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成本     
市场经济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做事要讲成本,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甚至亏损。但是,在计算人生这本“大账”时,很多人却不习惯引入成本核算的思维方式,致使为了许多无价值的东西而浪费自己宝贵的人生成本。那么,人的一生应该计算哪些成本呢?时间成本。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在  相似文献   

2.
有些领导热衷“造”会,使各种国际研讨会、高峰会多如牛毛,层次节节攀升,标准越来越高。当会议成为作秀的时候,浪费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为什么会议变成浪费的盛宴?有人认为是监管不严导致。确实如此。可问题是为何多年来这个监管不严的问题总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根源就在于公共财政约束机制不健全。公共财政的本质是民主财政。民主财政要求政府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任务只是执行公共决策,而不能越俎代庖。政府不但要每年向公众公布其预算和决算情况,接受公众监督,而且遇到重大事件时要向公众说明,让公众了解情况,并顺从公众的民意。只有还权于民,重…  相似文献   

3.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关系列国家经济建设和工农联盟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事情。因此,人人都要节约粮食,不要浪费粮食,并应该向一切浪费粮食的现象进行斗争。目前,全省很多城、镇和机关、团体、工厂、企业、学校、医院等,正在根据中共山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关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指示,检查浪费粮食的现象。从已经检查出来的许多事实表明:无论较大城市或小城镇,也无论机关大与小,浪费粮食的现象是相当普遍和严重的。比如晋华纺织厂,共四个食堂,仅其中的一个食堂(一千多人吃饭),在去年一年中就浪费了粮食六万三千余斤。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果不  相似文献   

4.
一个好的教育制度既适合于认为学习有乐趣的人,也适合于认为学习没乐趣的人。理想的教育就是让每个人从学校出来之后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你可能没有多少知识,但是你依然可能工作得很充实,活得很好。中国的教育资源本来就有限,反而浪费惊人,把学了没用的东西当作优势。美国都承受不了这样的浪费,何况我们呢?  相似文献   

5.
会议室要大的,夏天冷气要足,冬天室内要热,会前会后车接车送,好吃好喝招待,临走礼品备齐。有的会议,明明窗外艳阳高照,会场却要拉上厚厚的窗帘,室内则是灯火通明……类似的会议浪费现象不一而足,当前却十分普遍。为什么会议变成浪费的盛宴?有人认为是监管不严造成的。问题是我们强调了这么多年的监管,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浪费人概念自古有之。罗马法通过浪费人保佐制度以规制成年人任意挥霍财产的行为。在夫妻共有财产制的背景下,浪费人任意挥霍财产、吸毒、嗜酒会破坏家庭关系和婚姻关系,各国建立浪费人制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维护家庭利益。我国可以把浪费人列入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范畴,对其认定和宣告采取个案具体审查的方式。另外,应允许浪费人选定辅助人。  相似文献   

7.
小保信箱     
《就业与保障》2006,(3):34-35
哪些人不能办理《失业证》及要收回《失业证》?小保:我是1997年就下岗失业在家里,一直没有工作。最近我到某公司应聘,老板要我拿优惠证,因拿不出来就没应聘成功。于是我到劳动部门去办理优惠证,却要我先办失业证。请你们帮我解释一下哪些人不能办理《失业证》及要收回《失业证》?我能办理失业证吗?谢谢!  相似文献   

8.
我参加检查江西省林业厅及森林工业局一九五六年全年的经费开支情况后,对他们的铺张浪费现象颇为愤慨,但是当这些问题被提出后,还有些人认为:有些开支又没有严格的规定,究竟用什么来衡量这些开支是浪费的呢?意思是说这些浪费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浪费现象是不是像有些同志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呢?"我把事  相似文献   

9.
痛快哭一场     
就这样默默地站着,要在这个只有他一个人的夜晚,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有多少泪水也不擦。李洁上高中了,上高中要住校。一来是高中功课紧,上课太早,下课太晚,还要自己加班学习,时间不能浪费在路上,二来是学校离家太远,要坐车,坐车要花钱。他没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份钱,所以要住宿。住  相似文献   

