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新旧的更替,传统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会滋长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如何缓解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相对稳定,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看,行政发展是行政系统随着行政环境的变迁,改革与创新行政体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唯有认真研究转型时期的思想脉象,方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优化、调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提升工作成效,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民营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其焦点就是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理由,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问题就成为哲学的研究核心。“民营经济价值观”是当前哲学价值论转向中的创新观念,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权力变迁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权力变迁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表征.当前政治权力变迁的主要特征是社会价值系统对政治价值系统的不断渗透态势,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扩张以及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部分社会成员对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同感有所降低.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对政治权力的挑战,带来了以执政党为核心的政治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博弈,导致了政治权力的变迁.为了有效地调控政治权力的变迁,就必须有一种机制把新生的阶层、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组织起来,使之与现存的政治秩序达到高度的整合状态.为此,要在巩固执政党权力的基础上,以制度、法规来规范控制权力的流动.同时对权力结构进行科学调整以开发政治权力资源,满足政治现代化对权力扩张的需求.并对党的意识形态进行有的放矢地调整与完善,以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夯实执政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法的价值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的合理性生存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法的阶级统治性的对抗性将逐渐被法秩序性的和谐取代,而这种和谐是每个独立的个人所必需的,而阶级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将终结其历史使命,在中国和世界的交往中,尤其在意识形态生活化中法将消解其统治阶级意志的特征,中国法的价值将立足于个性生存的指向,促进和谐社会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从党的建设角度看,其本质就是增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面对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遇到的新挑战,党要从思想理论建设、体制创新和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它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信念、信仰、追求和理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一般说来,社会的价值观是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
一 理论分析框架 90年代以来,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1978年至今)的青年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成为青年研究的一大热点。由单光鼐、陆建华主编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在掌握80年代至90代初期中国青年发展的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中国青年发展的理论,即“偏离与吸纳理论”。199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100多个市(县)对10000多名青年所做的《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就青年在政治心态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深化的新阶段,多元化的经济成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已经使中国社会出现了阶级和阶层的分化。不同阶层的价值观、态度和期望部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及时研究和把握现时国民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心态,有助于为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故此,我们针对社会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以取得社会政治心理发展变化的更详尽的资料。一、工人阶层:工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基本的主体力量,其政治心态的积极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对党的信念是衡量工人政治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社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要素全面进步的历史进程和系统工程。世纪之交,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国的政治发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生机勃勃的新局面,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前进,成功地创造了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行政效率缺损与改革设计方案中 政府所应发挥的效能之间的差距,是改革阻力的积累与政府改 革迟滞所造成的结果。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树立良好的政 府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心理预期和政治认同,减少转型时期 的社会成本。 一、对政府形象的界定 政府形象是指公众对政府客观实在的感受、印象和评价。 它既是公众的主观感觉,也是政府与公众实现交流和互动的客 观过程。政府形象可以物化为社会舆论对政府的评价,它反映 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是影响公众选择的主要 因素之一。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政治正当性大体存在着君主制政治体系正当性、王朝正当合性、君权正当性这样三个基本层次。支撑着君主制正当性的信仰基础,是一种基于某种宇宙秩序观的“永恒君主制”观念;而王朝正当性的基础则在于,应是男性中国人以正当手段取得政权而非女主、夷狄、篡臣在位,同时应有足可称道的统治功业如版图统一、时间持久、以德服人等。在这一前提下,君主个人权力正当性则主要取决于:君主有德、有表明超凡魅力的个人丰功伟业、有天命的符验,还要有符合礼法的即位程序。这三种正当性既相互影响又各有侧重,是观察中国传统政治正当性的基本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殷燕 《学理论》2014,(1):113-114
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三特征出发论述了其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的重要作用。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社会,西方外来文化的侵入使我国文化消极发展出现阻碍时,我们遵循以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线为原则,创造既带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既立足本土又面向全世界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新时期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政治体系的法治功能大大增强,政治体系有了崭新的整合功能,政治体系的民意表达功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政治体系的执行功能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在追求政治与社会稳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文章认为中国的政治发展有自己的演进逻辑,必须选择自己的政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光华  马翠英 《学理论》2013,(22):110-112
国内关于社会焦虑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焦虑内涵、类型、特征、发展规律、产生原因、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等方面。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概念界定不清、研究对象宽泛、划分类型的标准不统一、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理论支持、解决方案"治标不治本"等。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在社会焦虑现状和形成原因的研究基础上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代社会的三重转型 ,是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它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造成了全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扬利抑弊 ,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认为 ,必须从完善一套理论体系、形成新的工作机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研究队伍三个方面来回答社会转型的伟大实践所提出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论述转型时期政治沟通问题。在界定政治沟通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良性互动的政治沟通能够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系统高度整合、有效,能使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潜化为公众的追求目标,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使政府在与各方博弈当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文章最后就当前我国政治沟通面临的挑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社区党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对社区党建与社会生态环境的非均衡性进行科学分析 ,如何对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合理定位以及正确选择党建功能的实现途径等 ,是社区党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20,(6):93-100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呼唤制度伦理建设。依据制度在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不同层次与不同领域,制度伦理体系由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以及政治制度伦理、经济制度伦理和社会文化制度伦理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伦理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为制度正义、社会效率和社会秩序。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效率与构建社会秩序的制度基础与前提,社会效率是制度正义与良序社会的物质承担者,良序社会的构建是制度正义与社会效率的出发点与目标,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