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长春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面对养老服务产业民间资本投入乏力、养老地产发育不成熟等问题,应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优先发展养老产业,鼓励和支持开发适老化产品,积极培育养老新型业态,以养老产业园区建设推动老龄产业发展,不断创新养老新模式,建立联动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类资本纷纷涌入,形成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的新格局。蚌埠市和全国全省一样,出现了养老服务业迅速发展的新态势。在此形势下,正确认识并积极引导蚌埠市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成为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一、2014年蚌埠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态势1.新型养老产业组织出现。新成立的养老服务企业有安徽南山松老年产业投资发展有限  相似文献   

3.
推进闽清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和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要求.当前,闽清县养老服务业发展还存在着社区养老组织定位不清晰、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均衡、服务功能不完善和养老服务人员匮乏等问题.合理规划,构建为老服务总体框架、完善政策、通力合作、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方式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居养老产业体现了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养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域旅游新发展理念,对山西省顺利实现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发现,山西省打造旅居养老产业优势与劣势都有,机遇与挑战并存,鉴于此,发展山西旅居养老产业,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旅居养老产业行业规范、打造"X+旅居养老"模式、加强区域旅游等。  相似文献   

5.
养老机构不仅是提供老年人福利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老龄化压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存在各种发展困境,限制了民办养老机构作用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实现民办养老机构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林 《探索》2013,(1):150-154
养老服务的发展与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人口结构、现代生育文化紧密相关.香港养老服务的内容由长者社区支援服务和安老院舍照顾服务组成,其发展的有益经验包括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养老服务内容全面化和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借鉴香港经验,大陆地区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包括促进养老服务参与主体多元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培育专业的社会工作队伍和建立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机制.  相似文献   

7.
郭中华 《唯实》2013,(8):56-58
养老产业,又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基本特征,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壮大健康养老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培育壮大银发经济的重要任务。在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基础上,探讨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辽宁省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面临医养产业融合度不高、医养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及康养服务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因此,从推动产品或服务融合、市场融合及组织方式融合等角度看,应实施人才兴业工程,实施智慧健康养老工程,探索区域化特色化健康养老融合发展服务模式,推进医养结合,创新农村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模式,改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创新健康养老产业融资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辽宁省健康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9.
一、养老产业发展的背景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这是党中央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养老服务作为产业,能够拉动内需、投资,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之际,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以养老床位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本文以云南省嵩明县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为例,分析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要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一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二是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模式;三是创新改革公立养老院;四是着力培养养老服务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养老服务业获得快速发展,政策框架基本形成,养老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然而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养老服务业还面临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保障能力较弱、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人才资源短缺等重大挑战和制约。需要进一步深化养老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老年人收入保障体系,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期盼。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依靠财政性资金尤其是地方财政投入,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这种发展模式势必会带来日益沉重的财政负担。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支持不足的情况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何发展,仍是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章以河南新乡积分养老制为例,通过两年多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离不开一个有事业心的政府和一个善用市场化运作整合资源的非营利组织,二者密切配合,将政府主导的养老服务事业和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服务产业有机结合,通过责任咬合和互利共赢,实现融合发展,是破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资金不足、资源动员能力不足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难题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开办养老机构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尤其是缓解城市社会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大连地区的城市老年人对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调查,并对影响选择养老机构的因素进行分析,建议应在老年人退休金、居住环境、养老机构建设、社会舆论等方面重点关注,不断发展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以吸引大量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有效解决城市社会中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社会养老压力也日益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养老模式逐渐打破传统居家养老而出现社会养老模式,养老地产顺时而起。由于养老地产是一项新行业、新事业,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何化解目前困境,确保我国养老地产走向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现实困境需要政府牵头、地产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凝聚力量,同时要变革养老观念,坚持公益性和服务性原则,以服务老年人生活幸福为宗旨,发展养老地产、开展政策规划、创新发展机制,形成我国养老地产发展新常态。  相似文献   

15.
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将导致养老服务需要与日俱增,势必给社会的养老服务供给带来沉重的压力与巨大挑战。因此,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要求,已成为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贵州通过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不久前,中·德养老合作项目在贵阳正式启动,将引进德国蕾娜范集团进驻贵阳开展养老服务工作。这也是贵州省首次引入国际化养老服务品牌项目。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养老企业,德国蕾娜范集团选择携手贵阳开展试点,除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因素,贵州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成为蕾娜范集团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潘丽娅  袁丽 《求贤》2024,(2):34-35
<正>只需轻声呼唤,智能音箱便能提供一系列生活资讯;手指一点,手机App便能解读体检报告,给出健康建议;戴上智能手表,便能实时监测心率、睡眠等健康信息……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及服务走进百姓生活,在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养老服务的同时,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更有温度、更具品质。天津天与养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燕,就是一位致力于将养老服务做成产业、用科技重新定义养老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10)
据统计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比重17.8%,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应是我们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国老年人口现状、现在国家养老现状以及采取1.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情况下,要缓解居家老人的生活压力及其子女的供养压力和成本。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共享养老。3.通过社区,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养老服务自愿者服务团体。4.引进民营资本,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方法来解决我国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闫萍  董亭月 《前线》2021,(3):79-82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各方协同、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北京市养老服务水平近年来不断提升,但也存在短板困扰。“十四五”时期,开创首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必须高度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抓住关键问题,拿出解决方案。以数字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效率,以社区治理引领养老服务方向,以产业融合激发养老服务活力,以政策保障释放养老服务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