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机构改革呼唤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力。政府机构改革没有完全到位制约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发育,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未能有效促进政府机构的改革,是政府机构改革与社会中介组织发育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关系的原因。促进政府机构改革与社会中介组织发育良性互动,要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六个重点,解决加快社会中介组织培育和发展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是表达社会各阶层意见的载体,是国家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是不可忽略的社会和经济力量。它既是民主政治生长的社会基础,又是民主政治成长后维系成熟的民主政治制度果实的社会肌体。和谐治理是政府依法行政与公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统一,政府要倡导公平的原则,培育公民社会组织来分担政府转变职能后转移的职能。和谐社会最终体现在政府和公民和谐的基础上。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形成新型和谐治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的合作互动机制,既是推进政府改革的逻辑起点,又是实施政府改革的内在动因。因此,本文提出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和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互动机制是当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与和谐治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主体,同时,社会治理创新对地方政府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地方政府要由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构建治理型政府,由政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构建服务型政府,由一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构建合作型政府,由权力导向转向责任导向构建责任型政府。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并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5.
徐祖荣 《学习论坛》2007,23(8):66-69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 ,我国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要求民政工作必须改革。民政工作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整合。传统民政在“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限下 ,更多的是发挥社会稳定机制作用。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框架的逐步形成 ,民政部门必须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改革创新 ,更多地发挥社会动力机制作用 ,才能从整体上沟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 ,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7.
诚实信用是社会的“阿基米德点”。政府是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同时又是社会行为的示范者 ,其信用程度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由于体制、传统文化、政府官员素质等原因 ,我国政府信用受到严重损害。主张从规范政府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惩治行政腐败和弘扬契约精神 ,加强政府信用制度建设等方面 ,重构政府信用体系 ,重塑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8.
目前由于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定位不清,对传统管理职能路径依赖明显,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配套不够等原因,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相对滞后于经济建设水平、社会发展形势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需要。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存在刚性不足、稳定性不够、内容参差不齐、管制过度以及绩效不优等问题。因而从人本的角度看,社会管理要建立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借鉴和引入这些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配套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切实加强社会建设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需要政府功能的有效发挥,使政府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导者和推动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公平正义原则,使政府在社会建设中实现其价值追求,促使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积极有效作为。  相似文献   

10.
近代政府是建立在政治—行政二分的基本框架之上的,政府被设定为执行者角色。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就是执行政治命令以履行有效管理社会的职能。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化进程,政府失灵的现象频频出现。当我们追根溯源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们发现其本质原因在于政府执行者角色已经不再适应后工业化社会的治理需求,政府的存在价值已不再局限于"回应"社会诉求的层面。面对社会其他组织日渐强烈的自治行动诉求,合作治理社会的模式逐渐成形,政府的服务者角色意识逐渐觉醒,政府从执行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型是从本质上解决政府失灵问题的重要方案。  相似文献   

11.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是社会建设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一方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为社会组织提供经济支持和活动空间,不仅推动社会组织发展,而且促进公共服务的质量以及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将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交流关系,不仅推进社会自我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回应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双重背景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成为弥补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的理性选择。具体来说就是,社会组织为了获取核心资源、彰显专业化功能、拓展合法化空间,对政府实施制度性嵌入和关系型嵌入;政府组织则出于行政化控制的惯性、社会稳定的前提导向和互信机制的严重匮乏,对社会组织进行反向嵌入,其结果是社会组织的独立自主性日益弱化、购买服务场域的固化效应不断积聚和社会服务内卷化趋于严重。而促使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由监管式控制向协同共治转化,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信机制,强化政府组织的合同制治理能力,完善购买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是优化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嵌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占虎 《唯实》2011,(11):69-71
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兴起,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与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或政府管理,而与当代中国发展指向"强政府、强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则应是政府与社会间伙伴式的多元治理。中国公民社会兴起呼唤源自社会本身的自我管理,它与源自国家或政府的社会管理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之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和体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转型向度,积极转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理性看待公民社会,充分发掘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潜能;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借助网络舆情拓展社会治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5,(6)
政府是社会治理的主要主体,政府的决策、行为无不对社会治理成效产生重要影响,而政府决策的可行性,政府行为的有效性都是以政府信任为基础的,一旦政府信任受损,便会失去应有的权威性,出现政府信任危机,而公众会更多的接受负面消息,甚至与政府对立、对社会失去信心。因此,要提升社会信任,在当今这个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首先应从政府建设入手,严格约束和规范政府行为,增强政府信任度,进而带动社会信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中间层主体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具有既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一般市场主体的地位。政府通过完善相关立法、执法机制、社会预警机制和国民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中间层主体的监管;社会中间层主体也对政府干预起着辅助作用,并制约着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6.
<正>通过学习四次全会《决定》,就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来看,我有以下三点认识。根本措施是激发社会活力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就是要激发政府与社会两个活力,形成社会建设的整体合力。我们现在讲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性政府,也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无论怎样,政府不能给予民众一个理想社会,从社会的教育、就业、养老,到民众的婚丧嫁娶,从社区的社会治安到家庭的家长里短,没有充满活力的、富有创造性的民众参与,和谐有序的社会是难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农村居民的社会资本对不同层级的政府信任存在差异性,其作用效应是有边界的,不论是社团参与还是社会信任,其对于基层政府信任都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但对于高层政府信任均没有显著影响。政府绩效能够有效增进农村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政府绩效比社会资本更能解释农村居民的政府信任。有效促进农村居民政府信任的方法显然是改进政府绩效,当然也不能忽视社会资本的长期积累。  相似文献   

18.
提高政府绩效是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在功能的社会资源,在政府绩效的提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对社会资本及政府绩效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规范、网络、信任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社会资本的现状,探讨这一现状对进一步提高政府绩效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多元治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社会治理是在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后产生的。多元社会治理模式有利于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公民参与的有序化。要改革政府行政体制,培育参与社会治理的多元化主体,实现权利对权力的监督与制衡。  相似文献   

20.
雷雨若 《新视野》2017,(4):111-115
当前,我国正在探索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政府养老服务职能,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承接政府剥离的养老服务供给职能。从养老服务供给侧着手,将社会企业作为承接政府养老服务供给的主力军,有助于缓解政府养老压力,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社会企业承接政府养老服务供给有着一套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中国政府可以借鉴将扶植社会企业发展作为政府转移养老服务供给职能的主力军。具体做法包括从法律层面认同社会企业身份、出台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社会企业的宣传、增强公众对社会企业参与养老服务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