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1922年12月23日至1923年3月2日患病期间口授的最后几篇书信和文章:《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使国家计划委员会具有立法职能》、《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由于其中思想的丰富和理论原则的重要性,在列宁的思想遗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们只就列宁提出的有关改善无产阶级国家机关的思想谈一点儿认识。列宁的最后几篇著作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苏维埃政权建设最初五年的经验,考察  相似文献   

2.
列宁为什么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秦戈1920年12月至1921年1月间,由托洛茨基、布哈林等人挑起了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列宁在驳斥他们的错误观点时,对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  相似文献   

3.
在列宁的众多著作中,关于如何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政治遗嘱"——《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之中。《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和《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是列宁在晚年时期针对国家出现的官僚主义以及可能出现的分裂情况而口授的著作。在这两篇著作中,列宁阐述了改革党的监察机关的设想。现阶段,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列宁的党内监督思想对我国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其晚年口授的《日记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等被称为"政治遗嘱"的文章中,对十月革命以来苏维埃政权走过的道路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并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擘画了建设新生红色政权的新蓝图。其中,他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贯穿始终,并着重阐述了苏维埃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举措。列宁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文化建设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1921年7月,正在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瞿秋白见到了列宁,并在“走廊上相遇,略谈了几句”。列宁还给他几篇关于东方问题的材料,让他学习。同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4周年大庆日,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又一次见到列宁。他在《俄乡纪程》中写道:“忽然见到列宁登上讲演坛。全会场都拥挤簇动……后来突然万岁声、鼓掌声,震天动地。”  相似文献   

6.
列宁晚年口授的五篇文章中 ,对文化建设问题展开了集中的阐述。本文结合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对列宁关于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划时代的任务、和平的文化组织方式、文化建设与制度转变的关系等思想进行了再认识 ,并结合历史经验探讨了列宁晚年文化建设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论摘编     
谁最先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了一股“模式热”。在国际共运史上,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布哈林。他在1922年11月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共产国际纲领的报告》时指出: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内无产阶级不能成为成熟的社会组织者,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必然要经历一个探索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国家中将产生不同的‘社会主义的民族模式’”(《共产国际公报》1922年,第14—15号,第8页)。这个论点后来还受过严厉批判。但现在看来,不管人们对布哈林的总评价如何,这一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银禄 《同舟共进》2010,(10):37-38
2005年8月26日,“文革”中江青的第一任秘书阎长贵转给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两篇文章:一篇是《开圉大典内卫秘闻》(摘自《中华儿女》2004年第10期);另一篇是《书报义摘》2005年4月22日登载的《江青为何无缘开国大典》(摘自《党史博采》)。阎长贵在给邬吉成的信中说:“关于‘江青无缘开国大典’的事,现在报刊上不断宣传。  相似文献   

9.
关于列宁同斯大林的关系,斯大林时代制造了大量谎言,至今仍被某些人用来证明斯大林是列宁事业的"忠诚继承者和卓越发展者".刘著中就充满了此类说法.历史事实是,斯大林担任总书记并非列宁提名,并且总书记一职当时也不是党和国家的最高职务.列宁要求解除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不是出于个人恩怨,而是鉴于斯大林性格"太粗暴",并且在处理一系列重大事务中出现严重的失误.列宁"遗嘱"是给代表大会的,理应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原原本本地传达,但是斯大林等人规定种种限制,使代表们无法理解"遗嘱"的内容和精神.斯大林中断新经济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成就越大、阶级斗争越尖锐的错误公式,借此在国内实施大规模的镇压.在农村以暴力对待农民,用"全盘集体化"取代列宁的合作化;在国内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迫害少数民族.凡此种种充分证明,斯大林不是列宁事业的什么"忠诚继承者",而是严重背离了列宁遗训.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有位学者在一次讲课中提到,对列宁有关党政关系一段语录的中译文似有不妥。经查阅原文,茲辨证如下。那是列宁“关于对党的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大纲给莫洛托夫的信”中的一段话,中译文是: “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权;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维埃机关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党的任务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不是象目  相似文献   

