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在考察使用干部工作 中,比较普遍地使用了“民主 评议”的方法。这种制度的出现,是改革过程中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无疑会给干部队伍建设带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一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不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干扰党的干部路线的贯彻执行,伤害一批正直的干部的积极性。 目前,运用“民主评议”的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偏面性”。以采取人,以参评者打没有文字表述的和实事依据的V号(表示称职)和X号(表示不称职)来评价一个干部的做法比较普遍。这种做法难以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委组织部和人事部对1995年度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按德、能、勤、统综合考核中,有33人被评为“不称职”,其中有副教授和研究生,有科级干部和一般公职人员,现已全部辞退。另有百多名“基本称职”干部,参加深圳行政学院为期3个月的充电培训班后,仍未合格者,将被原单位辞退。先亮黄牌,后亮红牌,这无疑是给“稳坐泰山椅”的党政机关干部亮出了一道“做官岂能再混了”的“红牌”。时下,人们大多向往“旱涝保收”的党政机关。认为只要双脚迈进党政机关的大门,就好比棒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定心丸,因而,有些干部不求有功,但…  相似文献   

3.
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脚跟站不稳、板凳坐不住、遇事左右摆,被群众唤作“钟摆干部”。  相似文献   

4.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什么样的干部应该“下”,怎样让他们“下”来,如何安置“下”的干部。要转变“官”念,创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环境。从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人手,破除“唯官是尊”、“上荣下辱”:“下必有错”、“不犯错误不下台,不到年龄不退职”等错误思想认识。要正确界定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具体标准,解决好干部“下”的标准过于笼统、不具体、难以把握的问题,切实做到“上”能服人,“下”有依据。  相似文献   

5.
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抓落实、求实效,是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但目前却有少数干部工作沉不下心、干事沉不下身、落实沉不下力,对情况不明不白、看问题不深不透、做事情不痛不痒,热衷于“应付”工作、“应付”组织、“应付”群众,被群众唤作“应付式干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干部制度改革,“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始终保持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为此,我部成立课题组,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围绕加快干部制度改革,重点就着力解决党政领导干部“能下”问题的有利条件及可行措施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评判手段与调整方法 调整不称职党政领导干部,在对不称职干部衡量标准确定的前提下,还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开的一套评判手段,以及行之有效的调整方法,以确保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认真做好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但目前不称职干部难“下”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主要原因是:1、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对调整不胜任干部缺乏正确的认识,决心不大,态度不坚决,抓得不紧不力。存在着等待、求稳和应付的消极心理。2、未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上下观”、“荣辱观”及“无功便是过”的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苏省滨海县实行“民主弹劾干部制”,规定县人大代表或党员代表等,可以联名弹劾本单位内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弹劾议案经代表表决形成决定后,被弹劾人将被解职,3年内不得担任同一职务。这样就使得普通党员、群众和一般干部,都有对工作不称职领导干部进行弹劾的权利。读之,不禁让人产生诸多联想。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的改革,决不是取消思想政治工作;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也决不是不要政工干部。相反,对政治工作,对政工干部的要求更高了,任务也更重、更艰巨了。政工干部要积极投身改革,争当改革的促进派,而不要站到潮流之外,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政工干部当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克服“思想政治工作不足道”、“政治工作可有可无”、“政工干部无出息”等模糊观念,树立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要改变政工干部不犯大错误就坐定了“铁交椅”的“终身制”,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定岗”的制度,使干部做到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称职的,继续留用;不称职的,重新安排工作。兼管群团工作的党政工作人员,每半年由基层投一次信任票,未过半数者,可自动辞职。由此而缺额的政工干部,或由公司党委选拔,或由公司党委招聘,或从自荐者中择优录用。这样做,政工干部才有压  相似文献   

