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刊一九八四年十一期、二十期先后刊登了《一个提心吊胆的果树专业户》和《本刊发表〈一个提心吊胆的专业户〉以后》的报道和文章,说的是吉林省柳河县东兴村朝鲜族果树专业户金元吉发展林业生产遭到的种种非难和阻力,以及后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甩开膀子大干”的事。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金元吉现在的情况怎样了?听说他创办了一个葡萄汁厂,取名东兴。  相似文献   

2.
肖木 《瞭望》1984,(11)
看了《一个提心吊胆的果树专业户》这篇报道,心情很难平静。这位从事果树专业承包的农民金元吉,是多么可亲可敬啊!他吃苦耐劳,有果树栽培技术,又善于经营。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使原来连年亏损,成了“包袱”的果园,变成了摇钱树,为发展林业作出了贡献。可是,他却因此而陷入困境,“提心吊胆”过日子。金元吉经营果树是否付出了艰苦劳动,发展林业对国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有无重要意义?这些问题大概是用不着讨论的。引起不同意见的是他请帮工承包集体果园,个人收入多了些。“不能让老金一个人发财!”这就是实质。非难金元吉的人应当想一想,前些  相似文献   

3.
《瞭望》1984,(7)
本刊这一期发表了一组有关农村专业户的专题报道,反映了农村专业户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人们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我国农村充满生机的春天气息。积极发展专业户,是我们党在农村推行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项大政策。社会主义不可能在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巩固和发展起来。积极发展各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柳河县朝鲜族农民金元吉。去年承包了六百亩果园,纯收入达到十万多元。有的人称赞他胸有大志,是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闯将,但也有不少人对他说长道短,使他提心吊胆。从“包袱”里抖出了“金元宝”金元吉是这个县东兴村的果树技术员。去年他承包的果园,原是高油大队和七棵树大队于一九六七年合办起来的。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到一九八二年,共累计亏损三十多万元。去年搞包干到户责任制时,两个大队分成三个村,哪个村都认为这座果园是个包袱,谁也不愿意要。在这种情况下,金元吉承包了这个果园。  相似文献   

5.
唐敏 《瞭望》1997,(10)
环境保护问题随着人类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成为一个尖锐的突出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加速向工业化迈进的大国,环境问题尤为引人注目.而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国策所作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成绩彰著的.如何正确估价中国发展中的环境现状?著名的环保专家、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曲格平对本刊记者发表了一个权威阐述.记者:我们不断听到有些西方舆论对我国环境问题发出非议,而事实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无论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还是在控制环境污染上都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6.
难忘的教训     
党中央关于农业问题的一系列政策逐步落实后,农村形势出人意料的好。但是,各地情况不同,形势发展并不平衡。有些地方还存在着领导落后于群众的问题,这当然是难免的。农村工作中那么长时间的极左束缚,怎么可能在一个早上挣脱呢?过去是干部犯了急性病,现在是农民“急”了。主人翁“急”起来,事情就有了希望。本刊这一期发表的记者笔谈,只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一些领导机关的经验教训,传递了农村的春讯。这些讯息告诉我们,虽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农村的形势却是一天天好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来,各种形式的专业户在农村象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近一时期,以自有生产资料和技术专长为门路,进行专业化生产的专业户,即自营专业户的数量,也有很大程度地增长。它的产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对自营专业户的性质、地位及其发展前途问题,目前在认识上还不够一致。本文想就自营专业户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舒 《瞭望》2003,(51)
12月11日至12月13日,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同志深入楚雄彝族自治州调研,和农业专业户座谈,给大姚震区灾民送寒衣寒被……短短3天,本刊记者记下了白恩培对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思考,对救灾扶贫工作的分析,对普通群众的殷殷真情,整理成这篇省委书记的“民情日记”。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3,(2)
十四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把坚持发展农业放在首位。重视农业,加强农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仍然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同志就农村改革、农业及乡镇企业发展等问题对本刊记者作了一次谈话。下面是田纪云副总理对本刊记者所提问题的回答。 问:十四大确定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当前,农业方面的发展重点是什么呢? 答: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作为国民  相似文献   

10.
第六讲农村商品生产的专业户前面在讲到农村所有制结构时,曾涉及到农村家庭经营和专业户的问题。本章着重讲农村经济中专业户产生的历史条件、专业户的特点、地位、作用和它对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对专业户、重点户的支持,以及按劳分配原则的认真贯彻执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它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农村中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喜人景象。但是,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农户由于劳动得多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工作由于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人民生活已得到改善。这期本刊发表的几篇有关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文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广大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各地发展还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现在国内外对深圳经济特区今后的发展都甚关心。试办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是中央既定的对外开放国策的一个重要部分,决不会因为深圳市领导的某些人事变动而改变。我到深圳工作只能是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央的既定政策,在现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这是新任深圳市市长李灏最近对本刊记者说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4,(31)
军队、国防的现代化,是国家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广大读者关心的一个问题。“八一”建军节前夕,本刊记者访问了张震副总参谋长。张副总长就我军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谈话。  相似文献   

15.
《瞭望》周刊连载《小城镇,大问题》一文后,引起各方强烈反响。费孝通教授最近写信给《新华日报》“小城镇建设探讨”专栏编辑,就农村商品流通渠道问题发表了见解:发展重点户、专业户应相应地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农用运输汽车扩大“乡脚”,促进农村经济起飞;破除汽车厂为农村服务的障碍;农业促进工业,工业又回过头来促进农业;资本主义是“大鱼吃小鱼”,社会主义是“大鱼帮小鱼”、“小鱼帮大鱼”,形成“大小相辅相促”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迎新年、辞旧岁之际,本刊记者就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坚持社会主义等党政干部和广大读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访问了本刊顾问、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吉同志.刘吉同志饶有兴味地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他旁证博引,侃侃而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列举了大量的数字与事实,结合自己对社会观察和进行理论研究的体会,说明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说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正确进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以及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我们认为,刘吉同志这个谈话可以作为基层党政干部学习和向群众进行宣传的辅导材料,决定分两次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7.
景博 《瞭望》1985,(44)
新任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上任后的三个多月已经跑了十七个地、市,既到了农村,又看了厂矿企业,着重了解各条战线进行改革的情况。杨析综最近在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要着重抓好五项工作:一要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二要逐步建成和完善一整套发展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综合服务体系;三要重视和支持各类专业户,充分发挥专业户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四要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一定范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5,(37)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就我国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等问题,对本刊记者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主要内容如下:把我国农业蕴藏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实现九十年代和下个世纪初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一篇大文章.做好这篇文章,涉及的内容很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布局上,正确处理一、二、三产业的关系,真正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把农业搞上去,首先要解决指导思想问题,也就是把农业摆在什么位置的问题.中央多次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党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强调把农业放在经济工  相似文献   

19.
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讲话广播以后,广大政工干部笑逐颜开,奔走相告。为了反映大家的喜悦心情,本刊记者于国庆前夕来到北京百货大楼,参加了部分党政干部座谈会。他们激动地说:“党中央领导高瞻远瞩,对群众所关心的问题都想到了,对人们所担心的问题都看到了,对一些难办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措施。党中央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如此重视,提的高,看的准,决心大,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专家于光远在兰州的一次报告会上,谈到了生活和生活方式问题。会后,本刊记者请他就此进一步发表看法。于光远谈到了应该怎样正确地理解生活,认为对群众的生活方式不可横加干涉,只能进行科学的指导,让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民族的物质、精神生活面貌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