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公路标准很低,质量很差,本年又遭严重水毁,破坏极大。为了解决路线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改善与提高公路使用质量,并恢复水毁地段的原状,达到适应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的目的,特制定本整修计划。  相似文献   

2.
尹文 《中国减灾》2009,(2):46-46
2009年2月,英国暴雪天气肆虐.这场18年来最严重的雪灾对英国造成的破坏引起广泛关注.英国全国超过3000家各级学校被迫关闭.恶劣天气造成伦敦等地交通大乱,公路、铁路、地铁和航空交通几乎瘫痪.据英国小型企业联会估计,全国有近650万人星期一没有上班,占英国总劳动人口的五分之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近12亿英镑. 放眼国外,发达国家发生雪灾天气亦很常见.我们通过了解美、德等国应对雪灾的举措,吸取经验,对我国出现的雨雪冰冻灾害,定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科学部署 一线指挥 冰雪灾害中公路交通受灾首当其冲。13个省区公路多次中断,21条国道近4万公里路段通行受阻,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曾陷入3万多台车辆排成190多公里的长龙、8万多人受阻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张立汉 《中国减灾》1992,2(1):24-26
灾害是在自然演变和人为作用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发生的以各种形式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损失的变异。各种灾害的孕育和发生由诸多因素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这从灾害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性、在时间上的周期性的史实中得到了佐证。为此我们提出,研究灾害要把各灾种在时间上的演进系列,在空间上分布规律以及人类作用当成一个整体,运用各学科知识,通过对灾害系统的分析进行  相似文献   

5.
一、公路商品化的必然趋势公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公路事业高速度发展,而公路事业发展又受公路建设资金相对短缺的制约时.将公路推向市场.走商品化道路便成为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公路巨额投资与国家财力承受之反差.是公路向商品化转变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交通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滞后的。据统计,各国政府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一月受为1.5~2.5%.如美国为1.93%.日本为2.3%;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安》2013,(15):45-45
7月4日傍晚,四川省石棉县遭受强降雨袭击,造成G108、S211、石棉县至甘洛县公路、石棉县至九龙县公路等国、省千道和县乡公路多处中断。回隆乡、新棉镇、安顺乡等乡镇受灾较重。其中回隆乡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多处房屋被冲毁,8人遇难、18人失踪。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厅(局、委): 近年来,我国公路交通快速发展,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地区间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公路交通行业,各级环保、发展改革、交通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强化管理,总体上实现了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灾害与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一 《中国减灾》1997,7(2):18-23
1灾害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灾害与经济是一种逆向关系,后者常常受到前者的威胁和破坏。灾害越大,对经济的破坏则越大;经济越发展,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这已为人类历史所证实。据联合国统计,世界各国因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约200~300亿美元,1991年为440亿美元,1994年世界保险业为自然灾害赔偿的损失为188亿美元。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美国约为0.6%,日本约为0.8%,中国约为2%,90年代以来,已占到3%~6%。我国是个多灾重灾的国家,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据统计,50~60年代每年约390亿元人…  相似文献   

9.
梁贵 《传承》2013,(11):14-15
随着我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投资额的日益增大,使得公路工程建设已经成为案件易发、多发领域。工程建设中发生的职务犯罪不仅直接导致大量建设资金的流失和浪费,而且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站在世纪之交,回顾总结近年来公路交通建设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加快公路交通建设的美好前景,对于把山西公路交通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落实“三基四重”战略大打公路建设翻身仗山西是个能源大省,要发挥这个长处,必须首先排除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事业发展滞后的制约。所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后,省委、省政府依照山西的实际,明确提出了“三基四重”战略决策,并把公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当发生自然灾害,尤其是重特大自然灾害时,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要快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制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救助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灾害损失综合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进行科学的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全面掌握灾害的影响范围、破坏程度、直接经济损失及其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是科学制定综合防灾减灾对策措施的基础。这不仅可以有效支撑灾区开展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04,(8):30-30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常常会掩埋村庄、摧毁厂矿、破坏铁路和公路交通、堵塞江河、损坏农田和森林等,从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18日晚,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七老村叫花子沟发生一起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一次性冲量近1万方,导致该村不少村民房屋和乡村公路受损,但未造成一人伤亡。这不幸中的万幸与雅安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交通部门指出,影响汽车行驶的不利气象条件主要有低温、积雪、积冰以及低能见度。天气对公路交通造成最大影响的是降雨和路面潮湿。据统计,交通事故中由刹车引起的约占20%,这主要是由于路面潮湿的缘故,其中一半事故发生时正在降雨,若同时有风,则事故率更大。雪天的公路事  相似文献   

15.
章志明  程新春 《当代建设》2003,(5):42-42,52
公路路堤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堤身填土性质和堤底的地基承载力。在路堤填土性质满足要求的情 况下,地基承载力小的,随路堤高度的增加易发生剪切破坏而失去稳定,造成路堤产生过大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导致公路路面出现断裂性破坏,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行车安全隐患和公路的养护费用。本文阐述丁公路路堤地基承载力的简易分析方法,为预防和控制因路堤填土过高而造成地基承载力不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之重大水灾常造成瞬间爆发性破坏相比,重大旱灾则往往绵延数年,而且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持久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王傲兰在1999年3月26日《经济学消息报》撰文认为,有四类经济不可取。第一类是“灾害经济”,指那些能够导致各种灾害发生或加剧的不适当的经济活动。如乱砍滥伐、盲目开荒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而使洪涝、干旱频繁发生;人们对“三废”的乱排滥放造成环境污染、疫病流行等。第二类是“泡沫经济”。主要是由于经济过热,加上投机过度,导致股市、房市过热,价格猛涨;信贷利率和货币汇率往往也随之攀升。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中也积存了相当数量的泡沫。例如前几年我国房地产开发过热,结果空置房屋达六七千万平方米,占压…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公路建设的现状及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公路交通建设是重中之重。朱总理视察青海时指示:“修路、修路、再修路。 ●公路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但基础太差底子太薄●开展“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收效显著●交通规费征收工作困难较大影响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当前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五...  相似文献   

19.
公路养路费等公路交通规费,是国家规定由交通部门向有车单位或车主征收的用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改善和管理的专项事业费,是我省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公路交通规费征收管理是国家赋于交通部门的职权,是国家财政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取之于车、用之于路、服务于民”的原则,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从而使公路交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09,(1):34-35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加快自治区公路交通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政策机遇,充分发挥公路建设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我区公路交通事业新一轮的大发展,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交通保障,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