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第二共和国时期的社会民主派是由山岳党、小资产者和工人的联合所产生的,其所代表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错综复杂的阶级对立关系中,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同秩序党和波拿巴之间进行了斗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马克思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同时深刻分析了社会民主派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付莉萍 《创造》2024,(2):48-52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唯物史观,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走好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立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政治制度,是欧美资产阶级在创建现代国家过程中所形成的政治文明的制度成果。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以评述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政变为中心,考察了1848年二月革命后,法国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到法兰西第二帝国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基因缺陷及其背后的资本逻辑。马克思通过考察宪法本身号召以暴力消灭自己的事实,揭示主权在资本逻辑下宪法制度的致命缺陷;通过考察从民主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退回到君主国(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过程,揭示资本奴役劳动逻辑下民主共和制度的历史命运;通过考察行政权力超常发展的现实,揭示资本统治逻辑下分权制衡制度失灵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唯物史观与阶级分析方法的经典运用,两篇文本中均客观分析了农民阶级的二重性和工农联盟思想。在农民阶级二重性问题上,两篇文本均认同农民阶级存在二重性的客观事实,但侧重点略有不同。在工农联盟问题上,两篇文本均认同工农联盟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但对工农联盟形成过程中农民阶级发挥作用大小的态度不一。  相似文献   

5.
蒋红 《思想战线》2013,39(4):81-84
特里·伊格尔顿从当代西方流行的十个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以逻辑和实证相结合的力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世界的真理性与生命力。证明马克思是对的,是为了正确认识到:资本主义是将会被历史所扬弃的制度,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特里·伊格尔顿教授所撰写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为什么能风靡世界,深受中国读者青睐?我想主要是因为他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对否定和反对马克思的错误观点进行了驳斥,雄辩地论证了马克思是对的、马克思主义是经得起历史考验和实践检验的与时俱进的真理。  相似文献   

7.
一本有助于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论著——读《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梅荣政我整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用心地研读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征帆老师的近著:《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当我读完该著《编后...  相似文献   

8.
个人是现代最重要的政治产品——读《每个人的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政治就是与人打交道。政治是一定数量的人的活动,每个人都是政治动物。在市民社会、自治社会尚不充分的时候,日常生活无法绕开政治逻辑。政治确定一个人的合法性存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主人可以不问当世的统治者是谁,但是,桃花源叙事终归成为一种政治姿态。  相似文献   

9.
圣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秀才曰:“八股取士,图金榜题名,加官晋爵,但求其心正。”戏文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话虽如此,理当如此。但历朝历代的君王无不为吏治所累。翻开各朝律法,皆以廉洁、清明为论仕的准绳,偏偏贪官污吏却屡见不鲜。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却出现了贿选总统。这再一次证明了没有真正民主制度的建立,就不可能杜绝腐败。新中国的成立,才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受奴役的命运,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才使中国人民体会到民主的含义,真正享受民主的权利,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开端。随着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21,(5)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近期读了《从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到协商民主》这本书后,我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到协商民主》是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驻会副主任陈惠丰多年来的论文合编,分关于统一战线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时昱 《传承》2008,(20):30-31
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改革权力过分集中、党内特权、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弊端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要克服这些弊端必须肃清封建主义遗毒,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建设只能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时昱 《传承》2008,(10)
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改革权力过分集中、党内特权、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弊端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而要克服这些弊端必须肃清封建主义遗毒,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建设只能是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近读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贺培育、卢凯旋撰著的《论制度与民主》一书,颇有耳目一新之感。其一,该书就制度问题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过去,我们理论上往往把社会的结构看成是“物质与精神”的两维结构,结果导致在理论上忽视社会制度的研究;在实践上忽视社会制度的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自由观念立基于他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哲学体系,对其自由观的讨论是我们了解其思想体系意旨的一种稳妥路径,对于当下又有其现实意义。通过剖析《论犹太人问题》,本文指出马克思在对传统自由观念的批判中重构了劳动和革命两个概念,从而为自由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树立了一种新的德性。最后,作者指出了实践在马克思自由观念中的核心地位,并对马克思自由观作了进一步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雪冬 《人大研究》2006,(4):F0004-F0004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项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研究一直局限在宪法、选举法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上,各种类型的研究成果基本上是对法律规定的重复或解释。对于许多公众来说,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制度完美而遥不可及,宣传说教大干现实成效。在实际效果上,这样的研究并没有起到宣扬民主理念、增强公众对民主制度认同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们对制度的淡漠与反感,因为以“求真”为基本使命的研究并没有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世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法律文本宏观解读法已经无法准确地描绘中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呼之欲出。原先的政治体制是同计划经济体制相连的,如一部分的政治体制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一个廉洁、高效、法治、有权威、规范的政治体制不仅是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而且决定...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60年》陈立生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128.00元长期从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查研究工作的我,对八桂大地发展脉搏的每一个跳动有着不舍的牵挂。当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日子来临,总感到应该有人著书立说,对一个甲子的历经做出全面的描述、理性的回顾、系统的总结。恰逢此时,由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陈立生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广西丛书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60年》面世了。一看书名,就知道这是我早已期盼窥见壮乡步履、把握八桂脉动的一扇窗口。静下心来浏览一遍,更加惊喜地发现:这是一部镜鉴过去、定力未来的励志之作。当今广西同全国一样,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甲子前行路上不确定的因素,看得到的纷繁复杂,看不到的影响难料,人们对壮乡赶上全国步伐同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平添些许忧虑:传统产业优势有失,新旧动能转换不顺,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全国排位有所退后,前方标兵越来越远,后头追兵越来越少,六十耳顺的广西能否顺利止跌上扬、重现辉煌?  相似文献   

19.
<正>李贵连《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版)对中国法治的历史轨迹进行了重新诠释。他没有简单用"人治"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形态,这一概括不仅掩盖了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而且也使得中国法治的源头和传统流变变得模糊不清。法治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法律思想都有其历史基因和历史脉络。法治理性也是历史理性。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认为,法律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只能是历史存在中的、在历史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明史上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印象深刻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有三 :一、古希腊是民主政体 ;二、苏格拉底是伟大的哲学家 ;三、苏格拉底没有犯任何罪行。将这三者作为前提条件进行推理 ,好像无论如何也推不出“苏格拉底应该被判死刑”这样的结论 ,但事实恰恰是 :公元前399年 ,雅典人民以360票对140票判处他死刑。后人想不通 ,“在这么一个自由的社会里 ,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 ?疑点没有消除 ,所以人们印象深刻。在研读完美国学者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以及相关的著述后 ,笔者倾向于认为 ,虽然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