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瑾 《公民导刊》2004,(3):37-39
2月中旬,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在南岸区一个车站里,见一群背包提桶的民工坐在地上等人,便上前搭讪。据一民工介绍,他们在这儿的工程完工了,正迁往下一个工地,民工用手一指:“不远,就在前边1里路左右。”顺着民工手指的方向,一排冒着袅袅炊烟的工棚映入了记者的视线。  相似文献   

2.
王冰 《人大建设》2005,(7):26-27
利用外出民工返乡过年的机会,把他们召集起来进行信息交流和技能培训,在内乡县王店镇已形成惯例。其具体方法和形式是,在每年春节前夕,镇政府统一编发培训主题,县镇人大代表从中选出1~2项,无偿对驻地返乡人员和准备外出人员予以7~10日的集中培训。如今,三年过去了,此举为打工民工带来了实惠。  相似文献   

3.
来沪民工在上海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他们已成为上海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是缓解上海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和促进海派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多年来,上海市针对来沪民工做了许多工作,包括: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受教育机会、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维护合法权益等。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来沪民工思想负担重、合法权益受侵犯、文化素质不高等。相应的,应采取一些办法加以解决,如:提高对来沪民工的认识、制定和执行维护来沪民工合法权益的法规、用培训等方式提高来沪民工的文化素质等。  相似文献   

4.
航笛 《人大建设》2004,(9):33-34
因为给民工维权打官司,周立太成为闻名全国的民工律师,被誉为“周青天”。但是,帮民工维权也给周立太带来了烦恼,一些民工在赢了官司后跑了,拒绝向周立太支付律师费。  相似文献   

5.
民工子弟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与闲暇更具有自身的特点。民工子弟的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文化层面的消费;他们的闲暇安排,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区别于城市孩子的显著特点。民工子弟彼此之间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身份认同,而且这种身份认同是与其文化和地位相对应的,但这种文化与城市文化形成了区隔,并且可能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承办世博会会给上海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世博会在上海普通市民眼中是怎样的?日前,笔者走访了上海市,采访了几位上海市民,与他们聊起一年之后将在他们家门口举办的这次国际盛会。  相似文献   

7.
缪长青 《当代广西》2005,(10):27-27
没有人能否认,民工的确属于城市中的弱者,尽管这一庞大的群体是不可或缺的。在城市中,相比普通市民而言,他们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我是民工怎么了……我真的有点不服气……我们有什么不行呢?”这是一位年轻民工留在倾诉热线中的话,我  相似文献   

8.
陈所德 《半月谈》2004,(14):76-76
生活条件差.一天难得吃上一顿有营养的饭.晚上大多睡在工地、街边或车站,这是人们对进城民工生存环境的主要印象。但四川省南江县进城民工却没有这样的艰难,因为他们住进了自己的家——民工社区劳动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9.
猴年到来之前,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拖欠问题的普遍存在,终于使人们看到,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雇佣民工的人的道德问题,而是“民工”这样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所造成的经济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民工很难在城市中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城市的各种社会建制基本没有向民工开放,相反,他们往往被歧视性的地方性法规所约束。一个市民往往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城市政府保障他们的权益,而民工不会。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取消城市中对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必须在制度上确认:工作在城市的民工有向城市政府…  相似文献   

10.
又临春节,媒体开始大张旗鼓地为民工讨工钱。这既是民工之幸,也是民工之哀。按说,民工是个很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处境是有目共睹的,但许多人只是把他们当成了廉价、听话的劳动力,却并没有真正承认他们所作的贡献。在机关常听某人述职时,说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干活如何加班加点,成绩如何显著等。可民工从没机会或平台说这些话,他们到底是怎样干活,怎样苦累,做了哪些贡献,他们从来不张扬。他们的期望值很低,只求能把那少得可怜的工钱按时拿到手就行。可叹的是,就是那么一点点血汗钱也未能按时足额拿到。甚至有人说,民工最老实了,欠了他…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去年末启动了农民工“百日维权”行动 ,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采取欺诈或威胁手段签订劳动合同及不履行劳动合同的用工单位 ,将面临严厉处罚。看到这一消息 ,确实为民工兄弟们高兴。民工是一个很大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处境是有目共睹的。按说 ,他们所处的弱势从根本上并不是由他们自身原因造成的 ,而是社会机制的某些缺陷造成的。有人说 ,我们的城市是民工给建起来的 ,这也许是给民工兄弟戴上一顶高帽 ,他们决不会当真的。事实上 ,许多人只是把他们当成了廉价的听话的劳动力 ,并没有真正承认他们所作的贡…  相似文献   

