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时代观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有着最为本质的关联。这种关联首先是在对黑格尔时代观的批判中被发现的。黑格尔在将“世界历史”把握为是一个合理和可理解的过程的同时,将“时代”理解为是普遍原则通过人类的活动在民族和国家形式中的具体实现。马克思在接受关于“时代”是普遍原则的实现的前提下,将时代观的本体论基础导回到市民社会的物质关系运动中,并以这一决定性步骤挽救了“时代”和“历史”的终结命运。通过对“世界历史”概念的改造,马克思阐释了与无产阶级相关联的“新时代”概念,从而赋予共产主义运动以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该书《绪言》中写道:“本书主要利用近年来发表的战国时代的楚国材料以及其他出土古文字资料,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对传说时代(本书所说的‘传说时代’主要指的是夏代之前)的古帝王系统问题作一初步的研究。”“本书将以新出土的楚地战国文献为材料,对战国时代古帝王系统的形成过程进行讨论,由此考察《帝系》各族同出一源的世系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以美学史为观照视角,可以清晰地界定“中国古代美学”这一宏观概念,进而可以论证中国古代没有美学。同时。“中国近代美学”、“中国现代美学”、“中国当代美学”这几个概念需要认真甄别,如果对时间纬度的时代和空间纬度的内容进行科学严谨的比较分析,可以显见中国美学的历史分期的划分依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以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为标准,中国美学在不同的历史分期呈现出不同的概貌。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是作为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存在着。他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概括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考察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高度阐述了他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一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后。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形成以前,历史还不能…  相似文献   

5.
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自我角色期望,似乎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孔子是一个纯粹为守旧而守旧的复古主义者。孔子也是“述”中有“作”或是即“述”而“作”的.特别是在凝练、提升、卫护和弘扬“我们”的文化意识和文明特性方面,孔子在他那个时代作出了自己最独特而卓越的历史贡献,而且影响深远,是他那个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大最重要的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最为重要的发现,它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武器”,也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在对“经济事实”进行经验抽象的古典范式和对“经济行为”展开主体想象的思辨范式的积极扬弃中,马克思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并借此展开了对“物质的生活关系”的科学解剖。以唯物史观为内在思维方式,马克思科学地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并深刻回应了困扰人类已久的“历史之谜”。由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才堪称“一门历史的科学”,马克思“历史科学家”的称号也才名副其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继续秉承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立足“中国大地”,以当代“中国事实”为逻辑起点;解释“中国道路”,以回应“中国问题”为理论任务;体现“中国特色”,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原则;服务“中国人民”,以引领“时代潮流”为责任担当。以此为基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和社会基础。立足党的现实,回顾党的历史,展望党的未来,“三个代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认识,都深刻地体现了对党的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和把握。 一、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产生一切先进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历史方位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清醒、准确、科学地判断历史方位不仅包括在时代的长河中审时度势,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产生,并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史学的主流。这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实现了历史观的转化,改变和刷新了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根本观念,从传统的、儒家化的道德史观转向经济史观,  相似文献   

9.
由上海市犯罪改造研究所副所长、陈士涵副研究员撰写的《人格改造论》一书 ,近期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我国监狱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一个具有开拓性的、填补空白的探索。作者经过五年多的潜心研究 ,并结合自己多年的监狱工作经验 ,终于使这个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的 72万字的专著得以问世。书稿完成后 ,由上海市法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学、监狱学的专家组成的五人鉴定组对此进行了评审 ,一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者是以“犯罪的人格如何得到改造”为中心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不同于我国许多学者以“监狱如何…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托马斯·R·戴伊撰写的《理解公共政策》是西方政策研究领域最为经典的权威教材之一.在研究方法上,该书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个“双向三角框架”并较早地将政治学分析的八个模型引入到政策研究中,以帮助人们理解政策过程和公共政策的前因后果.不过,该书在方法论层面上的缺陷,使人们难以实质性地理解公共政策过程.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批判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在他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一反传统社会学思维,提出具备一种心智的品质———以个人经历、社会历史与时代生活相联系思考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思想,这种“社会学的想象力”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时代,“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已经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间形成共识。那么,如何科学地认识发展问题?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促进发展?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同志的文章从哲学辩证法和历史唯物史观的角度深入剖析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立足时代特点和改革发展的实践,紧紧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这样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体系,从经济、政治、文化、党建领域,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临的时代背景。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这两大课题一个都没有解决。我们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命题。我们党80多年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党要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忠实实践“三个代表”,一定要始终不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先贤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旨在构建等级有序、仁爱和谐的社会。他试图以仁礼学说为理论,通过实施德治来实现这样的社会和谐。这一思想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目前人们谈论得十分热烈的话题 ,如何看待这一社会变迁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动社会主义运动 ,都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的。邓小平虽然没有系统地阐述全球化的理论 ,但作为一位杰出的战略政治家 ,他在思考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问题时 ,总是把视野放在全球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研究邓小平全球发展思想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启示。一、时代性质上的马克思主义观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预见到了资本主义大工业使历史成为“世界历史” ,近几十年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加速了这一趋势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三个代表”思想赋予统一战线深刻的时代内涵。如何坚持、体现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是统一战线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所面临和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结合统一战线的地位、作用和优势、特点,有如下学习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选人用人之道,历来是古今领导思想的永恒主题,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对人才在治国中的重要性都有过精辟论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如何选择任用好干部、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回答,形成了以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德才兼备和“四化”为标准,以“高素质”为内涵,以实绩突出和清正廉洁为依据,以“不拘一格、加强磨炼、人才辈出”为要求,以中青年干部为重点、具有新的时代意义和特点的选人用人思想。这是江泽民同志对毛泽东、邓小平选人用人思想的新发展,是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其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需求;“以德治国”思想内容的时代性;“以德治国”思想实践措施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20.
高继文 《工会论坛》2003,9(5):40-40
吕连仁等编著的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一书 ,是一部有特色的研究新中国史之作。该书有以下特点 :首先 ,该书的内容凸现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新中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历史 ,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 ,而其主线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建设事业的发展。而该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历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特别是以经济建设史为研究中心线索 ,同时研究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建设发展的历史。它凸现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轨迹或主干 ,从而可使读者较清楚地把握新中国历史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