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时候每逢过年,很多人都会买些年画贴在家里,《鲤鱼跃龙门》、《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这些充满喜庆色彩的“乡村画”十分招人喜爱。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正当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年画渐渐被人遗忘时,一位叫罗卫东的人又把这种古老文化变成了“时髦艺术”:他画的中国传统年画“大力神杯”,在去年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上,一跃成为世界杯的艺术海报,轰动欧洲画坛。继而,他的年画又热销到英、美、法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成为许多著名博物馆的收藏品!从流浪艺人到千万富翁,这位穷小子是怎样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欢乐的日子     
最欢乐的日子总是节庆,每逢佳节,屏边就变成了歌的海洋、舞的故乡。听,节庆的鼓点晌起来了,让我们跳着舞步去尽情感受屏边各族人民欢度节庆的热闹与喜庆吧。  相似文献   

3.
历史名镇朱仙镇,位于七朝古都开封城南22公里处,其木版年画,居全国五大年画之首,是我国传统艺术长河中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的国宝。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可查史料记载,北宋京都东京(今开封)的宫廷,民间木版年画已有一定规模...  相似文献   

4.
张建平 《乡音》2014,(9):7-8
8月13日,省政协党组成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王三堂带队赴武强县视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王三堂一行实地考察了武强年画博物馆和周窝音乐小镇。在武强年画博物馆,了解年画的源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强年画及工艺品在故宫展出展销金树增,张丙戍在故室博物院建院70周年之际,充满乡土气息的武强年画屋系列民间工艺品,在故宫内永和宫展出展销。本灰参展的作品共600余件,都是精心挑选的珍品。武强年画源于元代,形成规模于明朝永乐年间,盛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  相似文献   

6.
同舟共济     
《协商论坛》2011,(5):34-34
4月26日,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刘晓峰一行深入开封县朱仙镇就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掘、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刘晓峰一行先后来到万同老店、天成老店两家木版年画作坊进行了实地察看。刘晓峰表示,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优秀的民族文化,历史久远,保护完整,弥足珍贵,如何发掘好、保护好、  相似文献   

7.
八宝饭的故事柴柯伐我已是年过半百,有子孙的人了。却时常地怀念着依偎在三祖母的怀抱之中,听她讲故事,说谜语的情形。特别是讲我家四世同堂,四十四口人没有分家,利用八宝饭的故事,作为家人教育后代、勤俭持家的传家宝之一:每逢家里有人结婚者或小孩懂事时,都要做...  相似文献   

8.
年画     
正又到过年时节,依照传统习俗,过年要张贴年画,一张张新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增添欢乐喜庆的气氛,寄托着对来年的祝福和希望。忆起小时候,临到过年,檐尘掸好后,母亲会带我到观前玄妙观三清殿去买年画。那时三清殿内挂满红红绿绿,琳琅满目的年画,且每张年画都编上序号,便于群众挑选。各种各样,浓烈喜庆的年画其中不乏著名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年画的种类、内容丰富多彩,有新年生肖为主题的年画,也有迎春接福为主题的《鹊梅图》《松  相似文献   

9.
李帆 《求索》2007,(1):197-198
年画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社会的伦理道德、文化教养和民俗生活的基础之上,它强有力的精神渊源,就在于把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需求和功利意愿寄托在各种被认为有神机妙用的自然物体或人物上,通过对物象原型的择取、联想、构图等方式,运用年画特有的艺术手法表达人民的主观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从而形成了年画艺术天真浪漫、质朴大气、喜庆祥和、形象生动、诙谐夸张、色调明快、线条粗犷、构图饱满、画面隽秀等基本的审美特征。如用龟、松、鹤、桃等自然物象喻含长寿,用龙、凤、鱼、牡丹、蝙蝠、蝴蝶来象征富贵吉祥,用鸳鸯、喜鹊、荷花来表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生活美满,用葫芦、石榴、葡萄寓意家庭兴旺等,所有这一切都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渴望。中国年画所表达的某种心念的象征,蕴涵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审美价值。年画之所以能历经千年流传至今,就在于它的审美价值始终与各个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美好愿望相一致。时值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年画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宗教迷信色彩,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企望和谐美满的精神需求依然存在,因此,把传统的年画艺术与现代的审美价值及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应成为当代年画的发展方向。凡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影视体育明星、高楼大厦、乡村田原、雪山草原、江河湖海、名胜古迹、高速公路、飞机、火车、轮船等一切反映现代生活的人、事、物都可以用年画的形成表现出来,都可以满足人们乐观、喜庆、幸福、和谐、平安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传统年画艺术才能具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绵竹因为有造纸的便利,民间雕版印书、木版年画便一直兴旺发达。北宋御史赵对所著(成都古今记)写到当时成都“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桃符市”就是一年一度年画销售的大市场。而这一年一度年画市场又是一次大集会,大的物资和文化交流。商旅、画贩来往其间,议价批画。据说每年向外销售,少说也在1千多万份,不仅畅销省内的各州、县,还销售到全国其他省份,并远销至东南亚各国。作为新年应景的年画,其表现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从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到民间传说、动物花果等。绵竹年画广泛丰富的内容折射…  相似文献   

