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杰辉 《现代法学》2022,(1):191-204
共同犯罪案件的特征以及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的目标决定了共同犯罪案件原则上应该并案审理。分案审理只有在两种情形下才可以采用:一种是被告人人数众多、案情复杂,并案审理无法保障庭审质量和效率的;另一种是为保护被告人的利益而有必要分案审理的。分案审理,应该设立科学合理的决定程序:赋予法院分案审理的审查决定权,赋予被告人对分案审理决定的参与权、救济权,明确分案审理违法的程序性后果等。分案审理后,应该保障被告人的对质权,尤其应该赋予被告人对共犯的完整对质权。妥善处理前案裁判与后案裁判的关系,明确前案裁判对后案裁判没有预决效力,最多只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田凤常  陈文 《知识产权》2006,16(4):70-73
秀水市场售假案中,法院认定秀水市场的开办者对其市场内的摊主的售假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作者试图通过对比秀水市场售假案与美国哈德罗克案的事实与依据,结合美国著名的索尼案、因伍德案和格斯温案以及其他案件的事实与依据,来详细阐释中国法院在秀水市场售假案中所作出的判决的适当性。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改革给民事诉讼类案监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近年来,绍兴市检察机关创新运用数字检察思维,自主研发“民事裁判文书智慧监督系统”,通过“上下一体”的类案挖掘机制、“人机结合”的类案监督方法、“以社会治理为目标”的类案监督方式,重点对民间借贷、劳资纠纷、交通事故责任赔偿和婚姻财产等领域开展类案监督,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对此,检察机关应通过树立以数字化为引领的类案监督理念,建立以类案类判为纽带的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以类案监督点为核心的识别机制、构建以分类分层为重点的成案机制,不断完善民事诉讼类案监督。  相似文献   

4.
类案检索机制从2017年8月1日提出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和各级人民法院密集出台了实施规范。类案检索机制的原理是:法官依托类案检索系统,全面检索与其待办案件类似的案件,法官依据检索结果制作类案检索报告,法官对同类生效案件裁判尺度与正在审理的案件进行比较,以类案类判为标准作出裁判。针对我国类案检索机制在实施中的问题,将来的类案检索机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优化裁判文书数据库、改进技术应用手段、完善检索规则、确立类案识别标准、公开类案检索结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名牌易名”纠纷屡见诸报端,如“五星”商标案、“飞跃”商标案、“大发”商标案、“红灯”商标案、“《少年文艺》”刊名案、“米老鼠”商标案等。这些商标案的基  相似文献   

6.
适用类案裁判需先通过类案检索寻找类案,然后进行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类案适用的司法论证,包括类案的判定论证和适用过程论证两个阶段。以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为案件相似性的判断标准,可将递进式同质论证确立为类案判定的论证模式。类案适用的过程论证,由基于类案的法律推理和类案推论的保证性论证构成。在前一环节,要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附加依据一般性规则的论证,确保类案适用过程具有正当性;在后一环节,可借助保证性论证的一般形式,解释法官在类案推理中对一般性规则的选择,通过作为保证性论证补充形式的差异重要性排除论证与重要相似性缺失论证,回应论辩中的相反意见。若案件之间的相似特征与差异特征的重要性相当,则可补充权衡性论证。类案适用及其司法论证凸显了制定法传统中司法案例的应有功能,为法律的统一实施提供并补充了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情和司法实践之独特性决定了类案检索机制之定位应当是“区域性”而非“全域性”。上述特点决定了我国“区域性”类案检索机制之构建应当是对我国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而非简单借鉴域外法治。通过对我国类案检索机制“区域性”试点之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区域性”类案检索机制存在着适用主体差异性、类案识别标准不一致性以及类案检索效力模糊性之弊端。应当明确法官与当事人在类案检索机制具体适用上的权利义务分配,并且统一区域内类案识别标准,在明确类案检索机制的辅助作用的同时,通过层次化的效力构建总结和完善我国“区域性”类案检索机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张家港市法院执行庭在抓“执行难”中,坚持“十个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老结合,以老带新。老案时间长,难度大,放着不管,始终结不了案,执行起来越拖越难;只抓老案,放松新案,老案解决了,新案也就成了老案。因此,该院在安排上,抓紧执行老案,兼顾新案。他们对1985年以前的老案,通过排队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一年来,执行了1985年以前的老案14件,从而改变了老案长期挂着的状况。 大小结合,以大带小。在执行外地案件时,采取了大小结合的办法,围绕一件大案,顺路捎带若干件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1日,欧专局分案申请的修订条款正式实施,对"自愿分案"和"强制分案"的期限也分别作出了规定,此后提交分案申请的期限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涉及法医学鉴定的刑事案例,导出司法鉴定对案结事了的积极作用,重点论述了目前司法鉴定制度影响案结事了存在的问题。司法鉴定制度与案结事了密切相关,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决定案结事了这一司法目的。特别强调案结事了背后,可能因对司法鉴定所谓权威性的迷信或盲目遵从而丧失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指出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相似文献   