10.
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竖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优胜劣汰原则,建立和坚持干部能上能下的正常运行机制,始终保持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从1986年贯彻中组部《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几个问题的通知》以来。济南市委先后两次下发文件.全市适时调整降免了一批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去年,结合市人大换届,通过考察.又果断地免去6名市政府部门不称职领导干部的职务.在全市引起了较大反响。但是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和改善舆论环境,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以逐步建立起被全社会和广大领导干部接受的正常的干部管理机制。根据改革和建没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市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要真正建立并坚持好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不称职领导干部“能下”的问题,还需要做大量的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君明 《民主》2005,(7):42-42
“自打免了农业税后,干部进村的少了,问事没有以前多了,没想到免税也免了服务。”时下,常听到一些农民发出这样的议论和担心。对农民而言,免了农业税就是减负担。然而,对干部来说,免税并不等于免了服务。干部的职责和宗旨就是为民服务,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这个职责和宗旨都不能改变。否则,就是一个不称职、不合格、不受群众欢迎的干部。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有消息说:近5年,全国共有9743名处 级干部和366名厅局级干部因不称职、不胜 任现职被调“下”。 过去很长时期,对干部基本上是一“包”二“保”:到了某一级别,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有人这样形容,只要政治上不犯错误,经济上不装错兜,生活上不上错床,差不多就能“把当官进行到底”了。结果,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不堪重负。现在,“不犯错误不调整,不到年龄不下岗”的传统终于被打破,干部不再“只进不出”,确实是个好现象。 不过,与干部的“进口”相比,其“出口”未免过小了。以长沙市为例,两年“下”了6…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由于换届选举时实行差额选举,必将有一些提名候选的领导干部要落选。有人落选本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但在有的地方,少数干部群众对在差额选举中落选的干部存在种种猜测和议论,甚至把落选的干部与不称职干部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4.
共同的责任     
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企业党委、党委书记要以主要精力抓党的建设,抓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能不能说厂长(包括技术干部、管理干部)就可以不做思想政治工作了呢?沈阳薄板厂厂长刘相荣的体会是:“要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绝对不行。”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称职的厂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一书中说,群众看一名干部是否称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官样子”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官架子”。此言可谓精辟独到,发人深思。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不是很好,“官样子”不怎么的,“官架子”倒不小。他们在走上了领导岗位后,往往就把自己看得很高,自认为做官就是高人一等,满足于坐在办公室或会议室里发号施令,不愿深入基层察民情、问民意,信奉“做官就要有官样儿”,习惯于摆官架、打官腔、耍官威,对下属颐指气使、独断专行,对群众盛气凌人、冷若冰霜。  相似文献   

16.
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干部的考察内容不同、方法各异,但用“政绩”衡量干部的“德才”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个标准为选拔、考核、任免、奖惩、黜徙干部提供了客观依据。这种公平的方法为人民群众对被选干部实行科学的监督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所谓“政绩”,其内涵简言之是指领导工作的实绩。对干部的政绩考察,实际上是对干部思想政策水平、领导决策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的综合考察,它不仅是检验干部贡献大小的主要标尺,而且是检验干部政治态度、政治立场的“德才”统一的依据。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中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  相似文献   

17.
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关键环节在于解决好以下几个“下”的问题。 科学界定“下”的标准。围绕干部的岗位职责确定标准,制订一些硬性的、量化的“下”的标准;围绕干部的工作实绩确定标准,引导干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无功就是过的思想;围绕干部的群众基础确定标准,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某报一篇文章在谈到工厂里车间党支部书记兼职化问题时,把专职支部书记笼统地称为“甩手掌柜”。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难以苟同。其一,此观点与事实不符。据我了解,基层党支部书记大多是从比较优秀的工人或其他干部中挑选出来的,他们的素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工作上,他们配合行政,围绕生产,辛勤工作,为四化建设和改革做出了贡献。即使有不称职的所谓“甩手掌柜”,也毕竟是极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干部制度的改革,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就我们对本市六十个局级单位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新上任的中青年干部中的绝大多数是符合或基本符合干部"四化"要求的比较优秀的干部.但是,也有少数是不称职的.我们认为,在充分肯定近年来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所取的成绩的基础上,需要认真地改进组织人事工作中的某些薄弱环节,进一步做好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和使用工作,继续改革和完善干部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党管干部”是干部工作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管干部”的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党管干部”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涵盖的内容和标准也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党管干部”是靠干部高度的“党叫干啥就干啥”的自觉性来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