直采取以政府特别是警察治安行政为主体的社区治安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随着全球化的兴起,我国政府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并由此构成中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规划与执行的决策背景和基本的策略原则,但社区犯罪防控体系规划与执行的政治过程、行政过程、经济过程和文化过程产生的偏差以及由此引起的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设计、构建和运行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重新审视和构建社区犯罪防控理论范式及与之相应的社区治安治理模式,建立起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为指导的一种新的社区犯罪防控理论范式、认知框架和与之相应的社区治安、治理制度创新体系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vailable empirical research on organized crime and suggests that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that research is the close symbiosis between organized crime groups and the communities in which they operate. As such,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may be important to explaining the persistence and durability of organized crime. A community model proposed by Roland Warren, which seeks to integrate much of the sociological literature on the community, and which delineates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community is presented as a means of organizing the available date about organized crime and explaining organized crime’s functional and latent aspects.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全球性问题一直广受关注,虽然在实践中贯彻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视角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及矫正的具体做法,就如何建立未成年人犯罪社会矫正制度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对我国正在开展的防治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社会矫正试点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Theory matters in crime prevention. Indeed, but this is hardly the full story. Crime prevention is oftentimes viewed as atheoretical—not grounded in the etiology of crime and offending. Reasons abound for this view, and the recent interest in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policy-making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ole that theory plays in modern day crime prevention,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the three main crime prevention strategies: developmental, community, and situational. The review identifies a number of ke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making theory more central to crime prevention. It suggests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employed in 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has allowed for a more explicit connection between sound theory and prevention techniques, and may provide important lessons for developmental and community crime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