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新形势下,中国确立了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主张。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的两个大国,在世界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该共同推动东亚和谐。为此,中日两国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战略互惠关系下实现中日和谐。  相似文献   

2.
近代的中、日、俄 3国文化 ,代表了东北亚国家文化现代化的 3种类型 ,也代表了东北亚国家现代化的 3种类型。日本文化的近代转型是 3国中比较全面、比较彻底的。同日本相比 ,俄罗斯的近代文化转型受俄国旧传统的制约只是半转型 ,而中国的文化转型虽然与俄罗斯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却比俄罗斯的上层文化转型更为狭窄。这正是 2 0世纪前半期在文化上 ,中国先学日本、后学俄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发展的背景下.深化中日经济合作尤为必要,特别要注重两国在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日本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积累了很多节能和环保的技术和经验,值得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学习和借鉴,中日两国在节能与环保中的合作潜力巨大,应合作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考察中日两国的忠孝观,会发现在看似相近的表象下隐藏着各自不同的伦理要素。这一对道德观念反映了两国不同的伦理体系及社会形态。忠、孝道德观念在两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中日两国传统意识间的差异,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对于正确认识中日两国意识形态的差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俄国自17世纪以来交替对中日两国进行扩张,但是他对日本的扩张举动总是遭到日本政府的强烈抵制,而在中国的蚕食扩张屡屡得手。中日在国际体系转换中角色定位的不同是出现这种反应差异的根本原因;而中日两国地缘位置不同和对外界信息的了解程度不同深刻影响了两国对俄国东扩的反应;同时,中日两国对国际环境理解和把握的差异也是两国对俄国东扩出现不同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90 年代日本经济增长迟缓, 政府干预过多过深是一个重要原因。经济全 球化也是一个市场化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 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国内市场机制趋向 成熟的情况下, 政府的过多干预难免不会“失灵” 。尽管日本政府很早就意识到干预 存在的问题, 但由于介入太多, 最终还是越陷越深, 由政府起动的这列高速运行的经 济“火车” , 一旦政府迷失了方向, “出轨”就是迟早的事了。相比之下, 美国政府虽也 干预经济, 但始终站在经济的“边缘” , 这是美国政府在80 年代克服“滞涨”后管理经 济日益成熟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人力资源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繁荣经济的关键因素 ,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视野中看中国 ,人均资本和资源相对短缺 ,而人力资源却极为丰富 ,我国可参与国际竞争最大的、最现实的优势资源就是丰富的劳动力。我国能否在下个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 ,将最终取决于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的茶文化,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又有其共同的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两国的饮茶习俗也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自不同文化的背景。正是这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了两国人民在个性上、心理趋向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正处于"三农问题"的攻坚阶段,2007年两会期间"三农问题"仍被视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其核心层次就是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非农产业转移,而传统的制度构架已经构成现实转移的羁绊。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进程相比,战后日本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源于其有效的转移制度环境。为此,有必要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探寻更为有效的制度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中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处的制度环境既存在相似之处亦存在实质性的差异,土地产权的明晰化、逐步弱化、取消户籍制度在城乡间的屏障作用、实现教育公平将为"三农问题"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1.
王若茜 《东北亚论坛》2006,15(5):127-129
中日市民的宗教意识是随着15世纪末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发达的。中日市民的宗教意识同属东方文化,表现着有别于中世纪西方市民的宗教意识的极为丰富的内涵。然而,中日市民宗教意识是在各自社会历史进程中演变、发展的。从宏观上看,浑然一体,可是,从微观研究,将会发现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质量比较高,但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也存在同经济发展不同步、结构性短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保持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市场;重视和充分利用人才,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做到人力资源积累与使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广西承接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面临着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给经济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充分认识广西承接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认识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认识广西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探讨人力资源开发的规律,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人力资本的形成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活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在世界区域竞争加强的背景下需要加快发展,应该增强参与各方的合作与信任意识,加强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认识,扩大开发资金的来源,改变现行的项目导向为条约机制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重要国家,处理好中日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对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日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初显曙光的时候,通过比较研究汲取德法和解的经验,将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迪。人们期待中日关系能借鉴法德在欧洲和解的智慧、创造出东亚地区中日和平与合作的奇迹。在战后以来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中日和平友好与法德和解在亚欧不同地缘政治环境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差异。法德关系经历并超越了相互憎恨的历史,走向了真正和解。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石,两者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则开创了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欧洲合作新局面。与德法和解带动欧洲国家整合的硕果相比,中日和平友好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中日关系超越"战争历史"问题、国家地位身份认同问题、共同战略利益基础和政治互信问题等方面也都落后于法德和解的发展,法德和解取得了创建欧盟的硕果,中日则刚刚取得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中日矛盾的深层症结就在于没有战略合作的共识和目标,从而导致双方缺乏政治互信和在战略上相互猜疑。法德和解的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必须构建中日战略合作的共识,在中日关系中制定并推行"和平、合作与共赢"的外交政策新理念。中日走出历史问题争论和民间对立情绪困境的出路在于中日政治家们是否有智慧搭建两国战略合作和战略互惠的目标与框架。中日需要开展面向未来的共同事业,推动地区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实现并深化两国关系的和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二战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利用不到30年的时间从百废待兴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为全球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开发。本文从日本人力资源的现状出发,总结其正规教育、企业管理和政府干预等方面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发现日本通过完善职业技能教育、改善健康水平,极大提高了其人力资源质量,保障了其经济发展的潜质。本文进一步利用VAR模型对日本19602015年的经济增长、教育和健康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教育和健康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教育可能对人力资源积累造成的侵蚀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研究日本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国借鉴日本的经验,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构想以来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从中日关系近年来的走势以及日本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冷淡态度来看,在中日之间关于台湾问题的根本性冲突没有解决之前,日本不会加入有我国参与的任何形式的自由贸易协定。因此,日本倡导建立“东亚共同体”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我国在该地区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二者却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居民受教育水平、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和人均教育经费远低于韩国;与韩国"金字塔"式的教育投资相反,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于韩国,高等教育投资比重却高于韩国;中韩两国女性教育水平均呈提高趋势,两国的性别教育均不平衡,韩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中国;韩国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居民卫生费用支出也都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但两国差距在缩小。消除消费价格指数影响后,两国在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上的差距有所缩小,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水平与韩国更接近。  相似文献   

19.
在华韩资企业的投资经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韩国对华投资在中韩两国经济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韩资企业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中于制造业的小规模投资。目前 ,韩资企业还存在着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理解不足、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和本土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今后 ,如果韩资企业选择适当的行业和地区进行投资 ,引进高技术 ,扩大本土化经营战略 ,将会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韩资企业在中国的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即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通过对中日两国奢侈品消费的心理文化特征差异性研究,解读影响中日两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的心理文化因素,为中国奢侈消费文化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价值的内容,那就是必须扭转对奢侈品的过度追求及畸形消费。只有将中国人的消费文化引导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时,才会在意识上真正关注消费行为的积极性。这也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