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正> 全国部分高校第四次经济法教学工作研讨会于1991年11月21—24日在西南政法学院召开。来自全国15所高等院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研所的经济法专家、学者、教师共45人赴会。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着经济法专业的教学计划,《经济法基础理论》、《国际经济法》、《涉外经济法》等三门课程的教学情况,经济法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如果《循环经济法》定位不准确,将会成为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借口,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污染大法。《循环经济法》主要属于环保法范畴,而不是经济法;是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牵头法;《循环经济法》要软硬兼施,充分发挥基本法指导性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学原则 ,是教学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是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和直接反映 ,每一门学科所特有的内容和特点 ,决定了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特定的教学规律和原则。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国际经济法》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与体会 ,拟提出《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的八大基本原则 ,以求有意识、理性地指导该课程的教学活动 ,为实现《国际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4.
刘轶 《法制与社会》2010,(31):239-239
《经济法》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经济法》课程以往大都以法学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而设计,这就给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了专业性问题。因此只有在全面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梁杰 《法制与社会》2012,(15):241+251
项目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法,符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长期以来中职《经济法》课程教学体系陈旧,培养学生无法适应法治经济的发展,文章选择市场营销专业《经济法》作为项目教学法试点,通过试验情况介绍、试验结果及分析等方面,论述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并根据试验情况摸索推广路线,以达中职教育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6.
关于经济法创新和发展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欣  黄勃 《法学》2005,(11):124-128
经济法迫切需要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经济法的确还存在许多缺陷和问题;二是因为新形势对经济法提出了新要求。经济法要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坚持走不断创新和发展之路。仅就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而言,经济法创新和发展的紧迫任务(一)创新价值理念,使经济法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能把“社会公平和正义”奉为经济法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并自觉地将其贯彻落实。(二)创新体制机制1、经济立法的体制和机制应进行集中化、民主化和科学化改革;2、经济法的实施体制和机制也要进行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和制度创新。(三)抓紧制定《反垄断法》和《宏观调控基本法》。  相似文献   

7.
<正> 国内外法学界对国际经济法范围的不同认识,主要可以分为两派:一是传统学派,主张国际经济法是“经济的国际法”,也称“狭义说”;另一派是新兴学派,主张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也称“广义说”。廖德功、李春玲同志在《国际经济法的范围辨析》一文(载《现代法学》1991年第4期,以下简称《辨析》)中,对上述两派(《辨析》中分别称为“小国际经济法论”和“大国际经济法论”)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前者的“缺陷在于,将各国法人、非法人经济实体和自然人排除于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之外”,而后者的“错误之处在于,把各国制定的涉外经济法规范也划进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范围之内”,并强调了这种错误的严重后果。《辨析》的观点可以表述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类似于国家的政治实体和国际组织以及法人、非法人经济实体和自然人之间发生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的总称。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是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的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一、争论仍然很大。有的同志认为,由于《民法通则》的颁布,经济法与民法的调整对象之争,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据我所知,目前,我国法学界对经济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论。首先,对这个问题要不要争论,就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同志认为,民法通则已经明确了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以此类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只能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了。从而认为,没有必要再对经济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进行讨论,否则,就是与现行立  相似文献   

9.
坤月 《政府法制》2011,(17):52-52
王峻岩教授主编的《新编经济法学》已由中国法律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经济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学是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试论《经济法纲要》的立法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经济法规范之间的重叠、交叉与冲突迫切需要统一协调 ;随着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等新问题不断涌现 ,民法、行政法解决不了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而这些问题仅仅通过经济法的各部门单行法来调整是难以胜任的。另一方面 ,经济立法和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又为《经济法纲要》提供了基础。因此 ,制定《经济法纲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漆多俊教授     
漆多俊,1938年出生,湖南祁阳人,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法学院创始人和首任院长,曾任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经济法学会会长、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津贴。漆多俊教授的主要著作有《经济法基础理论》《转变中的法律》《宏观调控法律研究》《国有企业股份公司改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民主之路》《中国法治之路》等。  相似文献   

12.
甘强 《当代法学》2023,(1):58-69
《民法典》的颁布对经济法司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民法典》背景下,经济法司法的发展进路主要有三条:独立经济法诉讼、实质理性司法和经济法思维的“嵌入”。独立经济法诉讼是指以公益诉讼作为独立的经济法诉讼程序,它是形式理性司法的体现,实质理性的经济法不需要独立的经济法诉讼程序,公益诉讼也并非经济法所独有。实质理性司法与经济法的特质相契合,符合“司法能动主义”的发展趋势,但与我国当下形式理性的司法机制并不融洽,只能是一种“理想图景”。经济法思维的“嵌入”是经济法司法发展进路的理性选择,它在尊重当下司法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法官经济法思维的建构,在经济法司法的运行过程中渗透和内化经济法思维,从而有效沟通形式理性司法和实质理性司法,并逐渐推进经济法司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郭燕茹 《法制与社会》2013,(21):220-221
目前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但在很多经管类专业院校中,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文章分析了经济法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法教学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周恩惠 《法学杂志》2001,22(6):79-79
我国著名经济法学家刘隆亨教授早在1981年就率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经济法著作《经济法简论》 (后更名为《经济法概论》),迄今为止,先后修订了五个版本,是全国同类经济法著作中……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经济法部门的形成轨迹呈现为:以经济立法为主线,按照经济法规→经济法规体系→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经济法的进路逐步发展.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6年《民法通则》、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颁行对经济法立法的初始化、外延的清晰化、内涵的现代化影响深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经济法部门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法部门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按预期、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的规划性,与体制改革、立法技术、其他法律部门关系协调与同步的渐进性,按标准、多层次、有体系的整合性.  相似文献   

16.
究竟什么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不仅对研究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至关重要,而且对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也有很大影响。笔者根据教学中的体会,认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一)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要与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相一致。确定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明确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目前,在讨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时,有的游离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有的则把经济法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正> 经济法在南斯拉夫法律体系中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的部门法,而且是一个范围很宽的,并具有特殊意义的部门法。但是,经济法在南斯拉夫法学领域中的地位,也并非为所有法学家和研究工作者都给予统一认识和承认的,它的诞生是有着激烈的争论过程的,与世界法学论坛一样,同样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深刻地研究经济法的独立地位,南斯拉夫的法学家们特在《联合劳动法与财产百科全书》、《大法律手册》和全国各大学经济法教科书和专著中,都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了经济法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研  相似文献   

18.
对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国际经济法课程,其中一些院校,如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复旦大学法律系、厦门大学法律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海运学院国际航运系等,还先后设立了国际经济法专业;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除开设国际经济法课程外,还通过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或国际法研究所研究国际经济法并培养国际经济法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国际法学会等学术团体还组织了国际经济法的学术讨论会或专题论文集等。这说明,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和研究随着对外开放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薛克鹏 《法学杂志》2007,28(1):61-64
不同的学科对《十一五规划》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从经济法看来,规划属于经济和社会政策而非法律或法律性质的文件,与经济法分属不同范畴.但规划在价值目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安排方面与经济法多有契合.法学应当克服规划崇拜主义和规划虚无主义两个错误倾向,正确认识和处理规划与经济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 由四川、河南、陕西三省法学会发起,有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法学会,司法部门,高等院校经济法教学、研究工作者一百多人参加的经济法理论讨论会已于1984年12月18日——22日在西安召开。会议收到论文、调查报告七十余篇。这些论文、调查报告反映了与会同志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心得体会和对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