1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百废待兴。列宁向全党 提出: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组织一系列的社会 调查”。1922年4月12日,党的负责人奥新斯基 通过调查研究,在《真理报》上发表了《地方经 验的新材料》一文。列宁当天看到这篇文章后,立 即给他写信,表示“非常欢迎”,认为这是一次 “创举”。并衷心希望他“朝着这个方向更长远、 更广泛、更深入地继续做下去”。  相似文献   

12.
<正>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生于1888年,1906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后担任党和共产国际的领导并主编《真理报》。列宁逝世后,他一直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最高领导成员之一,1938年被苏联当局处决。1988年2月4日,苏联当局宣布,为布哈林恢复名誉。布哈林是一位著名的理论家。他的经济思想是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变化的,既有正确的东西,也有错误的东西。一、1918年春坚持“左”的主张十月革命是在一个生产力不很发达、小农经济占着相当优势的俄国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俄国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布哈林由于对俄国革命的历史特点缺乏深刻认识而坚持“左”的主张,特  相似文献   

13.
列宁留给人们的忠告内容非常丰富,有《给代表大会的信》,有告诫和警惕共产党员官僚主义者化问题,有关于民族问题、合作制问题、巩固工农联盟问题、文化革命问题,以及处理好革命与建设的关系问题等等。其中,极为重要的忠告,莫过于警告人们在没有奠定共产主义物质基础之前传播或推行纯粹和狭义的共产主义将是有害的和致命的。今天,列宁的这一忠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1895年2—3月间,恩格斯为在柏林出版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单行本写了一篇导言,这篇导言是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的最高思想成果。1986年第一期《社会主义研究》上,刊登了王克安同志的《恩格斯“政治遗嘱”的命运与“欧洲共产主义”的前途》一文(以下简称《命运与前途》),指出应对“导言”高度重视,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对于恩格斯晚年如何看待合法斗争、“导言”的本意是什么等问题,笔者不能同意《命运与前途》的观点,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列宁的《怎么办?》是一部系统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经典著作。列宁对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全面系统阐述,是批判社会民主党内“经济派”错误谬论的内在要求,是帮助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形成社会主义意识的现实需要,也是完成俄国社会民主党迫切任务的必然选择。列宁在《怎么办?》中,全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在主体、客体、内容、方式与目标层面的核心意蕴,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主体专业素养、培养教育客体高度自觉、加强教育内容精准优质、实现教育方式多元创新及推动教育目标全面落实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保护“九五”计划》的通知豫政〔1997〕38号(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日)《河南省环境保护“九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就组织实施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组织实施《计划》是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名即将结束中学生活的高三学生在读了本刊今年第二期刊登的《七块钱失而复得的沉思》一文后,千里迢迢寄给作者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对董老师的敬爱之情,代表了广大中学生对政治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是千百万中学生的心声;信中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师们留下了一连串值得深思的问题:怎样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怎样的教育方法才是受学生欢迎、行之有效的?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怎样评选“三好学生”?教师自己的言行身教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造成什么后果?学生会怎样评价自己?……亲爱的老师们,您们可曾想过?请读读这封发自学生内心的信吧!  相似文献   

18.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困扰列宁的一大难题。列宁对此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从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迂回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再到列宁晚年的“政治遗嘱”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构想,充分体现了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构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上,并与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9.
1928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会前,作为国际执委会主要领导人的布哈林草拟并签署了提交大会的《国际形势与共产国际的任务》的总结报告提纲。这一提纲未经联共(布)代表团审议,就分发给出席大会的各国代表团。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认为,这不仅在工作程序上违反了以往的惯例,而且更重要的是,该报告提纲在如何估计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着类似社会民主党人希法亭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的机会主义观点。因为“照布哈林的  相似文献   

20.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列宁曾说过:“什么是宪法?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如果没有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