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冰 《瞭望》1987,(10)
春天里,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各地的大学生们结束了寒假,回到学校投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活。但是,他们都还在回味着刚刚过去的令人难忘的寒假生活。如果说,大学生们的这一个寒假的生活有什么特点的话,那便是大批学生以各种不同方式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到工厂、农村、边防、军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通过这些活动,大  相似文献   

2.
东耳 《瞭望》1987,(10)
寒假已经过去,中学生们又背起书包上学堂了。望着一群群青年学生的背影,不由得想起了去年暑期过后一家报纸上刊登的一篇文章。那文章的大意是说: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平日学习成绩优良,父亲是卖西瓜的个体户。暑假里,这位学生帮助父亲经商,于西  相似文献   

3.
方兴 《学理论》2013,(12):329-330
高校要遵循党建带团建的共青团建设基本要求。那么,利用高校业余团校这个最直接和最具实效性,广大学生又能喜闻乐见和积极参加的这种形式手段,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方法之一。高校业余团校要发挥大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就要明确大学生干部的社会角色定位。业余团校就是一个将知识课堂延伸为树人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如何使业余团校工作更好地贴近当代青年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已成为许多高校思政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希望借助本文给广大共青团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交流的平台,共同解决摆在高校共青团业余团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在促进青年学生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社会职责。这种角色和社会职能的成功实现对人才的素质发展和推动两个文明的进程有着十分重大的时代意义。因此,在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要时期,学校应当着力开发青年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智能等,并通过知识传授和多元化载体,促使青年学生的各方面的潜能得以最充分发挥。这是学校教育的终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此,我国教育工作者应有足够的认识。一、创造性思维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创造…  相似文献   

5.
李其平 《学理论》2010,(11):115-116
预防青年学生犯罪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当下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青年学生犯罪也表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建立青年学生犯罪的防控机制与网络成为应对青年学生犯罪的关键举措。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与法制教育是防范青年学生犯罪的内在根本。  相似文献   

6.
浅谈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 《学理论》2012,(17):185-186
图书馆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查阅资料、丰富知识储备的地方,在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青年馆员是学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随着图书馆馆员的年轻化,图书馆更加具有生命力,广大的青年馆员不应该满足于工作现状,而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和图书馆的共同发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不仅需要青年馆员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学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青年馆员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达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青年学生中自杀问题时有发生。认真分析青年学生自杀的特点和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最近,我们通过召开政工会、队干部调研会、学生骨干座谈会,对我校学员6起轻生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查找了自杀者自身的原因和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中的教训,探讨了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后进青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地方和部队都是客观存在的。然而,部队的后进青年又有其特殊性。就其后进形成的因素来看,也有一般青年向成年人过渡中的共同心理特征。所谓后进,就是这一过渡时期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部队青年战士的这种过渡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分析其成因,旣要考虑一般后进青年的共性,又要着眼于部队后进青年的个性。一、部队后进青年形成的主观因素后进形成的主观因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青年是否具有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观能动性?青年思想教育是否需要以这种主观能动性为必要前提?有的同志认为,正如小学生不可能主动对乘法口诀表产生兴趣一样,青年也不可能主动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要。乘法口诀表是要强迫学生背诵的,因此思想教育也必须是要强迫青年接受。更多的同志则认为,思想数育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双方发生“共振”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青年文化是青年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指的是被青年社会的成员作为合适的行为导向所认可的、并共同具有的规范、观念态度和习俗,青年亚文化是青年文化的重要内容。一、关于青年亚文化的争议关于青年亚文化,加拉赫(Girallagher,1979)的观点是,遵奉与成人价值观念相反的友伴群体文化及其价值观念。这种亚文化主要存在于中学。青少年在那里组成一个小型社会,他们大多数的重要交往是在它的内部,与外部的成人社会只有很少一些联系。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们呆在学校,并参加越来越多的课外活动。与成人世界的隔离,使他们发展了与成人不同的、具有自己的语言、方式和特别重要的价值体系的亚文化。作为生活在一个被隔离了的社会的结果,出现了能得到友伴认同但不为成人所同意的亚文化。  相似文献   

11.
张雷 《学理论》2014,(7):136-137
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青年最有效和最直接的载体,是教育引导青年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学生支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学生党建工作,以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党支部建设实际分析,提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春雷 《各界》2009,18(11)
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和灵魂,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总体实力和精神面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1)
青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运兴。习近平对青年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讲话中为青年的发展指明方向。爱国,是青年学生应形成的最为本质的情感,在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引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观启发式培育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培育学生的历史认知厚度、文化自信高度,又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爱国主义元素潜入教学过程、社会实践过程、校园环境建设,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极大地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红卫兵运动的主要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前的红卫兵运动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重要代表性事物之一。认真考察红卫兵运动就会发现,它既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又充满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青年思想和政治活动异常活跃的时期。整整一代学生青年在真诚地投入红卫兵运动的同时,也带进了他们之间在政治、社会以及思想意识方面形形色色的差异和分歧,从而使运动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吴亮 《瞭望》2008,(19)
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似乎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尤其是在高校。近一段时间,全国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在西方一些国家和组织对我国进行恶意攻击之时,大家形成基本共识,共同应对来自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指责和诬蔑。与此同时,更多的青年学生理解了一个稳定、繁荣、强大的祖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关心的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中国青年在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方面表现出哪些“样式”,这些“样式”与刚刚过去的80年代后期有什么不同。 80年代后期,青年在行为目标方面的特征之一是关心国家和政治,希望对这些目标施加影响,使它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发生变化。其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之一是采取共同的或集体的行动,形成整体的力量。与这种行动目标、行为方式相伴随的,或者说是构成这种行动的动力的,是高涨的社会情绪。作为例证,可以举出80年代后期的“学潮”。1985年,北京学生  相似文献   

17.
有钱盖豪华教学楼,无钱维持学校运转,于是只能靠向学生乱收赞,内蒙古兴和县的这种做法导致大批穷学生被迫辍学兴和县是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01年和2005年该县先后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和“两免一补”助学政策,学生上学费用理应大为降低。但记者不久前赴兴和县采访时发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皖北农村马村的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当前皖北农村青年生育观念的转变是国家宏观政策、现实生活压力和农民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生育观念的转变正是农村社会变迁的体现和结果.  相似文献   

19.
赵博 《学理论》2013,(14):353-354
高职院校学生因性别、年级、专业类别、专业选择意向不同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同感,专业认同感对于高职学校学生的求学欲望、职业发展规划、学习幸福感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对学校和教师的成长有深远影响。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者从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育及社会实践几个方面共同加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技能,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0.
俞文静 《学理论》2013,(6):169-170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从2007年启动以来,至今已有四个年头,各高校共青团组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然而新的一批学员又将到来,对于每一个高校共青团组织来说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培养工程。如何进一步实施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笔者基于马克思实践观的视角,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