11.
分案制度的最终目标应当是让适合的人办适合的案件从而实现整体办案质效的提升。实务中,现行分案制度出现由于分案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而影响员额检察官的办案和工作效率的问题。为破解前述问题,分案管理工作应以个人能力需求提升为导向、以优化分案制度为抓手,通过大数据从人员、案件数量以及难易程度三个维度合理测算分案指标,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  相似文献   

12.
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指向同类案件和同类问题两个维度。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类案监督的功能应当定位于纠错、预防和诉源治理,并通过明确类案监督的判断规则,制定民事检察类案监督指引,构建类案精准监督模型和“质效导向、类案为主、数据赋能”检察大数据平台,完善类案监督考评机制,不断提升民事检察类案监督质效。  相似文献   

13.
从被称为“宪法诉讼第一案”的齐玉苓案到“延安黄碟案”,再到终结了收容审查制度的孙志刚案,这些案件使居于庙堂之高的宪法及其保障的权利走入凡间,成为推进法制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杨陵区是国家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所地在,全区人口约11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近3万人,是一个人文素质较高的农业文化区。1998年区检察院起诉26案56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5案8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犯罪总人数的14%。1999年起诉25案35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5案9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犯罪总人数的26%。2000年元月至6月底起诉21案35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3案5人,  相似文献   

15.
向飞 《政府法制》2011,(27):14-16
明末三大疑案,"梃击案"在前,"移宫案"在后,"红丸案"正当高潮。人们之所以特别注意"红丸案",因为它是牵涉皇帝性命的要案、大案。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06,(2):11-15
“新交法”第一案;牡丹交通卡多收补卡费案;全国首例婚内“空床费”案;孕妇状告商务部案;150名农民一审告赢国土资源部;“刁民”吕福山状告交警案;文凭欺诈全国第一案;……  相似文献   

17.
董峰君 《法制与社会》2010,(24):104-105
2009年11月16日,北京一中院正式判决:中易诉微软侵犯字体著作权案微软败诉。这是中国企业起诉美国微软公司知识产权侵权,并获得一审胜利的第一案,是中国目前最大知识产权案的首捷。故此案判决对国产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1977年出台,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德普案和朗讯案引起中国企业对这部法律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德普案和朗讯案简单介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内容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方法学》2021,(4):148-160
准确高效的类案判断程序是进行"类案类判"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和避免裁判的差异性。传统的类案判断程序在疑难案件处理上需要借助经验或价值选择,难以摆脱任意性的困境。间接后果主义的类案判断程序以判决指引的行为作为比较点,通过影响行为后果评价的因素确定案件的相似性程度,最终依照关键事实进行类案判断。如此,有助于缓解疑难案件的任意性特征,从而更好实现类案类判的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博弈刑诉法     
叶飞 《法治纵横》2011,(20):17-19
十余年间,杜培武案、佘祥林案、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赵作海案等一系列冤假错案相继曝光,不断拷问着中国刑事司法的痼疾。《刑事诉讼法》存在的问题一再被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