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余栋华 《唯实》2010,(7):28-32
唯物主义方法与唯心主义方法是两种根本的哲学方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属唯物主义方法或唯心主义方法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都是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根本变革的实质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区别于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哲学,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从主体的维度来建构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维度来源于黑格尔,尤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集中体现了其实践唯心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吸收实践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在哲学史上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三十年来,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很热烈,观点见仁见智。其实,实践唯物主义只是从另一侧面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对唯物主义立场的坚持、对实践观点的强调。弄清实践唯物主义的意义,重要的是做自觉的实践唯物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吴仁平 《求实》2007,4(10):25-28
在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的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直观性",因而把旧唯物主义界定为直观的唯物主义。为了克服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缺点,马克思建立的是一种"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恩格斯则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近代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形而上学性",据此,把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则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和运用的结果。恩格斯的这种理解鲜明地体现在我国哲学界长期独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致使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主要缺点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就被遮蔽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一书的作者在自序中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或说唯物主义辩证法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在目的、性质、功能、方法、内容、作用等各方面均与传统形而上学全面对立的哲学形态,一种更为高级的、全新的哲学形态。它的根本特征就是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现实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从这一观点出发,作者一改学术界局限于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的传统思路,从哲学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6.
余栋华 《唯实》2008,4(4):23-28
"观念的唯物主义"具备概念成立的两个基本要件:一是所指向的对象真实存在;二是正确地揭示了这类对象的本质特征。"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正确揭示旧唯物主义在本原观与出发点和哲学方法上的内在矛盾,有助于认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一切旧哲学的共同本质,从而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贯穿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首要和根本的观点,是区别于传统哲学及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根本异质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旧唯物主义有许多缺点,但其主要缺点不是形而上学性.所以,从缺少辩证法这条思路去寻找旧唯物主义何以没有唯物史观的原因不可能有正确答案.从马克思的观点看来,旧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其之所以没有唯物史观是由其固有的"直观性"这一主要缺点导致的必然结果.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不是因为具有了唯物辩证法,而是由于通过正确理解和把握实践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确立并贯彻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路线.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与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区别和对立,实质上是实践唯物主义与直观唯物主义的区别和对立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余栋华 《唯实》2009,(8):48-5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前的整个哲学史上,唯心主义都在总体上处于优势,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而旧唯物主义即观念的唯物主义则显示出愚蠢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全盘套用了唯心主义的哲学方法,导致自身在观点与方法上的根本对立。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念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阐释。本文概述了二者的核心观点及其相互间的批评与反批评,认为二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流派,都有存在的理由;但相比较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带有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色彩,实践唯物主义则具有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流派的出现,不是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混乱,而是标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自己的哲学理论时,为使它与旧哲学严格地区别开来,便把自己的哲学定名为“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在毕生的理论创建活动中,从各个方面对实践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阐释.本文概述了二者的核心观点及其相互间的批评与反批评.认为二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流派,都有存在的理由;但相比较而言,辩证唯物主义带有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色彩,实践唯物主义则具有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流派的出现,不是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混乱,而是标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刘志洪 《唯实》2010,(5):41-45
费尔巴哈哲学和唯物主义的本质不是自然唯物主义,而是感性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哲学的一个主要思想是结合理性、思维和感性、直观;费尔巴哈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是感性唯物主义的理解。对费尔巴哈哲学和唯物主义本质的自然唯物主义理解的主要论证不能成立,费尔巴哈本人就驳斥了对其哲学和唯物主义的自然唯物主义理解。  相似文献   

14.
罗晓梅 《探索》2005,3(6):157-162
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是中国哲学界走出“贫困”窘境的正确路径与时代责任。全部的问题在于以什么为基础和建构什么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以编写于计划体制和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群众今天普遍“厌学”的教科书哲学为基础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还是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为基础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重新编写的“教材”,还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麾下的多元化形态,特别是突出加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联系最紧密的经济哲学学科建设?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笔者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麾下的多元化形态,特别是突出加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联系最紧密的经济哲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5.
邹季荣 《唯实》2000,(7):15-19
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看来,对思维的错误理解,即使思维脱离自己唯一真实的基础─—人和自然,是形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要建立唯物主义学说,必须先正确地理解思维,而这又必须依靠具体科学的研究。仅仅承认思维以自然为基础,这只是旧唯物主义的立场;强调还要从人的“能动的方面”去理解思维的“能动方面”,才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根本区别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要理解和融入当代人类精神生活,就必须超出传统旧唯物主义,真正理解和接受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所提供的是对当代人类精神的切实的理解和关怀。首先,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高度重视入及其实践活动,并为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人自身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哲学方法。其次,通过高扬科学,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实际上赋予了当代人类精神世界一种内在的理性精神,使得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具有独立而清醒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第三,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关于历史进步的根本信念,这一信念蕴涵了当代人类生存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辩证的、理性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7.
葛兰西反思并批判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居于"正统"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趋向,一种是"正统"唯物主义趋向,另一种是或明或暗地与若干唯心主义思潮相融汇的趋向,认为这两种趋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修正和歪曲.葛兰西倡导"实践哲学",力图通过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和超越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社会历史实践的本体论革命,纠偏"正统"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歪曲,发掘马克思主义的真义.  相似文献   

18.
余栋华 《唯实》2001,(9):14-19
本体论的本来意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有关本体论的讨论必须立足于这个基点.主题的永恒性和表现的时代性是本体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趋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有自己的本体论,所没有的只是古代与近代的旧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实践关系中的物质本体论或者说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又反映了哲学的时代精神,与实践本体论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关系中的物质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栋华 《唯实》2001,4(8):14-19
本体论的本来意义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有关本体论的讨论必须立足于这个基点.主题的永恒性和表现的时代性是本体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趋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有自己的本体论,所没有的只是古代与近代的旧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实践关系中的物质本体论或者说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这种本体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又反映了哲学的时代精神,与实践本体论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马克思“历史科学”建构的起点,蕴含着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在《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合理地介入实践范畴,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展开了彻底性批判,既有力驳斥了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感性直观的致命缺陷,又猛烈抨击了唯心主义抽象能动的根本缺陷。马克思经由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双重清算,不仅完成了对旧哲学内在体系的彻底解构,从旧营垒的困境中跳脱而出;而且以实践观为锁钥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路径,通达出一种导向科学观念本身的历史思维模式,从而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