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存权作为第二代人权的核心权利,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具体包括作为人之存在的生命权和使生命有价值的财产权,而相邻关系的立法关涉到相邻各方的财产利益和生存利益,是对财产利益之间、财产利益和生存利益之间以及生存利益之间冲突的协调。因此,相邻关系立法应该对此冲突加以认真考量。  相似文献   

2.
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首次提请大会审议的新中国首部民法草案提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这是我国法律首次对此予以明确 ,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公民人格权的尊重和关怀。然而 ,学理界对隐私权的性质及其主客体的界定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其与相邻民事权利的关系也纠缠不清、界限模糊。为此 ,本文从基本法学原理出发 ,分析了隐私权的主客体、性质及其与相邻民事权利的关系 ,以期对我国隐私权的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试论公民直接参与立法的制度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直接以与立法的制度产生于古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在欧洲中世纪晚期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有所复兴,现代世界许多国家都或多或少地确立了公民的直接立法参与制度。其功能与价值在于:收集信息,发现真实;实现直接民主,体现民意;促进良法的制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加强立法宣传等。我国确立的立法听证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公民直接参与立法的新发展,也更体现了公民直接参与立法的本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相邻关系制度旨在协调和平衡不动产相邻各方在利用不动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冲突,是自罗马法以来为近代各国民法所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而我国目前相关立法中对相邻关系制度的规定都是较为茏统和抽象的,同时也是过于简单的.因此,本文截取一面,旨在运用比较的、历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相邻关系的相关立法理念,原则及制度考察,充分彰显相邻关系制度中的生存权理念,为我国相邻关系制度立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正在制定的物权法中,不动产物权制度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则是不动产物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将具有法学史涵的“地役权”改称为“邻地利用权”的科学依据值得商榷。在立法中,应当关注对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立法体系设计。根据制度的价值判断和业已存在的制度设计,不动产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并存模式比较适合我国国情。而现行立法中不动产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划分需要我们进行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法律保留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保护公民权利,防止行政权的滥用,意义重大。中国的法律从法律保留原则的角度去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存在一定的缺失,而在对国有土地房屋征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授权立法规定混乱,侵犯法律保留对私有财产权的立法权限。这样会导致行政权过于庞大或者是不利于对公民财产权保护;本文就行政权和法律保留原则对于公民财产权保护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和关系,结合中国房屋征收中的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中国立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则应该如何应用才能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与传统相邻关系相比,有其特殊性:其实现了公法、私法与自律法之融合保护;从请求权基础来看,其可以通过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进行救济;其不仅调整相邻关系主体间的财产利益,还保护人格利益。从世界的立法潮流来看,独立于传统相邻关系制度进行单独立法是许多国家立法机关的选择。赋予区分相邻关系独立地位,可以对相邻关系人提供充分保护,维护民法体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与传统相邻关系相比,有其特殊性:其实现了公法、私法与自律法之融合保护;从请求权基础来看,其可以通过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和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进行救济;其不仅调整相邻关系主体间的财产利益,还保护人格利益.从世界的立法潮流来看,独立于传统相邻关系制度进行单独立法是许多国家立法机关的选择.赋予区分相邻关系独立地位,可以对相邻关系人提供充分保护,维护民法体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相邻关系制度的历史发展,对相邻关系制度进行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相邻关系制度的发展体现了物权法法律本位的社会化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在我国未来的物权立法模式上,应严格区分相邻关系和地役权,对相邻关系的规定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现实复杂多变、利益关系日趋多元的情况下,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但仅仅依靠民选代表已经越来越难以充分反映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因此,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更为直接的民主参与制度来反映各种利益主体的意愿和要求。本文分析了法运行中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表明了参与制民主制度化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并以立法参与、行政执法参与、诉讼参与为重点,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公民参与制度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环境权尚未成为实然性的法律权利,造成阳光权等环境权利没有得到立法保护。在此情形下,司法机关可以运用民法上的相邻关系规范来解决此类纠纷。在相邻关系立法中,在这些问题的归责原则上,跳出侵权法理论上违法性原则的窠臼,借鉴环境权理论上严格的无过错责任规则,设立“无违法也应当承担责任”的独立条款。同时,在责任承担形式上,由民法规范中单纯的事后救济和补偿向环境责任中的事先预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之间因相邻关系而发生的纠纷、冲突与日俱增。但遗憾的是,我国《民法通则》、《物权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有关司法解释对新型的建筑物区分所有相邻关系纠纷处理的规定过于简单。应该在分析相邻关系的主体范围和规范性质的基础上,总结建筑物区分所有相邻关系的新类型,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完善我国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环境下的公民权益保护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公民遭遇到的网络侵权问题日益突出,在公民权益保护领域,我国存在着立法后滞、监管不力、公民防范意识差与保护技能不足等问题。要切实保护我国公民互联网环境下的合法权益,应在加速立法、强化监管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有关相邻妨害的诉讼纠纷及集团上访不断。如何经由立法、判例及学说解释途径而完善我国相邻关系中的近邻妨害制度,已是我国立法,司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公民在行政立法中的立法动议既是民主行政立法的基本要求,也是从"源头"上提高行政立法质量的根本需要。但关于公民在行政立法中的立法动议在制度上却不完善,且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错误认识。为充分发挥公民在行政立法中立法动议的作用,应当从动议的主体、动议的范围、动议权的法律救济等方面予以完善。"公民建议稿"是公民在行政立法中进行立法动议的一种新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物质赔偿分为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侵犯公民人格权的赔偿和期待精神利益实现不了的赔偿。我国在这一领域没有明确立法。精神损害物质赔偿是惩戒侵权人、补偿抚慰受害人、杜会发展和法律完善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上对此加以规定。关于精神损害物质赔偿的归责原则,侵权情况下,以一般情况下的过错责任和特殊情况下的无过错责任为原则;违约情况下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精神损害物质赔偿的主体,原告只能是公民,被告可为公民或法人、非法人单位。精神损害物质赔偿的计算方法,可以参照现有有关法规。  相似文献   

17.
公共地役权性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与完善 ,各种公共设施随处可见。这不仅影响了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的居住环境、安全而且涉及到相邻产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是一个超过相邻关系制度调节范围的难题 ,称之为公共地役或公用地役 (权 )。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没有相关的立法 ,在理论界也少有涉及。该文试通过对比分析公共地役权的性质 ,以便明确其法律地位 ,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大量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住宅小区这一居住方式的产生与发展,突破了传统相邻关系理论的相关内容。本文通过论证住宅小区相邻关系的新特征,提出应以业主公约对此新型的相邻关系进行法律规制,以期解决实践中频繁出现的业主的相邻关系纠纷。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不断推进,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需要广大公民对立法过程的积极参与。公民的参与是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有效表现形式之一,能够较好地推进法制建设的步伐。公民参与的理念既体现在地方行政立法中,又体现在各地对法律实施的实践中。公民的立法程序参与权使公民参与的实践举措逐渐地从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转变,促进了民主化进程。充分挖掘地方行政立法中公民参与,对进一步深入推进立法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人身安全在遭遇突发性伤害或面临紧急伤害危险之时有权获得有能力公民的及时、必要救助,受益人在接受公民救助时也不应当损害救助人的合法权益。当前公民救助过程中经常出现三类易于打击救助人积极性、损害救助人权益的情形。探寻受益人损害救助人权益的生存需求动因,检讨公民救助相关立法道德化以及公民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不当定位,用道德法律化应对公民救助纠纷,构建公民救助立法,明确国家、救助人、受益人三方法律权利与义务关系,遏制受益人不当侵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