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洪伟 《山东审判》2007,23(1):47-48
[要点]被告人的亲属积极报案,并采取措施防止其逃走,等候警方处理,警察到来时,被告人未行抗拒,且归案后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应当认定构成自首。  相似文献   

2.
学界和实务界对专家意见书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邀请专家论证并出具专家法律意见书的案件也呈现出普适化的趋势。笔者从专家意见书的性质、产生专家意见书现象的原因以及专家意见书的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对专家意见书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影响被告人供述的因素及其对策之心理学研究罗大华,周勇,赵桂芳影响被告人供述的因素复杂、繁多,促其供述的对策也多种多样。本研究运用心理学原理,对公安、司法人员和服刑犯人进行问卷调查,要求被试就影响被告人是否形成供述动机、愿供述而未能如实供述之因素,以及...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在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过程中,对于机动车驾驶员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后能够立即停车,迅速报警,保护现场,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并如实供述罪行的行为,应当依法认定为具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文中指出这是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公正司法,正确适用法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一天晚上,杨某驾驶出租车将一行人撞倒。杨某停车后发现行人已经死亡,当即打110报警并保护现场直到交警赶到,向交警如实供述自己肇事的经过。后经交警认定,杨某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在后来的诉讼阶段,杨某也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接受审判。对杨某在交通肇事后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接受审判的行为能否认定为自首,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驾驶员肇事后保护好现场并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是其法定责任,杨某打电话报警、如实供述肇事经过,不能视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案例启示:在广义坦白语境下,如实供述的法律属性就是坦白。而在狭义坦白语境下,根据到案方式的不同,如实供述的法律属性区分为自首和坦白,主动投案下的如实供述构成一般自首,被动归案下的如实供述属于坦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在犯罪事实的范围上应以犯罪构成要件为标准。在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不一致时,以利于被告人为原则,适用较轻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近来,司法领域出现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即在案件发生后,涉案的一方当事人或者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不惜重金聘请法律专家"论证研究",出具法律意见书,为其辩护.对此举到底应如何看待呢?  相似文献   

8.
冒用他人借记卡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某出租车公司司机。1999年10月10日晚,乘客张某搭乘李驾驶的出租车,下车时不慎将皮夹子遗忘在出租车上。皮夹子内装有邮政卡一张,现金数十元及通讯录等物,通讯录上记有邮政卡的密码。李某拾得该皮夹并发现了其中的邮政卡及其密码。嗣后,李某分别在本市十余处ATM机上使用该卡提取现款,计人民币十万余元。公安人员在接到张某的报案后,根据出租车票找到李某询问。李某矢口否认上述事实,并拒不交出所取钱款。二、分歧意见:关于本案的定性问题主要存在三种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李某在拾得他人的邮政…  相似文献   

9.
杨毅 《人民司法》2022,(32):36-38
<正>【裁判要旨】坦白是刑法修正案(八)所新增的一个法定从宽量刑情节,鼓励被动归案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据此可对其从轻处罚,因如实供述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如实供述时间的早晚不是认定坦白情节的决定性因素,也不要求犯罪嫌疑人一直稳定地如实供述,可以先不如实供述后如实供述,也可以先如实供述后翻供再如实供述,只要前期有过如实供述,在法庭审理阶段仍保持如实供述即可认定,只是法院在量刑时应根据坦白时间早晚及供述的稳定程度考虑从宽的幅度。  相似文献   

10.
正[基本案情]2006年至2010年,被告人李某在担任A市某区党委书记期间利用其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收受秦某、林某、陈某、冯某、王某等8人贿赂款共计人民币436600元。李某在侦查阶段仅有三次有罪供述,且供述的受贿的时间、地点、数额在细节上与证人的证言存在差异。李某供述2008年底在自己家中收受秦某贿赂款15万元,并为秦某在土地买卖中谋利,2009年在办公室收受秦某贿赂款10万元,并为秦某在拆迁过  相似文献   

11.
1998年5月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条规定,“根椐《刑法》第67条第2款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同时,《解释》第4条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对此,笔者认为:对如实供述司法机关未掌握的同种罪行的,也应同等地规定为以自首论。  相似文献   

12.
司法信箱     
自动投案后又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未掌握的犯罪事实,能否认定为自首?Q 编辑同志:犯罪嫌疑人在自动投案时只供述了一罪或部分犯罪事实。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经教育又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其他同种或异种犯罪事实的,是否一并认定为自首?法院在审理中对此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不能一并认定为自首;另一种意见认为应一并认定为自首,不能要求被告人实施了多种或多次犯  相似文献   

13.
1997年刑法实施后,实践中被告人不如实供述户籍所在地,自报假姓名、假年龄,无法查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的,可以按其自报姓名起诉。但被告人不讲真实年龄的,目前没有司法解释,是否也一律按其自报年龄来认定呢?从法律规定来看,被告人的年龄属于事实问题,对于是否构成犯罪或者是否适用死刑来说,更属重大事实问题。被告人不如实供述姓名对其定罪量刑无关紧要,但被告人如果出于欲逃避法律重罚的动机而不讲真实年龄,又无法查清的情况下,如果一律按其自报年龄认定处理,势必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第67条第1款、第2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自首,虽然在<<刑法>>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自首的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自首必须是自动投案或者视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中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于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但是,对司法机关已掌握选择性罪名中的一种罪行,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了该选择性罪名中另一罪名的罪行,是否应当认定为自首,存在争议。如,司法机关掌握了制造、买卖枪支的罪行,犯罪嫌疑人又如实供述了运输、邮寄枪支的罪行;司法机关掌握了运输毒品的罪行,犯罪嫌疑人又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本人其他罪行,是自首的必备条件,对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自首具有关键影响,有进一步  相似文献   

17.
被告人检举窝藏自己的人是否构成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情樊某故意杀死一人后,逃至其朋友李某住处。樊某告知李某自己杀死一人,请求李某让其借住以躲避公安机关的追捕,李某应允。樊某在李某处借住两晚后,因仍觉得不安全,离开李某处逃到外地。在外地流窜数日后,经过思想斗争,向当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樊某到案后即如实供述了自己杀人的事实经过,但开始时隐瞒了被李某窝藏的事实,数日后方将李某供出。公安机关遂以窝藏罪将李某逮捕。公安机关事先不知李某窝藏樊某这一情节。评析樊某向公安机关供述李某窝藏自己的情节是否构成立功,对此,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樊某的行为构成立…  相似文献   

18.
行政执法机关查处非法经营行为后,告知被告人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且未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被告人仍留在行政机关等候公安机关处理,到案后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其投案具有主动性和自愿性,符合刑法设立自首制度的本意,应当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19.
刘付刚 《人民司法》2012,(24):11-12
【裁判要旨】被告人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主动归还全部赃款,挽回特别巨大经济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特别严重后果得以消除,此情形应与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情形等同对待,可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20.
刑事审判视角下自首认定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对自首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总则第67条第1款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