12.
城市流动民工社会角色变迁与违法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自然带来社会角色的变迁。表现在:社会身份的双重性,社会地位的不稳定性和社会角色的失范性。流动民工在社会角色变迁过程中出现差异、冲突和失范是其违法犯罪的主要症结。因此,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促进流动民工社会角色的调适过程,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大组织管理工作的力度,提高流动民工的素质,完善流动民工的社会权益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涌进城镇。他们活跃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给城市带来繁华,为居民带来方便,为社会创造财富,不断改变着城市面貌。他们的辛勤劳动,理所应当得到尊重;他们的付出奉献,天经地义应当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和一些雇主没有给民工平等的地位,对民工不尊重不理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拖欠、克扣民工工资。根据调查,农民工工资占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的40%,是农民工全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由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存在,致使许多农民工辛苦一年甚至几年,…  相似文献   

14.
读罢《“民工”该不该叫?》(《中国保安》2004年第8期)一文,颇有感触,也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根据文中所叙,不难看出作者的意愿:因为“民工”二字是带有歧视性的字眼,所以笔者希望,“当再次见诸报端时,媒体对他们使用的称谓不再是民工,也许是合同工,也许是工人,因为他们太需要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称谓了。”乍一听,这敢情好,民工从此以后改叫合同工之类的“人性化”称谓,看谁还会像过去一样歧视民工,民工再也不必为自己的称谓而感到自卑了,从此一律平等了。可是,反过来想:这不对啊!到底是“民工”二字的词意导致了歧视民工,还是因为歧视…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工"的社会地位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工”中主要是青年,他们也有城市青年一样的梦想。城市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是他们向往的,或者是想尝试的。正是“民工”这股力量,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丰富了城市的生活。“民工”,他们工作之余在干什么,想什么,国家及社会各方面都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华扬 《当代广西》2005,(8):64-64
最近,几名在外务工的农民工想回家乡投资,特向笔者阐述了他们的一些想法,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立为在外民工服务、沟通的长效机制。从他们的谈话中反映出如今外出民工有五盼:  相似文献   

17.
晓夏 《今日浙江》2001,(23):38-3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民工进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民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城市经济和建设,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民工进城也给城市带来不堪重负的压力,由于民工大都  相似文献   

18.
黄苓  杨波 《公民导刊》2004,(1):24-25
在12·4解放碑追薪现场,有记者问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宗厚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民工亲戚,他们被拖欠工钱,你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青年报》2月21日报道,百余名农民工意外地享受了一把“尊贵客人”的待遇,入住海南五星级大酒店文华大酒店。原本以为可以感受一下高档豪华酒店待遇的民工们,在酒店里却看到处处是异样的眼光,他们说感觉“像贼一样,浑身不自在,跟我们想像中的五星级酒店完全不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入住五星级酒店,真正的原因并非酒店老板给的福利,而是某旅行社的老板与酒店有纠纷,他以这种方式向酒店表达抗议,请民工来出出进进是为了寒碜该酒店,让酒店难堪。而酒店因为农民工入住,处处歧视冷对。民工入住星级酒店,这种意外的奢侈给他们带来了“全新…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国进城民工总数在六千五百万到八千万左右。进城民工在为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新的城市问题。诸如公共交通拥挤,用水负担加重,计划生育失控等等。尤其是民工的犯罪率急剧上升,据《上海法制报》报道,1996年外来民工作案率占该市刑事治安案件的11.3%,一些人士发出了民工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亟需引导的呼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