10.
人生病了住院该由谁护理?相信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护士。但现在医院里很多病人整天面对的都是一批以护工为主的陪护人员。陪护人员到底是什么概念?难道住院就一定要陪护吗?患者生病住进医院,把生命都交给了医院,可是医院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莫非就不管患者的吃喝拉撒和日常起居吗?护工来了,护士们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神秘的文化——青年自杀问题的原由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在精神疾病中是最神秘的,有人将其作为一种特异的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本文研究的视线主要是在大学校园。人们说自杀是浪费生命,但生命价值高的人却偏要实施这种浪费,其原因何在?本文作者将对此进行详尽的、透彻的分析,为你解开种种疑团。  相似文献   

12.
请节约用嘴     
主持人的话:“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了。物质贫乏的时代,我们厉行节约;现在市场经济了,要啥有啥,电视机便宜得论斤卖,咋又重提“节约”?我们现在总体还不富裕,人均国民收入也就千把美元,但奢靡之风日盛,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反倒是富裕的国家人家似乎更“节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现在,政府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怎样建设?有人说光靠老百姓节约没有用,有人说光靠宣传、号召不管用,那么您的看法呢?“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话:“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了。物质贫乏的时代,我们厉行节约;现在市场经济了,要啥有啥,电视机便宜得论斤卖,咋又重提“节约”?我们现在总体还不富裕,人均国民收入也就千把美元,但奢靡之风日盛,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反倒是富裕的国家人家似乎更“节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现在,政府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怎样建设?有人说光靠老百姓节约没有用,有人说光靠宣传、号召不管用,那么您的看法呢?“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先得建设好节约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了。物质贫乏的时代,我们厉行节约;现在市场经济了,要啥有啥,电视机便宜得论斤卖,咋又重提“节约”?我们现在总体还不富裕,人均国民收入也就千把美元,但奢靡之风日盛,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反倒是富裕的国家人家似乎更“节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现在,政府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怎样建设?有人说光靠老百姓节约没有用,有人说光靠宣传、号召不管用,那么您的看法呢?“节约”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4,(4):150-150
毛泽东一贯重视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并从自身做起,在他各个历史时期的讲话、著作和实践中,都特别强调要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1934年1月23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我们的经济政策》中就强调:“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他告诫人们,为人民服务和贪污浪费是水火不相容的,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反对贪污浪费,不仅贪污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同样是极大的犯罪。  相似文献   

16.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如何解决好食品浪费的大问题?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短短4个月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亮相。这部法律草案不同以往的“大块头”立法,不分章节,仅有32条,但每一条都...  相似文献   

17.
我为什么而活着?金钱?传宗接代?吃喝玩乐?还是?……活着很有意义啊,很多的人都会与你说一样。但大家不懂得珍惜生命的身体,人生是短暂的,灵魂是永生的。为了你的信仰,为了你的理想,也许这对别人并不重要,也许你根本实现不了,结果并不重要,只要你为此而努力了。金钱人人都需要,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必须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你努力挣钱,无可厚非,没有人能够指责你什么,因为每个人都在为此而努力,是人就需要钱!传宗接代,人类要繁衍就需要人来完成这个任务,当然你可以选择不要!吃喝玩乐,人为什么要挣钱,不就是为了过得更好!消费观…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23日《河北日报》刊登别志雷的文章,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70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其中47.5%的人表示“非常普遍”。不少人认为,浪费已经成了一种“面子消费”。就浪费程度来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公款吃喝(92.6%)、公车滥用(83.1%)和城市道路反复修筑(76.2%)。有专家建议设立反浪费法,以惩罚和杜绝浪费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13,(2):21-21
习近平总书记“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的批示,使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成为2013年开年全国上下的头等大事。其实细想就会发现,浪费现象又岂止是发生在“舌尖”上,在如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浪费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尤其在公款消费方面,浪费更是成为了一种常态化,让人不得不正视、  相似文献   

20.
阴阳与保养     
人最希望了解的是自己,人最不容易了解的还是自己。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养生就是"养成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什么方式才是适合自己的呢?这就需要了解自己,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就养生而言,第一步要了解的就是自己的体质。虽然每一个人的体质都不同,但万事万物都不离阴阳,人的体质也分阴阳,把握住阴阳就把握住了体质偏性,也就把握住了怎么养生。有的人说阴阳太泛了,怎么把握呢?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阴阳原本是中国的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