11.
李立华 《乡音》2024,(3):47-48
<正>“年画之乡”河北衡水市武强县,曾盛产一种印有戏出并配有谜语的画——灯方年画。灯方年画,是武强年画独有的品种。将印在薄而透明纸上的灯方年画糊成灯笼,供人们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上元夜观赏猜谜。五彩缤纷的灯方年画,赏心悦目,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高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文化部命名的首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近年来,着眼于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打造“三贤四宝”品牌作为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名市建设进程。去年,高密市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扑灰年画之乡”和中国扑灰年画保护基地,通过了全省第六届“社会文化先进县”验收;高密茂腔、扑灰年画、剪纸、泥塑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3.
券桥街头吹年响郭运栓,冯金声每逢农历正月初一上,力城县券桥街周围十甲*q的农民们,穿行K门的盛装,扶老携幼,摩们接蹿,前向街头听喷呐。人响遍行j的唯呐声卫,三叮K街人U人海,好不热闹。这里春节吹喷呐的活动,在清代和民H称“油脂土”,解放后改称“在广娱...  相似文献   

14.
尹洪东 《半月谈》2004,(13):58-60
年画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被并称为中国木版年画三大产地。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三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式微。濒临消亡。而进入21世纪。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已接近“名存实亡”.形不成批量生产。但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奇迹般地从衰亡中活了下来.而且正以一个大产业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仅300来户人家的杨家埠.现在家家户户都刻制年画.一年生产年画2000多万张.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杨家埠年画。近10年来演绎了自己的“再生缘”.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威海市有一渔村名为“青渔滩”,该村村民绝大多数姓李,李氏族谱中有关于该村村名由来的记载:公元 1555至 1556年,李氏氏族武德将军李道安在锦州为官,后调到成山卫 (今山东省荣成市境内 )为官,李将军在今天荣成市寻山镇东面设有官宅。后来,他的儿子李全、李平涉步到海边一地建村,因该地盛产青鱼,每逢大潮来时,该地海滩上青鱼成堆成滩,由此得名“青渔滩”,延用至今。现在,李全、李平的后人已达 1300余人,而今漫步青渔滩,即使遇到大潮也难觅青鱼踪影。   也许有人认为,这前后间隔时间太久,没有可比性,那我们听听一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残疾人》2007,(9):52-52
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为防挂一漏万,李扬桌子上的便笺常常不够用,每想到一件事,他便随便摸索一张纸条,记录下来。部门负责人去向他汇报工作时,每每会看到李扬桌子上堆满纸条。李扬一边听,一边快速行笔。汇报完毕,当事人就会从他手里接过纸条,按上面的要求办事。久而久之,单位职工每逢理事长有旨意,便会戏谑:领纸条去了。后来,某君突发奇想,单位评先进其实不用投票了,看看谁领的纸条多,谁就是先进。  相似文献   

17.
下村调研办事时,我常听百姓说,这几年洪畴镇变化真的很大,村民们不仅门前屋后卫生搞得好,还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美化庭院的意识增强了许多。造林工程队的老戴对我说,每逢他们去村里种树种竹,百姓们都会踊跃前来帮忙。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过大年,心里盼望的,除了穿新衣、贴对联、放花炮之外,还有一道很重要的程序,那就是贴年画。  相似文献   

19.
提起年画,人们也许会想到「杨柳青」、「桃花岛」来。然而,在一九八七年的山东潍坊国际博览会上,湖南省隆回县的滩头民间木版年画《简称滩头年画》却受到国内外不少专家和大师们的青睐和称奇。滩头年画奇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奇在一  相似文献   

20.
正精细富丽绵竹年画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如其名,盛产绵竹,这是一种造纸的上好材料。好纸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绵竹木板年画始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年间最为兴隆。2006年,绵竹木板年画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